汾酒·凤凰军机处|全新内核令歼-16成为“全能战机”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汾酒·凤凰军机处|全新内核令歼-16成为“全能战机”

自动播放

编者按:对于“没有短板”的歼-16战机,“炸弹卡车”只是其优点之一。主打攻击的歼-16为何能一次锁定两架敌隐身战机?拥有全新内核的歼-16都有哪些过人之处?性能卓越的歼-16是否会被推送国际市场?

本期由青花汾酒独家冠名的《凤凰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王明亮与张学峰,与大家一起聊聊令人熟悉又陌生的歼-16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战机。

对话丨王明亮 张学峰

编辑丨陈佳仲

《凤凰军机处》:自F-22战机服役以来,美欧部分非隐身战机曾在演习中宣称锁定甚至模拟击落隐身目标。相比之下,中国的歼-16若在实战化训练中实现同时锁定两架低可探测性战机,其战术价值与技术实现难度显然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当歼-16此类作战能力的相关信息被披露后,我们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分析其背后的装备性能、体系支撑与实战意义?

王明亮:在隐身战机(按旧标为四代机,新标为五代机)与非隐身战机的对抗中,战果往往受空战环境影响。此类对抗在多国演习中均有开展,部分结果确实显示出非隐身战机在特定条件下具备反击能力。五代机的核心优势在于隐身性能与雷达探测距离所形成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态势。然而,其隐身能力存在方向性限制——正前方隐身效果最佳,侧方、底部与顶部则相对较弱。

图为歼-16战机

图为歼-16战机

因此,非隐身战机若能在预警体系支持下选择有利阵位,或通过协同战术捕捉其隐身薄弱角度,完全有可能实现对隐身目标的探测与拦截。下一代隐身机强调“全向隐身”正是为弥补此弱点。若排除隐身因素,仅就气动性能与武器系统而言,两者差距并不悬殊。实战演训表明,在体系支撑与战术得当的条件下,非隐身战机具备击落隐身战机的实际能力。

张学峰:在相关采访中,飞行员提到,在双方战机交会后进入“摇尾”对峙阶段,此时哪一方能占据上风,便能在气势上形成压制。其中,歼-16完成了一个被称为“桶滚”的战术动作,即其座舱盖呈倒扣姿态从对方上方滚转通过。该动作在中国航展和长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中,已由八一飞行表演队多次演示,专业名称为“绕轴滚转”——即一机绕前方机群的轴线进行滚转机动。该动作可使后机在“摇尾”过程中有效减速,迅速切入前机尾部,形成攻击位。在近距格斗中,占据敌机尾后是极具优势的战术位置,便于使用近距格斗弹实施打击,充分体现出歼-16优异的高机动性能。

另一方面,歼-16据称实现了对两架敌机的“同时锁定”。在近距离格斗环境下,若仅依赖格斗弹或光电系统,难以同时锁定两个目标,因此此次锁定应基于雷达系统完成。此举表明歼-16机载雷达性能突出,具备对隐身目标的有效探测与多目标跟踪能力。即便隐身机在告警后采取干扰弹或电子对抗措施,歼-16仍能保持稳定跟踪与锁定状态,反映出其雷达系统具备强大的多目标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与较远的探测距离。此次战术动作不仅展现了歼-16卓越的机动性能,也突显了其先进的航电系统与综合作战效能。

《凤凰军机处》:在过去的相关讨论中,歼-16常被称作“炸弹卡车”,似乎主要侧重对陆/对海打击任务,空战能力并非其首要考量。然而,在近期取得空战成果后,该机研制团队将其评价为“没有短板的战机”。在此背景下,应如何全面界定歼-16的多用途作战定位?此外,与国产歼轰-7A“及中国此前引进的苏-30等战机相比,歼-16具体实现了哪些重要提升?

王明亮:歼-16是一款典型的多用途战斗机,其“多用途”体现在能够同时执行空中优势作战与对地、对海打击任务,美军术语中称为“双重任务战斗机”,两者内涵一致。因此,仅将其形象地概括为“炸弹卡车”虽易于传播,却不够严谨。

歼-16与苏-30对比图

歼-16与苏-30对比图

从气动外形看,歼-16与俄制苏-27、苏-30系列较为接近,但其核心系统已实现全面升级。它换装了先进的大功率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与仍使用机械扫描或多普勒雷达的苏-30形成显著代差,在探测距离、精度与抗干扰能力上具有压倒性优势。此外,歼-16还配备了更新型的发动机、更多类型的武器挂架,并全面适配新一代空对空、空对地及空对海导弹。

因此,歼-16的整体作战能力较苏-30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而与歼轰-7“飞豹”这类专注于对地/对海攻击的战术轰炸机相比,二者不属于同一技术层级,歼-16在综合作战效能、任务灵活性和系统整合程度上均显著领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