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从九三阅兵到长春航展,中国大量的全新技术、全新概念装备不仅构成了更强大的新质战斗力,也在重写战争规则。100式坦克作为如何实现“隐身”?中国技术体系下的隐身无人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南天门计划”中的人形机甲能否现身战场?
本期由青花汾酒独家冠名的《凤凰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张学峰与俞硕,与大家一起一窥中国视角下的未来战争。
对话丨张学峰 俞硕
编辑丨陈佳仲
《凤凰军机处》:在当前装备发展中,隐身技术已在战机、战舰上广泛应用,但在地面主战装备、尤其是坦克领域仍较为罕见。在本次九三阅兵中公开亮相的100式坦克,被普遍认为是世界首款实现大规模列装的隐身坦克,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100式坦克具体可能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其隐身效果?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隐身能力对未来坦克及装甲车辆的技术发展路径与作战理念,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俞硕:100式坦克的隐身设计主要体现在声学隐身方面,它采用了先进的静音行驶技术。传统坦克的内燃机与履带行进会产生巨大噪声,而100式通过混合电传动系统,可由内燃机驱动发电机并为电池充电,在需要静默机动时切换至纯电驱动模式,大幅降低了噪音水平。根据阅兵现场的实地观察,其行驶噪音已接近电动公交车的水平,远低于传统坦克的特征声响,结合履带减震效果的显著提升,使其在战场声学隐身方面表现卓越。
图为100式坦克
其次,该坦克在红外隐身方面也进行了针对性优化,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了发动机喷口及车体的红外辐射特征,减小了被红外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
《凤凰军机处》:隐身技术对现代无人机而言为何愈发关键?在九三阅兵与长春航展中亮相的无人机普遍体现出隐身设计倾向,其背后的战术与战略考量是什么?此外,与有人驾驶战机相比,无人机在隐身设计方面是否存在独特优势或差异?
张学峰:中国研制的大型无人机主要可分为两类作战导向型号。一类面向中低强度任务与和平时期侦察,注重长航时、低成本与高经济性的电子侦察型号,及部分察打一体无人机。后者可在敌方防空较弱区域执行打击任务,或配合有人机、电子战系统作战,在高强度冲突中承担后续清扫任务。另一类则专为应对高端对手的高烈度战争设计,关键能力在于突防,或依赖高速,或隐身性能。隐身能大幅压缩敌方探测距离,结合电子干扰可有效压制防空系统,为体系破袭打开缺口。
图为九三阅兵式上受阅的攻击-11型隐形无人机
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在隐身设计上具有天然优势。无需驾驶舱可减少显著雷达反射源,对地攻击任务亦降低了对机动性与速度的苛求,从而更专注于隐身优化。我国攻击-11作为全球首款列装的飞翼式隐身无人机,体现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当各类隐身无人机形成体系后,既可对弱势对手实施“降维打击”,也能在高烈度战争中以最小代价夺取制空权、瓦解敌方作战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