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美国国防部官员正在建议优先保护本国国土和西半球安全,这与军方多年来专注于应对中国威胁的做法形成了惊人的逆转。”美国“政治新闻网”日前这样报道。本届美国政府的《国防战略》报告最早将于本月正式公布。据美媒披露,今年的新报告草案已显露出重要转向——把本国和西半球安全置于大国竞争议题之上。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美国国防战略正发生根本性调整?美国真的有意降低对华战略竞争的优先级吗?这份新的战略报告又将如何重塑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呢?
本土防御和西半球安全成为新重点?
按照惯例,美国国防部在每届政府上任后会制定新版《国防战略》报告(NDS)。该报告由国防部长签署,以总统签发的《国家安全战略》为指导,是美国国防部的最高战略指南,其前身是每4年更新一次的国防审查报告。美国国防部官方网站的声明显示,2025年的《国防战略》报告正在由国防部政策事务副部长科尔比负责制定,最快将于本月正式公布。
回顾过去两届美国政府,其《国防战略》报告均将大国竞争置于核心位置,尤其是对华竞争。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不再将反恐列为优先事项,取而代之的是大国竞争,更声称“首要任务是与中国和俄罗斯开展长期战略竞争”。2022年,拜登政府公布的新战略延续之前的冷战和零和博弈思维,声称“中国是最重要的战略竞争者”,并提出“加快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多领域威胁”等战略目标。
而今年,情况似乎出现变化。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多名了解战略编制过程的消息人士透露,2025年《国防战略》草案已于上个月提交给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其核心内容将美国本土防御和西半球安全任务的优先级提升至对抗中国、俄罗斯等“竞争对手”之上,“此举标志着当前政府与过去两党政府在国防战略上的明显转向”。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美国军方优先事项的调整还包括弱化美国在欧洲和非洲的作用。
美媒称,目前披露的《国防战略》草案并非最终版本,其内容在正式发布前仍有可能被更改,但观察人士已注意到美国政府近期的诸多举动已显示出转向迹象。例如,特朗普在过去几个月派出国民警卫队前往加州洛杉矶和首都华盛顿特区进行“执法”,前者是为了镇压反移民局的抗议活动,后者据称是为了“解决首都的高犯罪率和维护城市治安”。美国政府上个月还在加勒比海对一艘“与委内瑞拉毒贩有关的运毒船”实施打击,造成11人死亡,这种政府直接动用正规军队打死非战斗人员的情况并不寻常。此外,美国国防部还在南部美墨边境建立了一个军事区,允许士兵拘留平民,而这类职能通常归属执法部门。
还有一个被部分人视为美国国防战略转向信号的是,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回到1947年以前的旧称。该命令称:“与只强调防御能力的‘国防部’相比,‘战争部’这个名字传达出更强烈的战备状态和决心。”不过,按照美国法律,目前所谓“战争部”或“战争部长”只是“辅助头衔”,政府若想正式将改名永久化,仍需寻求国会批准。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只是政治作秀。有前国防官员和国防顾问对“政治新闻网”表示,改名不仅会花费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还可能会向美国的盟友和对手释放出“美国会变得更加好战”的负面信息。
“仍然非常注重防御中国”
那么,这一系列信号是否真的意味着美国国防战略的实质性转向呢?美国独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伊万·伊兰把新战略对中国事务的明显降级视为一个积极进展。在他看来,美国国防部、军工复合体以及外交政策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夸大所谓的“中国威胁”,美国强调西半球防御是在重回传统势力范围,该地区的安全对于美国来说比乌克兰等地区的安全更重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位美国国防官员告诉欧洲国防工业网,新的《国防战略》仍然非常注重防御中国,其采取的西半球视角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对抗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活动”。在此前通过的“大而美”法案中,最大的国防支出类别就是造船业和“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这被视为美国为未来印太地区可能出现的海空冲突做准备。而且,该法案只提出要对印太司令部的发展提供资金,没有对其他战区进行“特殊照顾”。
保卫民主基金会军事和政治权力中心高级主任布拉德利·鲍曼分析称,长期以来,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势力一直活跃在拉美地区,而美方的应对往往介于“不存在和无效之间”。新战略强调通过聚焦本土和西半球安全,削弱中国在拉美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也是近期美国强化对拉安全与外交攻势的目的之一。学界有观点认为,美国新的国防战略可能会借拉美地区塑造一条“外围遏华”路线,在印太采取“远程威慑为主、前沿存在为辅”的姿态。
据美国国防新闻网站BreakingDefense报道,很多分析人士都在等待《国防战略》报告的发布,并希望该战略能够消除现阶段美国国防政策的“矛盾性”。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军方领导人已就即将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表达严重关切,军方的失望情绪日益强烈,认为该战略目光短浅,而且可能实际上“无关紧要”,因为总统在外交政策上采取“高度个人化、有时相互矛盾”的做法。
9月30日,赫格塞思召集军界高层人士在弗吉尼亚州举行了一场罕见会议,近800名高级将领被临时通知参与集会。在会议上,总统特朗普和赫格塞思发表了具有争议性的演讲,暴露出五角大楼政治领导层与军事领导层之间的分歧。演讲主要内容包括要求所有作战兵种岗位在体能要求中采用“最高男性标准”、未来可能还有更多人员削减计划、美国的城市可以用作军队“训练场”等。有美国国防部前高级官员评论称,这场会议可以被概括为“错误的信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受众”。
学界有一些声音对美国国防战略重心转变颇有微词。比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称,美国国防从“海外大规模作战”转向“本土防御”存在巨大风险,可能会分散资源、削弱美军战斗杀伤力、模糊各政府机构间的职责分工。报告承认先进的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机等让美国本土面临更大威胁,但采购大量拦截武器、传感器和部署部队应付本土威胁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可能会挤占原本用于研发和采购应对海外战争的先进武器的预算。文章呼吁国防部更好地支持和整合国土安全部等机构的现有职责,而不是取而代之。
“欧洲国家重新审视美军事承诺”
美国政策研究智库史汀生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凯利·格里科警告说:“如果美国的新国防战略最终以含糊不清的方式执行,或根本没有贯彻执行……那么我认为存在一种危险,即我们将维持相同的承诺、相同的存在,但实际上与盟友的伙伴关系将不再那么牢固。”
据了解,主导2025年《国防战略》报告的科尔比政策团队还将撰写《核态势审议报告》以及《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前者评估美军在全球的核部署,后者评估美国和盟国的防空系统部署。知情人士称,这三份报告相互呼应,都释放出美国盟友要更多承担起自身防务责任而不要指望美军进行太多干涉的信号。一些盟友已经十分担忧美军会从欧洲和中东撤离,造成区域局势变化。
欧盟安全研究所对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草案持悲观看法。该智库刊文称,美国国防部现在的领导层基本都是由“克制者”阵营把持。所谓“克制者”指的是一群持有类似国防观点的人,他们认为美军在欧洲和中东地区活动是浪费兵力,科尔比就是“克制者”的代表人物。文章还称,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受到了“2025计划”的启发。例如,该计划中国防部分章节写道,美国的武装部队应专注于保卫美国本土,不仅要防止导弹袭击,还要防止非法越境和贩毒,并与国土安全部密切合作。
奥地利军事新闻网评论称,美国国防战略的调整可能标志着其在印太地区从采取进攻性方式转向保持更为克制的立场,以避免事态升级,这就要求日本、菲律宾、韩国等亚洲盟友承担更多责任。在此情况下,欧洲也开始思考这些潜在转变,并重新审视美国对盟友的传统军事承诺,从长远角度重新定义美国。
奥地利《新闻报》分析认为,如今美国改变国防战略给欧盟安全带来不确定性。文章认为,欧盟建立军队的路径有三种:第一,在国家武装力量之外增设一支军队,但欧盟成员国无法就此部署达成一致;第二,建立“欧洲北约支柱”,但这并非一支欧盟军队,它反而意味着与北约和美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第三,建立一支真正的“欧盟军队”,即所有国家武装力量完全融合,置于欧盟指挥之下,但欧盟内部政治分歧根深蒂固,实力差距依然明显,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欧洲军队将无法持续执行长期作战任务。
印度陆军退伍军人拉姆比尔·辛格·曼恩少将日前在美国国土安全新闻网站HSToday刊文称,美国国防战略调整直接反映了该国正面临“社会分裂加剧、党派敌意达历史高点、经济焦虑助长不稳定”的困境。在他看来,美国国防战略的调整带来的全球影响是深远的。在欧洲,盟国不得不“承担自己的安全责任”,这可能导致北约的分裂,也标志着美国对俄罗斯威慑力的减弱。在中东,美国的选择性干预行为已经“埋下混乱的种子”,削弱了人们对美国的信任。在亚洲,美国前沿军事存在的削弱可能会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加强联盟以及迫使亚洲盟友承担更多安全责任。文章认为,随着《国防战略》即将敲定,它承诺会带来一个强大的美国,有可能通过以本土为中心解决美国国内问题,但也面临着让全世界陷入四分五裂的风险。
“一份即将发布的美国安全政策文件,正成为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政府密切关注的焦点。”《日经亚洲》忧心忡忡地报道称,如果特朗普政府全面奉行“本土优先”战略,亚洲也难以完全幸免,甚至这种战略收缩将会对日本造成严重影响。报道评论称:“当然,几乎没人会质疑一个主权国家优先保卫自身领土的权利。可问题在于,美国在此过程中将牺牲多少与盟友的合作接触。”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