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色列9月9日对卡塔尔的突袭尽管突然,但团灭哈马斯“五人委员会”的企图却并未得逞。更加出乎意料的是,以色列原本还有更加疯狂的袭击计划。对于以色列的本次突袭,美国真不知道么?究竟是谁差点成为以色列突袭的目标?
本期由青花汾酒独家冠名的《凤凰军机处》邀请中东问题专家董漫远、军事专家张学峰,与大家一起聊聊以色列为何会在那天突袭卡塔尔?
对话丨董漫远 张学峰
编辑丨陈佳仲
《凤凰军机处》:9月9日因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实施突袭,目标直指正在该地进行和平谈判的哈马斯代表团,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谴责。以色列为何选择9月9日这一特定时间节点实施军事行动?
董漫远:从军事角度看,以色列在空袭中成功击中了卡塔尔的具体目标建筑,但其针对特定人员的行动并未达成预期。选择在卡塔尔这一敏感地点采取行动,一方面与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前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以军在加沙地带开展的“基甸战车”行动第二阶段相衔接。
以色列国防军9月12日发表声明说,以军在加沙城的“基甸战车2”行动进入“下一阶段”,超过500个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目标遭到打击。
尽管以国内部对“基甸战车”行动第一阶段的成效存在争议、评估角度不一,但从战场效果来看,该阶段基本实现既定目标——以军已控制加沙地带约75%的区域。目前以军已启动“积电行动”第二阶段,其核心目标在于配合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清空加沙”总体规划,旨在彻底剥夺哈马斯继续开展武装斗争的能力。一旦实现此目标,以色列虽距离所谓“永久安全”尚有差距,但将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基本安全保证。
哈利勒·哈亚是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以军此次袭击正是瞄准了哈利勒·哈亚在多哈的办公室。
在此背景下,以方试图通过空袭哈马斯多哈办事处、歼灭其五人委员会的方式,加速瓦解哈马斯在加沙及约旦河西岸的作战意志和政治结构,从而推动第二阶段军事目标的实现。此外,随着以色列明年春季大选临近,内塔尼亚胡亟需在明年三月前取得解决加沙问题的实质性进展,以此作为赢得连任的政治筹码。此次行动可谓一场政治豪赌:若以军最终占领加沙城并将民众驱赶至所谓“人道主义园区”,内塔尼亚胡便将掌握重要的竞选资本。
《凤凰军机处》:对以军这次行动,多方媒体报道存在差异。有媒体称以军出动15架战机并发射10枚导弹,亦有美媒报道指出行动由8架F-15和4架F-35战机实施,并发射不少于8枚“蓝麻雀”高超音速导弹。这是否意味着卡塔尔的国土防空体系存在显著缺陷?在以军战机飞越约旦、沙特等国领空过程中,相关国家的防空系统是否侦测并作出有效反应?
张学峰:此次事件发生后,外界普遍对卡塔尔防空系统的实际效能产生质疑。尽管卡塔尔装备了“爱国者”防空系统及多种导弹防御体系,并拥有战斗机部队,却未能有效拦截以色列的突袭。初步推测并非“爱国者”系统遭外部干预或所谓“一键关机”,而更应归因于卡塔尔整体空防体系的预警与响应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卡塔尔的防空系统和战斗机作战通常依赖预警启动模式,即需通过空情雷达与情报体系先探测到威胁目标,再启动地面防空导弹和战斗机拦截。“爱国者”等系统的制导雷达并非全天候开机,因持续运行将损耗寿命、增加故障率,并可能暴露部署位置和雷达频率,故平时多处于待机状态,接到警报后方才启动。战斗机部队虽保持一定战备等级,如飞行员待命或甚至坐于机舱内准备,但常态下并不进行持续空中巡逻或全时雷达探测。
图为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
据媒体报道,以军战机可能从叙利亚、伊拉克方向进入,或自红海区域发射空射弹道导弹。若来自陆地方向,常规战机理论上可被探测,但卡塔尔长期处于非战状态,战备等级可能较低,雷达系统或仅维持最低限度开机,空情覆盖存在盲区。若以军采用隐身战机或超低空突防,预警难度更大。若从红海方向发射远程空射弹道导弹,即便卡塔尔雷达开机,亦难以迅速响应。以军战机常经该区域打击胡塞武装,沙特与卡塔尔即便侦测到其活动,亦未必预料到会对本国实施远距打击。
图为卡塔尔购买的美制AN/FPS-132大型预警雷达
卡塔尔曾于2017年自美国引进可探测远程弹道导弹的大型预警雷达,但其是否持续开机尚存疑问。鉴于卡塔尔当前面临的弹道导弹威胁有限,该雷达可能未全时运作。若以军突然从空中发射远程导弹,即便最终被侦测到,卡塔尔亦难以及时实施有效拦截。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