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法国情报部门的一番“神操作”令人哭笑不得。据美联社7月6日报道,法国情报机构指责中国驻外大使馆“散布虚假信息”,称中国试图通过抹黑“阵风”战斗机,来打压法国军售、推销中国的歼-10C战机。这种逻辑看似离奇,却被法国军方和情报界当成了正式的调查结论,甚至宣称这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战。但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法国这波操作其实更像是“打不过就甩锅”……
▲法国媒体的“抹黑”报道
2025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短暂冲突,双方空军在边境上空展开激烈交锋。根据多方情报与巴基斯坦空军前参谋长的会议发言披露,此战中至少有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巴方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E击落。印度官方虽然避谈具体损失数量,但法国空军参谋长也不得不承认至少有一架“阵风”战机未能返航。这场空战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却对“阵风”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不小冲击。
对于法国来说,“阵风”不仅是达索航空的明星产品,更是法国军工外交的一块招牌。自服役以来,法国已将该型战机出口至印度、埃及、阿联酋、印尼等八国,累计出口量超300架。然而,这场印巴空战无疑在国际客户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尤其是印尼等原本考虑追加订单的国家,也开始对“阵风”的实战能力产生动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国情报机构开始了一连串“指控”: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国防武官在私下会晤中“传播不实信息”,还在社交媒体上利用AI生成图像、游戏模拟视频等手段,制造“阵风”战损的舆论信息流,意图打击法国装备声誉,并推销歼-10C等中国战机。更有法国专家声称,在印巴冲突发生后,全球新增的数千个社交账号在同步传播“中国武器优于西方”的观点。
▲印巴空战中被击落阵风战斗机垂尾残骸
但问题来了:法国至今无法提供任何能够将这些社交媒体内容与中国政府直接挂钩的证据。除了“匿名消息源”与“情报线索”,法方并未能拿出哪怕一条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控材料。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法国是否在拿中国当“替罪羊”,为其军售受挫找借口?不可否认,阵风战斗机本身性能不俗,在电子战、机动性、对地攻击能力方面都有一流水准。然而,一架战机的表现并不取决于纸面参数,而取决于能否在实战中被正确使用。而印度空军,恰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
巴基斯坦方面披露,在5·7空战中,印度空军“阵风”编队的战场信息共享能力因电子干扰而严重受损,飞行员在空中“失联”、通信混乱,无法形成有效协同。更甚者,当任务结束准备返航时,地面跑道的灯光都因网络攻击而熄灭,飞行员无法降落、甚至手机都无法使用。这些描述无不显示出印度空军在体系建设、战术应用上的严重短板,最终导致“阵风”沦为“空中靶机”。显然,法国如果真想找责任对象,第一个该指责的,应该是将“阵风”用得一塌糊涂的印度,而不是埋头卖飞机、顺便宣传下战果的中国。
▲珠海航展上的歼-10CE
近几年,中国歼-10C战斗机凭借出色的雷达、电子战能力与远程空空导弹系统,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逐步崭露头角。尤其在巴基斯坦空军的实际运用中,歼-10C多次在高强度对抗中证明了其性能可靠、体系兼容性强。
以此次印巴空战为例,歼-10CE不仅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维持稳定作战状态,还实现了对“阵风”的锁定与击落。这让许多国家对中国产品刮目相看。例如印尼,虽然已经签署了采购“阵风”的订单,但近期也公开表示正评估歼-10C是否能更好地满足其防务需求。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军工能够凭借实战战绩、技术优势赢得客户青睐,本就是军贸规律的自然结果。法国此时却选择“泼脏水”,不仅有失大国风范,更是对客户判断能力的极大不尊重。
▲印度空军与“阵风”战斗机
事实上,法国国防工业当前正面临结构性困境。一方面,高昂的造价与维护成本使“阵风”在中低端市场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美制F-35以其隐身性与“体系黏性”在高端市场稳占头部。而中国的歼-10C、JF-17等产品则通过“性价比+实战”打开局面,正在对中端市场形成压制。法国这番指控的背后,是对阵风战机在南亚失利后出口形势恶化的焦虑。而将失利归咎于中国,恰恰反映出法国军工外交战略的被动与焦虑。因为一旦连实战都无法立足,靠公关更难赢得市场。
归根结底,战机市场是实力的竞争场,而不是“谁会喊冤”的舞台。歼-10C的崛起,是技术进步与实战积累的结果;“阵风”口碑滑坡,是客户用脚投票的体现。法国想重建声誉,就必须正视现实、提升产品,而不是甩锅中国。否则,失去的不只是市场,还有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