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取消伦敦之行,转而赴莫斯科与俄方会谈。事实上这一决定并不意外,此前于法国巴黎举行的乌克兰问题会谈中,美方提出的停火协议框架中包括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等内容,就引起了北约各国与乌克兰的巨大争议。
4月2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拒绝承认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后,卢比奥取消了伦敦之行,并转而开始接触俄罗斯方面,试图通过与后者的直接谈判绕开欧洲结束冲突。一些媒体将之视为美乌关系破裂的前兆。
图为乌克兰、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代表于4月23日在伦敦就俄乌停火等问题举行会谈。
不过这一想法纯属杞人忧天,因为特朗普急于取得一个和平谈判的“成果”只是为了获取美国民众支持。他实际上既不关心这些“成果”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也不在意其未来产生的后果,只要让民间觉得美国赢了就可以。
当地时间4月25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季希表示,乌方正在与美方敲定矿产协议最终文本,但仍需一些时间。(图为乌克兰基罗沃赫拉德中央地区的一处露天采矿场。)
在乌克兰已经同意矿产协议,继续冲突已经无法在短期内为美国带来更大利益的情况下,与俄罗斯谈判并快速结束战争自然也就成为了特朗普政府“告别拜登留下的负资产”,快速取“胜”的关键。而欧盟与乌克兰的加入,会使谈判增加美国无法控制的额外的条件、前提与变数,这意味着达成协议需要俄方或者美方额外向乌克兰与欧洲出让利益,这不符合特朗普的想法,也不符合其基本盘“美国优先”的原则。因此,抛开盟友直接同俄罗斯谈判被美国视作当前的最优解。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在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会晤时确认,俄罗斯愿意没有先决条件与乌克兰进行谈判。
当然,在这场谈判中,美国必须能“拿到”,或者说“看到”可以通过停火拿到的好处。但即便在真的达成协议停火后,美国也同样需要当地武装力量与民间团体的活动来“拿捏”俄罗斯,以为美方争取更多利益。只要这个需求存在,那美国就不会在真正意义上抛弃乌克兰,也会继续在其政府与军队中寻找并扶持新的代理人。
当然,欧盟对乌克兰进行援助的目的也同样不单纯。他们不是真的关心乌克兰的主权、领土完整与未来。欧洲决策层清楚知道,乌克兰无力把俄军推出本土;其提供的武器弹药与经济援助也不可能像冲突初期那样改变战场态势。所以,欧洲在和谈中构建了大量双方都无法接受的条件,其本质上就是为了继续战争。
当地时间24日凌晨1时许,乌克兰首都基辅传出密集爆炸声。基辅市军事管理局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基辅市遭到导弹和无人机混合攻击。此次袭击已造成12人死亡,另有一百多人受伤。
欧洲这样做能够为其提供的利益实在太多了:其一是合法继续扣押与吞并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在各自国家的资产;其二是为了给莫斯科方面持续制造困难,获得更多的筹码,以便在冲突结束后的经济贸易中处于一个更为积极的地位,类似于2014年“明斯克协议”签署后的单方面受益地位;其三是“闹饷”,通过阻挠和谈重新掌控其在冲突中的话语权,逼迫美国为欧洲承担更多的防务义务,进而减少本国的防务支出与军事压力。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对乌援助总金额已攀升至196亿欧元。
除此之外,维持一种“一致对抗俄罗斯”的内部意识形态也是很必要的,这可以阻止因冲突和政策严重受损的欧洲企业向政府索赔(以德国为例,之前的糟糕经济政策与高昂原材料价格导致大量中小企业与高耗能企业破产,大量的工人失业)。而只要继续转让纳税人的钱和旧式装备,让战火继续烧下去。。欧洲政客及其背后的资本集团就可以继续获得好处并规避损失。
据俄罗斯卫星网26日报道,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收复库尔斯克州向所有相关人员、所有战士和指挥官表示祝贺。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俄方所谓在库尔斯克地区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的报告“不是事实”。
以现今的俄乌战场局势看,尽管俄方已对基辅的工业和军事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几乎收复了库尔斯克全部失地,并在部分区域进一步挤压乌军战线。但俄军显然不急于发动总攻击,就像是之前普京主动宣布复活节停火一样,他们似乎正在享受自己掌握战场主动权的过程。但俄军在冲突初期所暴露的编制问题与补给问题并没有被完全解决,客观上看其在短期内依旧缺乏立即取得胜利并结束冲突的可能。
据俄媒报道,美国援助乌克兰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只剩三分之一。
而乌方的情况则相反,他们损失了大量的有经验的战斗人员与重装备,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可能恢复。其西部的乌语区依旧没有遭遇严重打击,没被战火殃及的地方主流意识形态依旧极端厌恶现在就终止冲突,在没有美国与欧盟双重保证的情况下,任何宣布同意“割地赔款”的人都可能被另一方扣上一个“叛徒”的罪名,并通过军队中的民族主义者予以铲除。
综上所述,这场冲突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会凭空停止,其中多方复杂的利益纠葛和俄乌两国的民族矛盾问题也并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恐怕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