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将对哈马斯实施最严厉打击”,特朗普这些“著名承诺”在其重返白宫后能兑现多少?俄乌冲突与哈以冲突谁将更早结束?“孤立主义”的美国真会“退出欧亚”么?这次邀请军事专家傅前哨、曹卫东两位老师,与您一起了解特朗普上台后,将为世界热点地区带来哪些改变。
对话丨傅前哨 曹卫东
编辑丨陈佳仲
1. 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后,表示要尽快结束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您认为这两场冲突哪一个会先结束?
傅前哨:我觉得巴以冲突可能会先结束。巴以冲突近期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双方已展开谈判并达成部分协议,包括交换人质和被俘人员。尽管在交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数,例如以色列已将被关押人员带到交换地点,但哈马斯方面未能按时出现,导致交换行动失败,但双方的谈判和交换行动仍将继续。哈马斯的指挥系统在近期遭受重创,高层领导人不断更换,但其抵抗意志依然坚定。
图为哈马斯释放被扣押人员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强势地位,加上美国的支持,使得其在冲突中占据一定优势。然而,巴以之间的民族仇恨根深蒂固,新的冲突隐患随时可能浮现。相比之下,俄乌冲突则显得更加复杂和僵持。尽管乌克兰的体量远小于俄罗斯,但其背后有西方国家,特别是北约的大力支持。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曾表示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但冲突的结束并非易事。双方的谈判条件已经明确,但至今仍未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因此,巴以冲突可能会先迎来和平曙光,但其过程仍将充满变数。
曹卫东:巴以冲突已持续一年多,目前双方已达成暂时停火协议,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尽管以色列军队在装备、兵员和美国支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使这场战争呈现出非对称性,但彻底消灭哈马斯几乎不可能。哈马斯虽遭受重创,但其抵抗意志依然坚定。停火协议的达成显示了谈判进程的初步成果,但由于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等根本矛盾未能解决,冲突随时可能重燃。相比之下,俄乌冲突的背后是美俄之间的博弈,这一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即使达成暂时停火或相关协议,也不会是真正的和平协议。
2. 特朗普一直声称自己奉行孤立主义,因此外界普遍推测他与美国在亚非拉美地区的一些传统盟友和伙伴的关系可能不太融洽。特朗普所宣称的这种孤立主义与美国在二战之前所倡导的孤立主义究竟有何不同?美国的霸权体系似乎正在收缩,这种收缩对全球局势,尤其是对亚太地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傅前哨: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体量和军事作战能力,逐渐在美苏两极格局中占据优势。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巩固。然而,近期美国的所谓“孤立主义”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特朗普声称要退回美洲,但美国真的会放弃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吗?事实上,美国在美洲内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例如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关税措施。特朗普曾表示希望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的一个省,尽管这一设想是否会在其任内实现尚不得而知。
美国的孤立主义,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而是以游离在地缘博弈之外的姿态,达到避免直接介入战争,还能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目的。
此外,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兴趣由来已久,丹麦难以阻止美国的这一野心。格陵兰岛虽然地处苦寒,但其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南美洲一直是美国的“后院”,美国通过控制巴拿马运河,既实现了军事目的,也获得了经济利益。巴拿马运河的位置极为重要,美国曾长期管控这一关键通道,后来虽归还给巴拿马,但美国仍在寻求重新掌控。美国的所谓“孤立主义”并非真正的退缩,而是一种策略性的调整。美国希望通过加强在美洲的力量,为未来的地缘政治博弈蓄力。然而,这种策略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仍需观察。美国的国土面积能否扩大一倍甚至更多?即使扩大,其综合经济和军事能力是否能显著提升?这仍是一个未知数。
当前全球地缘局势紧张,美国难置身事外,特朗普的孤立政策也有全面溃败的风险。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广阔,但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难以作为兵力储备。格陵兰岛同样如此,虽然可以在岛上建立军事基地,但长期驻守的成本和难度不容忽视。美国目前的处境使其不得不退避三舍,将重心退至夏威夷,以确保安全。美国的重心究竟是向前推进还是向后收缩?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美国的所谓“孤立主义”政策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谋算,其最终目标和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曹卫东:关于美国近期热议的所谓“孤立主义”实际上,这一政策与全球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二战时期,世界分为两大阵营: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轴心国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而同盟国则包括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两大阵营在二战中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二战结束后,冷战时期随之而来,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核大国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当时,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美国领导北约,苏联领导华约。尽管冷战没有演变成全面战争,但双方一直在较劲。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华约也随之解体。美国因此成为唯一的霸权国家,美苏争霸的结果导致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目前,美国虽然是霸主,但俄罗斯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大国。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在经济和军事上,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尤其是欧元的使用。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所谓的“孤立主义”来维护其霸权地位。然而,这种行为方式在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是难以行得通的。当前,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在维护其霸权的同时,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反霸权。这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各国之间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能否成功,仍需时间来验证。
3.特朗普一直自称是以色列最坚定的支持者。您认为拜登政府当年在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上是否给予了充分保证?另外,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他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是否会增加?如果会增加,又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
曹卫东: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作为美国最坚定的军事盟友,尽管国土面积不大,但军事力量强大。特朗普深知,要发挥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必须依靠以色列。例如,打击和压制伊朗就需要借助以色列的力量,而非美国直接军事介入。此外,消灭哈马斯和真主党等组织也是通过以色列来实现的。
当地时间2月15日夜间,一艘载有若干2000磅美国重型炸弹的船只抵达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并卸货。这些炸弹随后被装上数十辆卡车,运往以色列空军基地。
然而,在拜登政府时期,对以色列的支持有所保留。这是因为以色列对哈马斯发动攻击并占领加沙地带,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引发了中东各国对美国的不满,对美国的形象和影响力造成了负面影响。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以及也门胡塞武装等都对以色列发动了攻击,并对美军基地和军舰进行了袭扰。
此前,拜登政府担心以色列在加沙人口稠密地区使用2000磅炸弹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于2024年5月决定停止运送一批2000磅炸弹。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预计会更加坚定地支持以色列。其主要原因在于,下一个目标是针对伊朗。伊朗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与哈马斯和也门胡塞武装不在一个数量级。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如果不提供武器支持,以色列在与伊朗的军事对抗中将难以占优。因此,未来以色列发动的军事行动中,美国将坚定支持以色列,并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