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前各方均希望速战速决的俄乌冲突,目前已经进入第三年。重回白宫的特朗普能否兑现“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的诺言?为何欧洲比乌克兰更害怕俄军“榛树”导弹?朝鲜军队疑似入俄作战究竟有何意义?本期《凤凰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王明亮、俞硕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寻找俄乌两国在冲突第三年迎来和平的可能性。
对话丨王明亮 俞硕
编辑丨陈佳仲
《凤凰军机处》:俄乌冲突已持续近3年,这场原本被设想为速战速决的军事行动,如今却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还能坚持多久?
王明亮:在俄乌冲突持续近两年后,相关人士对局势的判断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前一些观点被认为过于简单,如今需要重新审视。2022年10月和11月,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大半年。当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双方都有能力继续消耗,但都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也难以达成和解。从那时到现在,这一局面似乎仍在延续。尽管如此,该人士仍判断未来可能仍将维持这种状态,双方都有能力继续作战。
特朗普此前曾多次表示,上任后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
从俄罗斯方面来看,其作为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这为其提供了持久作战的物质基础。此外,俄罗斯总统普京展现出的坚强意志,也让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将继续维持冲突态势。
乌克兰方面,尽管其自身资源相对有限,但北约集团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力支持,使其得以持续作战。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乌克兰国内部分民众对俄罗斯存在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乌克兰继续参与冲突。尽管有人认为乌克兰可能面临人力不足的问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其仍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即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乌克兰也可以借鉴游击战等方式继续抵抗。对于防御方而言,不败即为胜,因此乌克兰仍有可能维持冲突。
1月27日,俄军攻下顿涅茨克南部最后一个重镇——大诺沃西尔卡。
然而,这场冲突的和解之路似乎并不平坦。双方在领土问题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4个州的领土归属问题成为双方难以妥协的焦点。此外,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尽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试图推动双方和解,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目标似乎难以实现,特朗普的设想可能过于简单,存在一厢情愿的成分。
俞硕:俄乌冲突持续升温,当前局势使得双方都难以接受主动妥协。从俄罗斯方面来看,卢顿两州和克里米亚半岛的控制权至关重要。尤其是克里米亚的防守,必须依赖赫尔松的控制,没有赫尔松,克里米亚的安全将无从保障。此外,卢顿地区本是俄罗斯民族的传统聚集地,因此这些地区对俄罗斯来说无法割让。
1月29日,普京表示,如果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谈判,谈判将不具合法性,首先需要找到方法来撤销泽连斯基早前签署的禁止俄乌谈判的法令。
对于乌克兰来说,俄罗斯已占领了大量领土,要求以现状进行谈判几乎等同于接受失地,这对任何乌克兰领导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当前的民族情绪和冲突背景,使得这种妥协几乎没有可能。
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如果接受割地换取和平,将面临北约的巨大压力。乌克兰在冲突中获得的预期支持若因妥协而丧失,将使其未来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因此,乌克兰面临着两难局面:既无法有效谈判以实现和平,又必须承受战损和外部压力。
如今,双方都处于无法轻易走向和平的状态,而冲突的长远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情绪,意味着解决方案依旧遥不可及。
《凤凰军机处》:2024年11月底,乌方称俄军动用洲际导弹攻击第聂伯罗,这是否为首次实战使用?俄军“榛树”导弹的打击目标是什么?
王明亮:俄军使用“榛树”导弹袭击的是乌克兰第聂伯罗的军械工厂,该工厂曾是苏联时期洲际弹道导弹的生产基地,尽管乌克兰目前不具备生产此类导弹的能力,俄罗斯选择这一目标明显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这一举动发生在美国放松对乌克兰援助限制后,被视为俄罗斯对美乌政策升级的一次回应。
乌安全局展示俄“榛树”导弹残骸
此次导弹打击的武器和目标具有特殊意义。导弹攻击的对象曾是制造洲际导弹的工厂,这一选择可能传递出关于核战争的潜在信号。虽然乌克兰最初对袭击进行了误解并夸大其词,俄罗斯随后澄清此举使用的是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达5000公里,具备多弹头分导能力。从战略角度来看,俄方此次行动不仅是针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实际上更多是向美国和欧洲传递信号,表明其对西方干预的强烈反应。这一举动凸显了当前局势的高度紧张,也预示着冲突可能进入新的升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