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关键一战,国民党王牌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军事
军事 > 战争历史 > 正文

淮海战役关键一战,国民党王牌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黄维(1904-1989),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淮海战役中,他指挥的第12兵团下辖4个军12万余人,是国民党军精锐兵团。其中,第18军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美械装备,齐装满员。但是,由于在浍河地区优柔寡断、廖运周战场起义、消极防守待援,黄维兵团处处被动挨打,最后遭受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联合进攻,被全歼在双堆集。

一、进退浍河的犹豫

1948年秋,蒋介石命令黄维第12兵团向徐州、蚌埠地区开进,加入徐州“剿总”刘峙集团作战。11月8日,黄维兵团由河南省确山县出发,沿河南省正阳县、新蔡县,安徽省阜阳县、蒙城县、宿县向徐州东进。11月23日,黄维兵团不顾兵惫粮缺,强渡浍河,孤军突进。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邓小平认为,歼击黄维兵团时机甚好,于是当天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以中原野战军全部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先歼黄维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主力阻击徐州和固镇地区敌之增援部队,并争取歼灭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各一部。

11月24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刘陈邓,并告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中原野战军立即调整兵力部署:(1)陈赓第4纵队、秦基伟第9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位于安徽省宿县南坪集(今属濉溪县)地区,与黄维兵团保持接触。将黄维兵团诱至浍河以北,利用浍河隔断敌人。(2)杨勇第1纵队、陈再道第2纵队、陈锡联第3纵队、王近山第6纵队、王秉璋第11纵队,隐蔽集结在浍河以南的安徽省涡阳县曹市集,宿县五沟集、孙疃集、胡沟集(今均属濉溪县)一线。待黄维兵团在浍河处于半渡状态时,分别由东西两翼实施向心突击,配合正面部队进行包围分割,各个歼灭。(3)华东野战军成钧第7纵队、特纵炮兵一部归中原野战军指挥,参加歼灭黄维兵团作战。

◆1948年,(左起)陈毅、刘伯承、张际春、李雪峰、李达、邓小平合影。

华东野战军兵力部署如下:(1)韦国清第2纵队、王必成第6纵队、宋时轮第10纵队、胡炳云第11纵队、周志坚第13纵队,位于宿县城、宿县西寺坡(今属宿州市埇桥区)地区,阻击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北援,力争歼其一部,保障中原野战军侧背安全。(2)叶飞第1纵队、孙继先第3纵队、陶勇第4纵队、王建安第8纵队、聂凤智第9纵队、陈庆先第12纵队、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冀鲁豫军区独立第2旅,位于徐州以南宿县夹沟至符离集(今均属宿州市埇桥区)之间,跨津浦铁路两侧,构筑多道阵地,阻击徐州之敌南援。

黄维急于渡过浍河,企图迅速与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靠拢,摆脱孤军突出的状态。11月23日,黄维兵团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分三路向南坪集地区猛烈攻击。为诱敌深入,担任正面阻击的陈赓第4纵队第10旅、秦基伟第9纵队一部与敌激战竟日。当夜,他们按计划放弃南坪集,转至宿县徐家桥、朱口(今均属濉溪县)、涡阳县伍家湖、蒙城县半埠店一线。这时,陈锡联第3纵队位于宿县孙町集(今属濉溪县),杨勇第1纵队位于宿县郭家集、界沟集(今均属濉溪县),陈再道第2纵队位于宿县白沙集(今属濉溪县),王近山第6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位于涡阳县曹市集,王秉璋第11纵队位于宿县胡沟集。上述部队布设成袋形阵地,等待黄维兵团在浍河半渡时,两翼向心突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中原野战军阻击部队的后撤行动,果然引起黄维的错觉。他以为先头部队第18军突击成功,于是下令该军主力经南坪集北渡浍河,其他部队陆续跟进。11月24日中午,黄维兵团前出宿县忠义集、七里桥(今均属宿州市埇桥区),东平集、杨庄、朱口(今均属濉溪县),逐渐进入中原野战军袋形阵地。

黄维发现两翼有解放军的强大兵力隐蔽集结,自知中计,遂下令已过浍河的部队迅速回撤。11月24日夜,第18军退至浍河以南宿县双堆集(今属濉溪县)附近集结,第10军撤回浍河以南后即向双堆集以西地区集结。第14军在浍河南岸掩护兵团主力,第85军一部在南坪集以南地区掩护第10军撤退。

◆黄维

中原野战军乘黄维兵团各军回撤之机,以双堆集为中心,全线勇猛出击。第3纵队、第1纵队、第2纵队从西北、西面出击,第4纵队、第9纵队从北面、东北出击,第6纵队主力从南面出击,第11纵队从东南出击。黄维兵团猝不及防,顿时大乱。11月25日晨,第4纵队、第9纵队、第11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攻至宿县任家庄、东坪集、沈寨、邵围子(今均属宿州市埇桥区)地区。第6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攻至宿县周庄、小张庄(今均属濉溪县)以西地区。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攻至宿县小张庄、马庄(今属濉溪县)、任家庄。

刘陈邓致电粟裕、陈士榘、张震,请求令华东野战军兼程南进,控制宿县城、桃园集、蕲县集及其西南之大营集(今均属宿州市埇桥区)一线。置重点于桃园集、蕲县集以东地区,并控制宿县城、水池铺(今属宿州市埇桥区)沿铁路线待机作战。同时致电中共中央军委,请求令新华社广播电台加紧对黄维兵团进行政治争取和瓦解工作。11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黄维被围,有歼灭希望,极好极慰。但请你们用极大注意力对付黄维的最后挣扎,你们除使用华野的二纵、王张纵外,十纵亦应迅速投入战场,准备参加最后战斗,保证歼黄维的足够兵力。粟陈张对李延年如有歼击机会,以抓歼其一个军左右的兵力为好。总之,使手里保有余力,足以应付意外变化为适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页)

11月27日,毛泽东以刘伯承、陈毅的名义,为新华社撰写两篇广播稿,规劝黄维依照长春郑洞国的榜样,为爱惜官兵生命起见,下令投降。同时指出,凡放下武器的都有生路,一个不杀,愿留的当解放军,不愿留的回家去。对下级军官、中级军官是这样,对高级军官也是这样,对黄维还是这样。

二、廖运周战场起义

中原野战军在包围黄维兵团后,政治瓦解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并且取得了第85军第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领的成功起义。

廖运周,安徽省凤台县廖家湾人(今属淮南市田家庵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时期,在西北军担任过连长、参谋、团长等职。全民族抗战初期,任独立第46旅第738团团长。抗战中期,任汤恩伯第13军第110师师长。一年后,第110师转隶吴绍周第85军。

廖运周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国民党军从事兵运工作。由于所在部队转战和多次整编,他与中共失去了联系。抗日战争时期,他与中共恢复联系,继续奉命在国民党军从事兵运工作。全面内战开始后,他随部队先后调动到华北战场、华东战场,便先后接受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华东局的领导。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后,他随所在部队调动到中原战场,他的组织关系也转到了中共中央中原局。

◆廖运周

国民党第85军及其第110师都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廖运周是主力师主官,拥有较重兵权,地位重要。因此,中共对廖运周开展的兵运工作十分重视,多次选派精干人员秘密潜入该部队,帮助发展中共党员和争取进步力量。华东局批准成立中共第110师党委,使该师基本上置于中共地下组织的控制之下。中原局书记邓小平指示廖运周: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作用。刘邓指示该师中共党组织,要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在战场上发挥特殊作用。

11月26日下午,黄维决定第12兵团向双堆集东南方向固镇突围,向驻守蚌埠一带的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靠拢。先以第18军第11师、第118师、第10军第18师、第85军第110师组成先头部队,于次日晨突围,为兵团突围打开一个缺口。廖运周认为起义的时机到了,请求率领第110师打头阵,充当尖兵。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尖兵部队最危险。但是,对于廖运周来说,只有充当尖兵部队,才有可能完整脱离国民党军主力。因此,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非常措施,必须一搏。黄维没有看出廖运周的计谋,反倒觉得该部下忠勇可嘉。

兵团会议结束后,廖运周立即同第110师中共地下党委成员协商起义计划。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立即派杨振海同中原野战军取得联系,商定联络方式、起义配合等具体问题。杨振海是华东野战军派来的干部,开始被廖运周安排在师部担任副官,后来被安排在师侦察连担任副连长。他有特别通行证,可以凭借侦察之名自由出入营区。他熟悉国共两军情况,军阶身份合适,因此被选中担任联络员。

11月26日晚上,杨振海借外出侦察之名来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阵地,同解放军接上了头。杨振海汇报起义计划后,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治委员杜义德同他详细商定了起义配合问题:(1)中原野战军在前沿阵地为廖运周师开放一个缺口,让开一条路。在廖运周师通过后,立即封死该缺口,隔断随后跟进的其他3个师。(2)廖运周师突出包围圈后,迅速脱离国民党军阵地,沿中原野战军预先设定的路线前进,到达指定地点休整。(3)鉴于廖运周师军官家属大多数住在武汉,中共方面负责将他们从武汉转移出来,以防止国民党施加迫害。

此后,王近山通过电话,向邓小平汇报了关于廖运周师起义计划、起义配合等问题。邓小平完全同意,并请联络员转告廖运周:今晚就通知地下党,立即帮助转移廖运周师在武汉的家属,请不要担心。王近山向杨振海传达邓小平的指示后,对他强调了3点:第一,起义时间,必须提前一至两个小时,争取在敌人全线突围开始前就把部队拉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隔断起义部队与其他3个师的联系。第二,起义部队的行动,必须按解放军规定的路线行进,解放军派部队掩护起义部队。如果起义部队越过规定路线,解放军就要开火,这一点要牢牢记住。第三,起义部队过来后,必须按解放军指定的地区集结。解放军将会作出周到的安排,包括让起义部队吃上饭,喝上水。

11月27日凌晨3时,杨振海回到第110师师部,廖运周同地下党委成员李俊成、廖宜民一起听取了他的汇报。第110师共有8300余人,其中军官505人,下辖3个团及直属队。起义的骨干部队是第329团,团长刘协侯是中共地下党员。其次,第330团可靠,团长金汉章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是思想进步,是廖运周的心腹。唯有第328团团长姜继鑫思想顽固,反共坚决,是一个麻烦。廖运周决定放弃对328团的争取,防止出现意外。

起义计划落实后,廖运周借口汇报侦察情况,亲自到兵团司令部求见黄维,除了再一次表示打头阵的忠心,这次重点是请求提前行动。他说:司令官,我们派人进行侦察,刚刚回来。当面敌军阵地的接合部比较薄弱,有空隙可钻,如能提前到拂晓前行动,最为有利。为此,卑职特来向司令官请示。黄维对此深信不疑,廖运周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他回到师部时,解放军代表、第6纵队作战参谋武英已经到了。

凌晨6时,在11月下旬的皖北临近拂晓,天特别黑。廖运周率部向阵地外奔跑,目标是双堆集西南15公里外的宿县吴大庄和西张庄(今均属濉溪县)。这与黄维规定向东南方向突围是不一致的,可是他并不知道廖运周师此时的实际情况。他坐镇兵团部,通过报话机不断询问突围情况。廖运周也不断向他报告:“突围进展顺利!一切正常!”约两小时后,廖运周师进入解放军阵地。王近山下令:立即隔断起义部队与后续部队的联系,把起义部队引导到安全地区。其他3个师突围不成,只好折回双堆集。

起义部队在预定地区集结后,廖运周下令关掉全师所有报话机,一律上交师部。师部的无线电台也停止使用,断绝与国民党军的联系。当天晚上,第6纵队在驻地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对起义部队进行慰问。后来,第110师改编为解放军第14军第42师,廖运周仍担任师长。

三、双堆集被围困

廖运周师起义后,黄维不甘心困毙,仍企图打开突破口。11月28日,他命令第18军集中3个团的兵力,在坦克、大炮、飞机火力支援下,向马小店阵地强攻,发射炮弹数千发,摧毁地堡和前沿工事,将村庄房屋几乎打平。守备该阵地的王近山第6纵队第17旅第50团一个营,顽强抵抗,毫不退缩。后来,在该旅第49团、第51团增援下,终于将敌人击退。

这一天,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顾祝同飞临双堆集上空视察,近距离地观看到国共军队的地面争夺战。他权衡双方兵力情况后,命令黄维“站稳脚,就地固守,并把所占地区加以扩大”,还许诺空投粮弹补给。蒋介石认为黄维兵团可以顶得住攻击,因此严令他“死守待援,不得轻动”。然而,被围官兵已经失去信心,认为“死守”就是“守死”。

黄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对蒋介石言听计从。11月29日,他马上调整了防御部署:(1)第14军守张围子、杨麻子地区,向东防御。(2)第10军守马围子至杨庄、李庄之间地区,向北、向南防御。(3)第85军守腰周圈、李庄地区,向西防御。(4)第18军守平谷堆、尖谷堆,为纵深防御。(5)兵团部设在双堆集北端的小马庄。

双堆集,当时属安徽省宿县,今属濉溪县。这是一个南北5公里左右,东西不到10公里的淮北小镇。这里地形开阔,多沟渠,村庄多为互不相连的独立房屋。根据地理特点,黄维兵团构筑地堡群、掩蔽部、交通壕,架设鹿砦,组成环形防御阵地。其中,以3道鹿砦和3道地堡群构成外围阵地,以村庄房屋构成纵深核心阵地。在双堆集北部与金庄之间修筑临时机场,保持与外界的联系。经过几天突围与反突围之战,中原野战军进一步收紧包围圈,将黄维兵团压缩在南北二三公里、东西七八公里更狭小的地区内。

◆双堆集围歼战示意图。

为拯救黄维兵团和挽救徐蚌会战败局,蒋介石决定放弃徐州。他命令:(1)杜聿明指挥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经河南省永城县(今永城市)、安徽省涡阳县、蒙城县南下,先救出黄维兵团,尔后一同南撤。(2)刘峙带徐州“剿总”机关飞抵蚌埠,指挥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再度北上,全力增援黄维兵团。(3)蒋纬国率装甲部队加入营救黄维兵团的战斗。(4)置留鄂北的宋希濂兵团第20军、第28军于12月中旬转至蚌埠地区。(5)第2军集结沙市,准备船运武汉、南京,转至徐蚌战场。(6)在上海集中数十艘船舰,准备北上接运平津地区中央军转用徐蚌战场作战。

黄维兵团困兽犹斗,处境却日益艰难。从他向蒋介石的求援电报中可见惨状:“以竟日惨战粮弹尽绝,过去几日所投粮不足所需十分之一,弹不足三分之一,官兵日食一餐尚不得饱。须急速空投以维士气。”(《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4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页)官兵饥不得食,寒冻难熬,有时为争抢空投的一点粮食而相互枪杀。在政治攻势下,整班整排,甚至整连整营分队成建制地携械投诚。黄维追随蒋介石,拒绝投降,准备顽抗到底。他要求部队以村落房屋为依托,以地堡群为骨干,严防死守阵地。他派副司令官胡琏飞赴南京,报告战场实情,催要粮弹补给。

四、整个兵团被歼

围困双堆集目的是消耗敌人的粮弹给养,迫使敌人投降。同时,解放军也需要调整兵力部署,为全歼黄维兵团做充分的准备。半个多月过去了,黄维兵团不接受城下之盟,解放军只好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了。

12月5日11时5分,刘陈邓发布《总攻黄维兵团命令》。(1)东集团担任主攻:下辖中原野战军陈赓第4纵队、秦基伟第9纵队、王秉璋第11纵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主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由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统一指挥,任务是歼灭双堆集以东沈庄、李围子、张围子、杨围子、杨庄地区之敌。(2)西集团担任助攻:下辖中原野战军杨勇第1纵队、陈锡联第3纵队,华东野战军周志坚第13纵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由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统一指挥,任务是歼灭周庄、小马庄、三官庙、马围子、玉皇庙、许庄地区之敌。(3)南集团担任助攻:下辖中原野战军王近山第6纵队,华东野战军成钧第7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由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治委员杜义德统一指挥,任务是歼灭双堆集以南玉皇庙、赵庄之敌,以及双堆集以西前周庄、周庄、宋庄之敌。(4)预备队:由华东野战军傅秋涛鲁中南纵队担任。

12月6日4时30分,3个突击集团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实施有重点、多方向的连续突击。突击部队伤亡较大,但是士气很高,战术技术越打越精。截至12月7日晨,分别攻占李围子、李土楼、小周庄、宋庄、东马围子等据点。12月10日,国民党第85军第23师师长黄子华率该师及第216师残部共约半个师兵力投诚。

几天前,蒋介石同参谋总长顾祝同、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等曾秘密制订了代号《亥真1700计划》。该计划规定,由空军向双堆集解放军阵地投掷糜烂性毒瓦斯炸弹、窒息性毒瓦斯炸弹,打开缺口并阻止解放军追击,掩护黄维兵团突围。12月13日,天气晴朗,黄维请求执行《亥真1700计划》。国民党空军出动大量飞机,向双堆集投掷100多吨炸弹,同时投掷了毒气弹。尽管国民党军违犯战争准则,使用国际禁止的生化武器,却无法挽救失败的命运。这一天,陈赓东集团攻占了沈庄、杨围子、杨庄,陈锡联西集团攻占了东马围子、西马围子、周庄、腰周圈、小马庄,王近山南集团攻占了大王庄、小王庄等地。黄维兵团第14军全部被歼,第85军一部和第18军一部被歼。黄维兵团所余残部,则被压缩在纵横不足1.5公里的地区。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经过紧张激烈的战斗,分别包围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并给予他们以沉重打击。但是,他们拼死顽抗,仍图向南突围,全歼尚需时日。此时,由蚌埠北进的李延年第6兵团,在刘汝明第8兵团策应下,已推进至安徽省怀远县余家集、包家集以南地区,距离双堆集仅30多公里。从白崇禧华中“剿总”抽调的第20军、第28军已陆续到达南京浦口,估计12月15日前后可以到达蚌埠地区。另外,正在上海集中待命的数十艘船只,有可能突然北上接走平津地区中央军,转用于徐蚌战场。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和前线指挥员认为,必须迅速歼灭被围的杜聿明集团或黄维兵团之中的一股,才能保持主动。为此,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总前委决心采取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尔后再集中全力歼灭杜聿明集团。总前委决定:(1)抽调华东野战军孙继先第3纵队、傅秋涛鲁中南纵队南下参加围歼黄维兵团。(2)以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一个师加强到固镇以北的阻援方向,会同原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对付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3)华东野战军主力则继续围困杜聿明集团,准备在歼灭黄维兵团后,再围歼该集团。刘伯承把这一作战方针形象地比喻为“吃一个(黄维)挟一个(围困杜聿明)看一个(阻止李延年、刘汝明)”。

◆黄维被俘。

12月13日,根据总前委的决定,中原野战军再次调整兵力部署:(1)南集团:下辖华东野战军孙继先第3纵队、成钧第7纵队、周志坚第13纵队,中原野战军王近山第6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担任主攻任务,突击黄维兵团核心阵地双堆集。(2)东集团:下辖中原野战军陈赓第4纵队、秦基伟第9纵队、王秉璋第11纵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主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由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统一指挥,配合南集团作战。(3)西集团:下辖中原野战军杨勇第1纵队、陈锡联第3纵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由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统一指挥,配合南集团作战。(4)预备队:由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担任。

12月14日夜,南集团王近山第6纵队攻占双堆集临时机场南端阵地,成钧第7纵队主力攻占尖谷堆。东集团陈赓第4纵队、秦基伟第9纵队攻占杨老五庄、杨自全庄。这样,黄维兵团占据的核心阵地完全暴露。12月15日12时30分,黄维致电顾祝同:“弟只好断然自行行动,听天由命了。”他召来第10军军长覃道善、第18军军长杨伯涛,决定当日黄昏分别突围。

刘陈邓很快发觉黄维兵团的突围企图,迅速调动部队截击。南集团、东集团、西集团密切配合,迅速突破敌人用汽车构成的防线,摧毁黄维兵团指挥中心。黄维残部四散突围,均被截击,4个军全部被歼。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兼85军军长吴绍周、第10军军长覃道善、第18军军长杨伯涛被俘,第14军军长熊绶春阵亡,仅兵团副司令官胡琏、第14军副军长谷炳奎逃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