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站|F-22的首个对空战果 其实有可能翻车?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前哨站|F-22的首个对空战果 其实有可能翻车?

前哨站|F-22的首个对空战果 其实有可能翻车?

凤凰网军事特约作者 中国电科研究员 张传华

核心提要:

1.经过长期的媒体发酵,击落“流浪气球”已经不是单纯由美军主持的行动了。而是由拜登牵头,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2.美军为了完整俘获气球载荷,适合攻击的时间窗口非常狭窄,为此特意安排了F-15作为F-22的备份。而海空军和警卫队的密切配合,则说明美军指挥体系已经完全打通了军兵种之间的隔阂。

3.对于2万米以上的高空目标,当前的防空体系并不能很好的针对。战斗机的高度不足,反导拦截弹的效费比和机动性不高,需要开发新的拦截系统。

美国东部时间2月4日下午3点40分,美国空军出动2架F-22发射空空导弹击落了因不可抗力进入美领空的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被网友戏称为“流浪气球”),也创造了F-22战机自服役以来的首个空战击落记录。

前哨站|F-22的首个对空战果 其实有可能翻车?

在“流浪气球”被F-22击落的同时,美国总统拜登接受记者采访称,他在2月1号就亲自向五角大楼下令击落该目标,军方则建议待该气球飘至美国东海岸领海时再动手,以最大限度确保载荷坠落物的完整性,便于后续“技术分析”,这才发生了气球被击落的一幕。这一过度反应和严重违反国际惯例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中国外交部也发起了严正抗议。美军这次“作战行动”虽然终结了网上关于美军是否能击落气球的争论,也有不少人瞧不起 “打气球”这种“低级行为”,但如果从军事专业角度展开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此次事件背后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前哨站|F-22的首个对空战果 其实有可能翻车?

谁是指挥?

美国媒体的报道给出了执行这次作战行动的具体单位信息:

美国空军:兰利基地,第1联队第94中队,出动2架F-22A战机,挂载AIM-9X格斗导弹;马萨诸塞州巴恩斯基地,出动2架F-15战机。另有2架KC-135R和1架P-8A。(考虑到指挥机构要为作战单位提供无缝衔接的态势感知和指挥引导,而美国在本土部署的地面雷达覆盖范围有限,美军很有可能出动了预警机,但并未透露给媒体。)

美国海军:船坞登陆舰卡特霍尔号(LSD-50)、导弹巡洋舰菲律宾海号(CG-58)、导弹驱逐舰奥斯卡-奥斯汀号(DDG-79)。

国民警卫队:数艘快艇和若干名潜水员。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若干空域管制人员。

综合这些执行单位的信息,并结合作战全过程,我们可以推断出美军本次作战行动的诸多指挥控制特征。

美军实行的是指挥链和行政链分离的军事体制,指挥基层部队执行具体任务的只有国防部和各战区司令部,而军种只负责部队的日常训练和建设,和我军“战建分离”的体制比较类似。

一般来说,对进入领空的气球进行侦察和拦截属于“日常防空”等级,按规定是由负责防区防空事务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作战参谋上报值班首长后,再调动部队直接进行处置即可。

但很显然,由于本次“流浪气球”事件被媒体热炒过度,一举一动都被社交媒体直播,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影响,甚至影响后续美国大选。所以击落“流浪气球”的行动实际上不可能由北美防空司令部首长来直接决断。实际上,本次美军面对这个小小的民用气球,搞得这样声势浩大,无非就是要狠狠地搞个政治造势,向美国民众展示拜登的“对华强硬立场”,堵住共和党的嘴,是一个标准的政治事件,行动的最高指挥权甚至不在军方。

北美防空司令部不太可能是本次行动的最高指挥机构

从执行单位信息来看,这是一次集合了美国空军、海军、国民警卫队的联合作战行动,然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击落”是最亮眼的环节,但将被击落的气球载荷成功、完整的打捞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民警卫队的重要性不能低估。而国民警卫队并不在北美防空司令部甚至是北方司令部的指挥权限范围内,负责空域管制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也属于美国政府而非五角大楼管辖。因此,本次作战行动的最高指挥者只能是拜登本人,而具体指挥机构则是由拜登核心班子成员国防部长奥斯汀、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国民警卫局局长霍克松为核心组成的指挥专班,其中,击落气球环节的指挥机构应该是北美防空司令部为主,搜索坠落物环节则是海岸警卫队为主。

基于以上分析和拜登本人表态,可以推断,本次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链很可能是这样的:

最高指挥官:拜登,负责下达下击落命令,协调交通部和国防部的作战行动。

指挥机构:由国防部下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交通部指挥参谋人员组成的作战行动专班,其中,国防部人员主要来自北方司令部和国民警卫局人员。

执行结构:美国空军、海军、国民警卫队基层部队。

在确定美军的指挥机构后,指挥流程就十分明确了,即在领受拜登的指示后,由指挥专班直接向基层部队下令,基层部队执行命令后向指挥专班报告,考虑到指挥专班有不少人对具体的空军、海军战术指挥并不了解,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指挥专班的高层命令一般是要先到达基层部队指挥所,然后由指挥所将高层命令分解为战术命令,然后派发给具体执行任务的作战单元。实际的执行过程是,地面指挥所或空中预警机上搭乘的指挥员根据态势感知数据,在辅助决策软件的帮助下,指挥引导飞机进入阵位,待气球进入预定区域后,指挥飞机发射导弹将其击落,再指挥其他作战单元实施坠落物搜索。

行动的关键

除了特殊的指挥流程外,美军本次作战行动中所展示的作战指挥能力也值得关注。很多人对F-22出动击落个气球不以为然,但因为这次作战行动对气球坠落点的要求很高:落点距离海岸线太近就可能坠到陆地上,导致关键设备损坏;太远则可能坠入深海区,导致搜索难度成倍增加。这对行动的组织严密性提出极高的要求,和派遣飞机简单击落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必须经过仿真系统的反复推演才能确定下作战方案,并在实际作战中,由指挥员和引导员严格控制各个关键节点。因此,美军的表现并不能用拉胯来形容,从参与作战的几个作战单元所担负的指责就可以看出来。

F-22和F-15战机配合拦截,既能节目效果拉满,也能提升成功率

F-22和F-15战机配合拦截,既能节目效果拉满,也能提升成功率

首先是F-22战机,显然它是执行击落气球任务的执行单元。选择该战机的原因当然是有政治宣传效果上的考量,但同时也是因为该战机的实用升限是美国空军最高,而且动力最为强劲,可以利用机动性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约2万米高的气球目标,将其纳入AIM-9X射程内,从而保证任务执行成功率。但该战机的缺点是滞空时间不足,作战半径只有851千米,是著名的短腿,而气球的飞行速度受风力影响并不固定,高度又比较高。在这种作战环境下,F-22跃升拦截的时间窗口很小,一旦攻击失败或错过攻击窗口,很可能出现F-22燃油耗尽,气球飞出美国国境的尴尬境地,让美军出大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答案是派遣F-15战机作为候补。

从实用升限上看,F-15战机和F-22差不多,只是在发动机推力方面稍逊,而在作战半径上,F-15则具备1965千米的性能参数,这超过F-22两倍,这样的性能指标可以确保F-15多次进入攻击气球阵位的机会,万一F-22攻击失败,F-15可以立即补充攻击。为了进一步确保F-15和F-22的滞空时间,美军还出动了2架KC-135R飞机提供空中加油服务,加油机的阵位选择,合适的加油契机选择,F-22和F-15起飞、进入阵位的时机都是需要严格计算的,差一点都有可能让气球飞出美国领海,增加整体任务的失败率,因此说这次拦截不简单,并不为过。

P-8A在本次行动中负责目标坠落监视和频谱侦察

P-8A在本次行动中负责目标坠落监视和频谱侦察

美军本次作战行动中出动了1架P-8A反潜巡逻机,这架飞机最显然的作用是在气球载荷坠海后提供合成孔径和光电探测能力,以迅速定位掉落载荷的位置,配合预警机或地面雷达的监视数据,海上执行搜索打捞任务的国民警卫队和海军作战单元可以快速缩小搜索范围,在最短时间内打捞起载荷。需要注意的是,该飞机还具备一定的通信侦察能力,该能力可以持续监视气球附近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分析。

最后是美国海军出动的船坞登陆舰、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其作用是提供一定数量的舰载直升机进行搜索,并使用舰载雷达提供对空情报监视,与国民警卫队、空军一同实现态势共享和行动协同。总而言之,这虽然是一次战术行动,但能看出来美军的指挥能力不弱,且指挥控制系统、态势感知系统已经实现了军种之间、军队与国民警卫队之间的一体化贯通,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对手。

小题大做

美国是释放军事侦察气球的大户

美国是释放军事侦察气球的大户

其实,说起军用侦察气球,美国自己放到他国领空中的最多,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就开始释放气球实施反潜侦察,冷战期间,美国更是释放了难以计数的侦察气球侦察苏联和中国,仅1956年就有超过500个美国侦察气球被释放,许多被苏联和中国空军与防空军击落。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国领空也是频繁遭到不明侦察气球的袭扰。

从各国历史上处置气球的记录看,如果确实属于军事用途,大多数情况下是会被击落的,但击落民用气球的记录确实不多。中国之前也从来没有使用气球对别国实施军事侦察的记录。且本次被发现的“流浪气球”除了美国本土外还在南美洲发现了一只,中国需要去侦察巴西和阿根廷吗?美国人看到中国气球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曾经干过的事情,所以各大媒体开始炒作“中国威胁论”。这种事甚至连拜登政府本来都想冷处理,只是架不住共和党的“反华”热炒,最后只能这样击落了。在拜登看来,让共和党闭嘴自然要重要得多。

此外,从已知的媒体信息可知,美国其实在1月27日就发现了该高空气球,并对其开始了跟踪监视,此时气球仍然没有飞入美国和加拿大领土上空,而等2月4日气球飞出美国领空时已经横穿了美国本土,并飞越了不少美国敏感军事基地上空。如果美军认为该气球确有军事用途,就绝不会允许它走这样的航线拿到机密信息,一直等到它飞出美国本土才击落,这说明美国军方早就确定了它的基本用途,最后作秀击落一把纯属政治操作。拜登其实要的甚至不是载荷里所谓的“证据”,而是这种轰动的节目效果。

中国有大量卫星,没必要依靠气球或者飞艇进行侦察

中国有大量卫星,没必要依靠气球或者飞艇进行侦察

随着技术的进步,当代中国就根本没有制造军事侦察气球的必要。在二战和冷战时期,美国的普遍做法是撒一大片侦察气球飞到敌国上空拍摄。因为成本较低且难以被拦截,只要能够回收其中一部分,就能在事后分析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在实际使用中,美国甚至靠这种办法发现了苏联的秘密核设施。但现在中美两国都已经有了大量部署的低轨侦察卫星。在获取、处理和传递情报的速度和成本上,卫星都要远远优于气球/飞艇,所以没必要搞这些不靠谱的玩意儿了。

行动的背后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从本次拦截气球的行动本身来看,美军做的相当成功。其实暴露出了一些各国防空体系的共性问题:面对临近空间的低成本飞行器没有太多办法,特别是当气球飞到25000米以上高度时,如果使用一般的防空武器则射高达不到,如果使用反导或反卫星武器则成本过于高昂(“标准-3”反导导弹单枚采购价约1200万美元,“萨德”拦截弹也超过500万美元),这两种地面武器也不能随叫随到,只能定点蹲守,远远不能覆盖辽阔的北美大陆。而空军战机虽然机动距离远,但升限低,作战的时间窗口很小,作战组织也极为复杂(正如此次拦截作战所展示的,对空中预警与侦搜平台需求很大)。这种作战形式虽然存在较大局限,但却是国土防空中不能回避的课题,想必在未来的美军研发与采购预算中也将迅速体现出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