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文|凤凰网军事频道特约作者 艾彦

本文要点:

1.曾经名为“柯尼斯堡”的加里宁格勒,象征着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的地缘崛起,是俄罗斯伸向中欧的前哨,也是其在波罗的海沿岸最重要的军事基地。

2.加里宁格勒虽然孤悬于俄罗斯本土之外,看似“死棋”,却隐藏不为人所注意的“鬼手”。在2008-2009年的欧陆反导危机中,加里宁格勒就展现出重要的影响力。

3.北约在加里宁格勒周边的军事部署占有相当的优势,但边境一线的部署尚未发生明显调整,军事优势并不明显。且针对俄罗斯国土的攻击将招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4.大国竞逐之时,居间小国的意志不可轻视。立陶宛的行动,看似是北约试图在东翼北侧“提子”,却更有可能是立陶宛主动刺激俄罗斯采取行动,从而打破北约目前在援乌问题上的僵持扯皮之势。

在2022年6月18日,立陶宛宣布开始执行一项禁令,禁止俄罗斯本土向加里宁格勒运送出现在欧盟制裁名单上的物资,如煤炭、金属、建筑材料等。到21日,这一禁运措施已经扩展到了公路运输方面。这一措施引发了俄罗斯的激烈反应,俄方在这一天召见欧盟驻俄代表团团长埃德雷尔,要求立陶宛立即恢复加里宁格勒过境货物运输,否则将采取报复措施。同日,俄军波罗的海舰队在加里宁格勒沿海举行大规模演习。随后美国表示,如果俄罗斯对立陶宛动武,北约就将启动盟约第五条款,对俄罗斯宣战。25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公开表示不会在过境运输问题上向俄妥协。而从6月28日到30日,新一轮的北约峰会就将开始,这也是北约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第二次峰会,上次特别峰会是在3月24日,距离战争爆发一个月,距今业已三个月。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由此,东欧北翼局势迅速升温,并有可能为悬念重重的俄乌局势与国际格局再添波澜。引发这一切的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在中欧的前哨站,其在军事与地缘政治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更成为俄罗斯与西方战略博弈的关键点之一。今天的《前哨站》将为大家简要分析,目前发生在加里宁格勒周边的一系列事件背后的逻辑,及其对俄乌局势可能造成的影响。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俄罗斯的中欧前哨

1945年4月9日,条顿骑士团曾经的首都、普鲁士容克军事集团的崛起之地柯尼斯堡(德语意为“国王城”)在苏联红军的连续重击之下投降。在近三个月的血战中,这座八百年古城的80%被摧毁,13万纳粹德国守军被消灭,27万城中居民或死或逃仅存12万人。一个月后,柏林被苏联攻陷,纳粹德国灭亡。在7月17日的波兹坦会议上,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这座城市被割让给苏联。在随后的四年中,柯尼斯堡及其周边幸存的德国人全部被强制迁回德国本土,来自俄罗斯的40万移民陆续抵达这里定居。柯尼斯堡也在1946年7月4日更名为“加里宁格勒”。加里宁格勒州在行政上划归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也就是说,在苏联时代,加里宁格勒就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了。

柯尼斯堡废墟中的苏军装甲兵

柯尼斯堡废墟中的苏军装甲兵

苏联坚持要求获得柯尼斯堡有着双重的考量:首先,这里曾是天主教十字军征服东欧的前进基地,更是普鲁士/德国军官团的精神故乡,它象征着西方对斯拉夫世界的历史性压制,夺取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意味。其次,是这里极为重要的军事地理价值。

柯尼斯堡的建立者——条顿骑士团,他们的白底黑十字也成为后来普鲁士/德国军队的标志

柯尼斯堡的建立者——条顿骑士团,他们的白底黑十字也成为后来普鲁士/德国军队的标志

加里宁格勒位于整个波罗的海的中央位置,驻扎在这里的舰队,以15节的编队速度航行,可以在36小时内抵达波罗的海沿岸的所有地点,进行火力打击或两栖登陆。且以加里宁格勒为中心,1000千米范围内,几乎可以触达所有北欧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首都,包括柏林、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华沙、维尔纽斯、里加、塔林、赫尔辛基。这意味着,以加里宁格勒为基地,对所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首都的空袭,都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加里宁格勒的军事地理价值,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该州沿海两个巨大的泻湖也很少冻结,这种“不冻之港”对俄罗斯的诱惑力是被历史反复证实的。

加里宁格勒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区,有着极高的驻军密度。在苏联解体前的几十年里,这里一直禁止外国游客进入。从1950年开始,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就设置在加里宁格勒,同时驻扎此地的还有苏军第11近卫集团军的2个坦克师与2个摩托化师。在冷战中,波罗的海舰队相当于苏军伸向海洋的侧翼,而第11近卫集团军则计划作为对北约攻势的第二梯队,同时还负责压制苏联的东欧盟国。在苏军历次镇压东欧盟国反抗的行动中,加里宁格勒的驻军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冷战期间,波罗的海舰队的任务一在岸防,一在两栖突击,都围绕陆上作战设置

冷战期间,波罗的海舰队的任务一在岸防,一在两栖突击,都围绕陆上作战设置

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的防务一度松弛,波罗的海舰队虽然继续驻扎于此,但舰队的维护几乎陷入停顿,战舰补充也完全停止,成为俄罗斯海军四大舰队中最弱小的一个。第11近卫集团军被撤销编制,所辖各师被缩编为4个武器装备储存基地,虽然仍储存/维护着足以装备一个师的武器装备,但兵力仅剩下数百人。这种军备衰弱的状态,是蔓延当时整个俄罗斯的症状。直到普京上台以来才开始慢慢好转。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死棋 杀招 鬼手

在苏联解体之后,加里宁格勒作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RSFSR)的一部分,继承到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RF)之中。但加里宁格勒周边的地缘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苏联解体后的二十多年中,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全部加入北约,使加里宁格勒成为一块完全意义上的“飞地”。在地图上看起来,这个只有1.51万平方公里的州就像是围棋奕局中的一方死棋,四方压制之下,既空间逼仄又无险可守。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但在新世纪以来,这里在俄罗斯的核战略中的地位却与日俱增。在小布什执政时代,美国开始全面加速反导系统的开发与建设,试图打破核均衡态势,强化美国的单边战略优势。甚至为此公然对抗联合国关于限制发展反导系统的决议,2002年6月14日,美国更是退出《反导条约》。作为对等报复措施,俄罗斯也宣布退出《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I)。美俄之间开始了围绕核战略的漫长博弈期。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中坚力量,是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该系统旨在将袭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摧毁于大气层外的弹道中段。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系统就需要在美国本土以外进行前沿部署。这也是美国连续推动北约的第二、三波次东扩的重要动力之一。

GMD系统的矛头“GBI”拦截弹。

GMD系统的矛头“GBI”拦截弹。

从2002年开始,美国就与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进行接触,以在这些国家建立反导基地。2007年2月,随着陆基中段反导系统(GMD)的日渐成熟,美国也正式开始与波兰和捷克就基地建设问题进行谈判,最初计划在波兰部署10枚陆基中段拦截弹,并在捷克部署配套的雷达系统。2007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国人在中欧部署反导系统,就会引发新的冷战。2008年7月4日,波兰在俄罗斯的外交压力与国内民意反对声中,拒绝了美国的提议。但仅仅1个月后,南奥塞梯战争爆发,东欧各国深感恐慌。8月14日,波兰政府突然宣布答应美国的条件,仅仅六天后,8月20日,波兰外长与美国国务卿赖斯就正式签署条约,启动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在波兰的基地建设。

南奥塞梯战争爆发后进军格鲁吉亚的俄军第58集团军

南奥塞梯战争爆发后进军格鲁吉亚的俄军第58集团军

作为对美国行动的反制措施,俄罗斯在2008年11月5日宣布将向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该型导弹虽然只是一款短程战术导弹,射程在500千米以下,但经过特殊设计的弹道相对低伸,突防能力极强,打击精度与威力也足以摧毁永久性防御工事。“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结合加里宁格勒独特的地理位置,将对美国的东欧反导基地产生巨大的威胁。这一杀招,使俄罗斯得以在美国反导系统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仍能以相对较低的经济和技术成本维持核威慑均衡。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战术压制作用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这种武器系统的部署,向中东欧各国传递了严重的安全焦虑。与冷战时代不同的是,美俄之间的相互核威慑虽然仍在继续,但欧洲所面临的战争威胁却大大降低了,而俄罗斯将“伊斯坎德尔”导弹部署到加里宁格勒的表态,立即引发了德国、波兰、丹麦等国对美国在波兰部署GMD系统的联合抵制。在2009年9月17日,奥巴马政府宣布停止推进GMD在波兰的部署计划。但次月,时任副总统的拜登就前往北约欧洲各国与波兰,提出了新的北约导弹防御计划的方案。

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

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

北约导弹防御系统以宙斯盾雷达系统搭配“标准”-3型导弹为核心,包括升级北约多国的宙斯盾战舰使其具备反导拦截能力,以及在东欧南北两翼的波兰和罗马尼亚分别部署一套该系统的陆基型号。虽然看起来,美国仍然搭建了在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但围绕海陆基宙斯盾系统组建的北约导弹防御系统,与以GMD系统为骨干的反导系统相比,对俄罗斯核打击能力的威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奥巴马宣布终止原计划,并转而启动北约导弹防御系统,普京罕见地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可以说,在2008-2009年间的这一轮导弹危机中,俄罗斯凭借加里宁格勒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在这一轮危机中,俄罗斯成功地引发了欧洲国家与美国在安全议题上的巨大争执。甚至可以说,这种争执才是俄罗斯在2008-2009年的战略博弈中占据上风的关键,而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只是一剂高效的催化剂。而以德法为首的欧洲国家在欧陆安全议题上与美国的深层矛盾,也是这些年来普京对西方政策得以施展的关键。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战火蔓延的可能性

在2014年乌克兰巨变之后,东欧的安全局势迅速紧张化。美国在东欧的军力部署持续增强,俄罗斯也针锋相对。从2017年以来,俄军在加里宁格勒重建了大量部队,该州的军备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再次使这个东西跨度180千米、南北距离不到100千米的小州,成为俄罗斯驻军密度最高的地区。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当前,俄军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部队包括:

波罗的海舰队的第12水面舰艇师(下辖一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两艘不惧级导弹护卫舰、四艘守护级轻型护卫舰)、第64海防旅(下辖3艘小型反潜舰、15艘小型导弹舰与7艘扫雷舰)、第71登陆舰旅(下辖四艘蟾蜍级坦克登陆舰、2艘气垫登陆艇)。

检阅中的波罗的海舰队,俄罗斯海军的摄影技术还是值得一赞,小型导弹舰也拍出了气势

检阅中的波罗的海舰队,俄罗斯海军的摄影技术还是值得一赞,小型导弹舰也拍出了气势

地面部队为第11军团(2020年在原第11集团军剩余部队基础上重建,但级别从Army降格为Army Corps,隶属波罗的海舰队)的第18近卫摩托化步兵师(3个坦克营、10个摩托化步兵营)、第336海军步兵旅(2个海军步兵营、1个空中突击营、1个自行火炮营)、第7近卫独立摩托化步兵团(1个坦克营、3个步兵营)、第244炮兵旅、第561特种侦察营。按照俄军BTG的编组模式,第11军团虽然规模不大,却也可以编成12-16个BTG。这也是俄乌开战以来,唯一一支没有抽调部队参战的俄军战役兵团了。

训练中的第18近卫摩托化师坦克部队,这是少数还没涂上V或Z标记的俄军地面部队之一

训练中的第18近卫摩托化师坦克部队,这是少数还没涂上V或Z标记的俄军地面部队之一

加里宁格勒的俄军空中力量则包括第132混成航空师(2个苏-35战斗机中队、1个苏-30战斗机中队与1个苏-24战斗轰炸机中队)与第44防空师(8个S-400防空导弹营与6套铠甲-1近距防空系统)。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俄军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导弹力量则包括第152近卫导弹旅(装备12部“伊斯坎德尔”导弹发射车)与第25海防导弹旅(装备24部“棱堡”岸舰导弹发射车)。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在近年来俄军的装备升级中,加里宁格勒州的驻军在水面舰艇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很高的优先级。无论是“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还是“棱堡”反舰导弹,都对周边国家的城市与海上航线构成了巨大的威慑力。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里的俄军就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并与北约国家的情报侦察飞机进行了多次对峙。

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K-300P“堡垒”岸舰导弹、S-400防空导弹与SS-26“伊斯坎德尔”导弹的覆盖范围。

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K-300P“堡垒”岸舰导弹、S-400防空导弹与SS-26“伊斯坎德尔”导弹的覆盖范围。

大体阐述了加里宁格勒的军事要塞地位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加里宁格勒周边北约的军力情况。

立陶宛陆军拥有1个机械化步兵旅(4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自行火炮营)、1个摩托化步兵旅(3个轻型摩托化步兵营、1个牵引式榴弹炮营)与1个轻步兵旅(3个预备役步兵营、1个预备役榴弹炮营),现役兵力8850人,动员后可达1.47万人。装备360辆步兵战车与装甲输送车,21辆Pzh 2000型自行火炮与54门M101 105mm牵引式榴弹炮。此外,立陶宛空军没有固定翼作战飞机或武装直升飞机,而立陶宛海军仅有4艘巡逻艇。

“拳师犬”步兵战车是立陶宛陆军最精锐的重装备,目前列装约91辆

“拳师犬”步兵战车是立陶宛陆军最精锐的重装备,目前列装约91辆

加里宁格勒西边的波兰军队是东欧北约各国中战力最强劲的。其地面部队拥有1个装甲师与3个机械化步兵师,下辖4个装甲旅、8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空降旅与1个空中突击旅。总兵力17.4万人,装备550辆坦克、1200辆步兵战车与装甲输送车、260辆自行火炮与200辆自行多管火箭炮。波兰空军则拥有6个战斗机中队,装备F-16、米格-29与苏-22等战机共99架。波兰海军则拥有1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2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与3艘轻型攻击艇等40余艘大小舰艇。

波兰陆军的豹2A4型主战坦克

波兰陆军的豹2A4型主战坦克

波兰军队的四个师分别部署在国土的四个方向上,目前,波军部队的重点部署已经调整为波乌边境与波白边境方向。而正对加里宁格勒的仍是第16机械化步兵师,下辖第9装甲旅,第15、20机械化步兵旅和第11炮兵团,编有4个装甲营、5个机械化步兵营、5个自行火炮营和2个火箭炮营,兵力比俄军第18近卫摩托化师略少。

驻扎在波兰境内的美军也已经达到2个装甲旅级战斗队与1个空降旅级战斗队,总兵力12600余人。而驻扎在德国境内的还有规模相近的地面部队。此外,北约在加强东翼军力部署的决议通过后,在3月24日第一次特别峰会后协调各成员国在东欧组建了12个营级多国联合特遣部队,总兵力也超过15000人。在本次峰会上,这部分的兵力将上调到2.8万人。

向波兰境内调动的美军装甲旅级战斗队

向波兰境内调动的美军装甲旅级战斗队

可以说,虽然立陶宛军队在面对加里宁格勒的俄军有被碾压的风险,但整个北约在加里宁格勒周边的军事部署仍具有相当优势。这也是前文所提到的,加里宁格勒的部署看起来就像是一方死棋。但因为俄罗斯的核战略明确将领土遭到入侵作为核打击的启动条件,所以,针对俄罗斯本土,也包括加里宁格勒的打击,在目前战略态势下,是非常不现实的。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联盟战争与小国意志

由此,我们再回头看立陶宛的“封锁”行动时,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

首先,立陶宛的施压算不上对俄军的牵制,因为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俄军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参与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这个地区的紧张化,反而容易牵制北约的情报侦察力量,而这正是乌克兰所急需的重要战场情报来源。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其次,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的国土,在这里的过激行动如果引发冲突,以立陶宛以及当前北约东翼的军事力量,虽然并非不能取得胜利,但却可能带来可怕的战略后果,即便不遭到俄罗斯承诺的核报复,也将帮助俄罗斯启动国家动员,而这也是乌克兰所不愿意看到的。目前,已经进行总动员的乌克兰在与尚未动员的俄罗斯交战时,就已经显得非常吃力了。一旦俄罗斯借领土被入侵启动军事动员,乌克兰的困难也必将大大升高。

可以说,立陶宛对加里宁格勒的施压,既不能直接牵制俄军缓解乌克兰的压力,也做不到在这个看似死棋的地方“提子”。那么,立陶宛的行为动机究竟是什么呢?这恐怕仍与俄乌战局目前的态势有关。

前哨站|立陶宛封锁俄罗斯飞地 促北约峰会启动第二战场?

目前,俄乌之间的战事已经绵延三月有余,在消耗战开始之后,虽然俄乌双方失血都极为严重,但因为造血能力的不对称,战局正在慢慢变得对乌克兰不利。乌克兰糟糕的国防工业水平已经无法满足战争需求,北约的援助力度与速度已经成为决定乌克兰抵抗能力的关键。但北约内部的矛盾也在最近一个月中不断酝酿。

从西欧到中欧再到东欧,北约的成员国对俄罗斯的威胁的感知,以及承担安全成本的意愿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北约各国在应对俄乌冲突中,呈现出一种紧迫感与国力倒挂的现象。力量越强的北约国家,距离俄罗斯也越远,对威胁的感知也越低。德国仍在在与法国盘算着主导“大欧洲”秩序,试图在联盟中获得更大发言权,并降低安全成本。而在北约的三轮东扩中入盟的东欧成员国,国力不足,但对俄罗斯的威胁感知最为明显,尤其是曾经被迫加入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伸向中欧的前哨,俄罗斯通过加里宁格勒能够对欧洲腹地施展战略威慑,这种行动曾经成功地激化了北约的内部矛盾,为俄罗斯争取了一定的时间与战略空间。同时,因为这座城市八百年的历史纠葛,它也可以被认为是俄罗斯征服西方的一个象征,这一点可以从二战结束以来的历史中明显地折射出来。立陶宛在加里宁格勒的施压,虽然看起来自不量力,却已经带来了一个预料之中的结果,就是俄罗斯的激烈反应。这种激烈反应,因为立陶宛的北约成员国地位,极有可能成为北约内部协调立场的重要动力。

俄乌冲突从一开战,就不是俄乌之间的双边冲突。对北约而言,它正在面对一场联盟战争。而在联盟战争之中,协调盟国利益是比改进战术更加重要的事情。立陶宛的这一系列行动,也正是给北约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