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孙微 辛斌 柳玉鹏】“乌克兰已经在与前来我们国家的外国志愿者会面,16000人中的第一批将捍卫我们的自由。”俄新社3日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称,第一批国外雇佣军已经抵达乌克兰准备与俄罗斯作战。泽连斯基还称,乌克兰军方每天都从合作伙伴和“真正的朋友”那里收到武器。据外媒披露,这些雇佣兵大都是美欧国家的退役军人,即使这些国家直言不会直接派兵干预。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2日称正在进行核查,并为追究外国雇佣兵的罪责做准备。
外国雇佣兵陆续开赴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2月27日呼吁成立一个“国际军团”。3月1日,他又签署命令向赴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实行免签证制度。据路透社2日报道,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当天在一次电视简报会上透露,到目前为止,来自16个国家的1000多名志愿者正在前往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的途中,“申请者源源不断”。美国维斯新闻网2日称,这些国际志愿者大都是退伍特种兵,主要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德国。包括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在内的国家已经表示,本国志愿者将被允许加入在乌克兰的战斗。
据英国《每日镜报》2日报道,一支由英国著名特种空勤团老兵组成的小队正奔赴乌克兰,与俄作战。十几名退伍军人已经抵达乌克兰,另外十几名将于本周到达。这些老兵年龄在40岁到60岁之间,在部队服役时曾驻守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国家。同行的还有其他英国军事专家。这些人中不乏训练有素的狙击手,以及使用防空和反坦克导弹的专家。消息人士透露,所有赴乌克兰的英国特种兵都会熟练使用“毒刺”和“标枪”导弹。报道称,这些退伍特种兵是自愿前往乌克兰腹地执行任务的。他们的花费由欧洲一个匿名国家通过一家私营安保公司资助。
多国拦下本国欲参战人员
英国国防部之前表示,不会派现役部队到乌克兰作战,因为这么做意味着北约成员国直接与俄罗斯对抗。而首相约翰逊2日也警告说,“我理解一些渴望到乌克兰抗击俄军的英国人,但英国有关于国际冲突和如何正确行事的法律。英国政府目前没有积极支持国民赴乌克兰参战。”
法国军人也不被允许参加俄乌军事冲突。法国资讯电视台BFMTV2日称,1日,在一辆由法国前往波兰的过境大巴上,14名乌克兰籍法国外籍军团士兵被捕——其中9人处于休假状态但无权出境,另外5人系擅自离开部队。14名涉事士兵目前已被移交军团司令部。法国外籍军团司令阿兰·拉德特2日表示,目前军中估计有25名乌克兰籍士兵擅自离队回国。法国军方日前确认,不管是什么国籍,外籍军团军人都无权参加与法国武装部队无关的作战行动。
日本《每日新闻》2日报道称,乌克兰驻日大使馆透露,截至3月1日,约有70名日本人自愿应征到乌克兰参战,他们当中有50人是前自卫队队员,还有2人曾加入过法国外籍军团。日本外相1日呼吁,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民众都不要去乌克兰。
俄罗斯开始行动
英国广播公司(BBC)3日称,自从泽连斯基呼吁成立“国际军团”,就有数百名英国人表示要到乌克兰前线。乌克兰驻英国大使馆告诉BBC,他们感谢“所有想要支持我们国家和对抗俄罗斯侵略的人”的支持,但他们强调,他们并没有帮助英国人参军打俄罗斯。
英国《每日邮报》称,名为“小伙子军”的志愿者组织这几天在乌克兰驻英国大使馆前集会,积极响应泽连斯基的参战呼吁。银行业从业人员奥塔维就是其中一员。他声称,自己是反苏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粉丝,“历史告诉我们,入侵应该被阻止”。伦敦宠物店老板汤姆告诉英国天空新闻,“我们年富力强,可以帮忙。”他坦承不想死,也害怕,“但是我们不能无所事事,任由事态发展。”
英媒报道称,曾经在乌克兰和法国之间做红酒生意的法国人白努瓦打算本周开车去乌克兰,带去医疗设备等物资。就在几天前,他在哈尔科夫的朋友被俄军炮弹炸死。他说,“我不是士兵,但我在乌克兰的朋友知道如何作战。我可以做后勤支援。我非常想去,在法国我什么忙都帮不上。”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3日称,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下令调查外国雇佣军在乌克兰参与实施犯罪的情况。俄侦委的通报指出,巴斯特雷金命令调查员核实抵达乌克兰境内的外国雇佣军的身份和国籍,确认和调查其参与实施犯罪行动的事实,为此后按照《俄罗斯联邦刑法典》追究刑事责任做准备,监禁刑期最高达15年。通报提到,公开来源消息表明,外国雇佣军正在陆续抵达乌克兰境内援助乌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