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军事
军事 > 战争历史 > 正文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战役背景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对于在苏德战场上的数百万德军士兵来说,这不是一个友善的冬季,没有德国本土算不上寒冷的天气,也没有在雪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的新天鹅堡;有的只是蒙古人一般狂飙突进的寒风和无数喊着“乌拉”冲锋过来的苏联士兵。

战场上的苏军

战场上的苏军

冬天是属于苏联人的,苏军利用冬季,对德军进行了全面反击,北起当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大破条顿骑士团的楚德湖(强行关联)东侧的伊尔门湖,向南经过迭米扬斯克、勒热夫、卡卢加、叶列茨、伊久姆,直到亚速海海滨,德国国防军士兵遭受了开战以来最严酷的挑战,而在伊久姆,哈尔科夫一带,苏军的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进攻战役,在哈尔科夫南部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并且哈尔科夫东侧的苏军第38集团军渡过北顿涅茨河,形成了一个桥头堡;很显然,苏军下一步的目标便是南北夹击,解放这座乌克兰东部的重镇!

今天的哈尔科夫

今天的哈尔科夫

战役准备

虽然苏军有着解放哈尔科夫的雄心壮志,但是现实却很残酷,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这一任务,没兵力怎么办,向大本营忽悠呗,本着这一精神,西南方面军三位一把手:铁木辛哥,巴格拉米扬和赫鲁晓夫便向斯大林忽悠当面的德军如何如何弱,苏军的胜算如何如何大,斯大林也被忽悠住了,于是批准了反攻。

苏军的计划很简单,从北顿涅茨河上的桥头堡和巴尔文科沃突出部进行钳形攻势,解放哈尔科夫,但是苏军没有想到,或者说选择性无视的是,德军也瞄上了这个对哈尔科夫威胁甚大的突出部,作为德军夏季进攻的第一步,铲平这个突出部不仅可以改善南方集团军群的态势,也可以为夏季进攻提供一个跳板,于是OKH(陆军总司令部)向南方集团军群下达了关于发起改善哈尔科夫附近德军态势的三个行动指令。而第一个行动指令代号“腓特烈”,目标便是这个突出部。具体计划交给在突出部南北两侧的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总共有第3、23、14、16四个装甲师,这四个装甲师将在接下来的战役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此时的德军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而且一线的步兵师即将面对苏军大量坦克的进攻,能否守住阵地,成为了一个未知数,保卢斯早就发现对面苏军不寻常的调动情况,但博克认为不足为虑,后来的事实证明保卢斯是正确的。

保卢斯元帅

保卢斯元帅

战役开始

1942年5月11日,苏军发动进攻,喀秋莎的呼啸声,苏军士兵的乌拉声,像巨浪一般狠狠地砸向德军的阵地,德军大多数部队毫无准备,就算有准备,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也不得不后撤,苏军很快在突出部北侧和哈尔科夫东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不过铁木辛哥还是乐观的认为,苏军将会赢得胜利,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苏军进展缓慢,特别是在保卢斯将第3、23装甲师投入到战线北段后,苏军在两个德军装甲师的进攻下很快就被打回去了。

发射中的喀秋莎火箭炮

发射中的喀秋莎火箭炮

和保卢斯的果断投入装甲师相比,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取得重大突破,急需预备队扩大战果时,铁木辛哥却愚蠢的遵循原定计划,拒绝将两个苏军新锐的坦克军,坦克第21、23军投入战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苏军曾经废除过坦克军这个编制,装甲部队的最大编制是坦克旅,一个坦克旅编制为46辆坦克,一个坦克军下辖3个坦克旅,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是苏军新组建的坦克军的的首秀,但事实证明,苏军缺乏经验的指挥官还无法驾驭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当铁木辛哥终于想将这两支部队投入战场时,却发现南面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已经发起了腓特烈行动,并且兵力超乎苏军的想象,苏军本以为靠着突出部南面的第9和第57集团军就能解决问题,但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给苏军上了一课。

行进中的T-34坦克

行进中的T-34坦克

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在5月17日发动了进攻,第14和第16装甲师一路上轻松粉碎了苏军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的抵抗,虽然在合围西面的第57集团军过程中由于第57集团军西面的德军第11军的罗马尼亚军队进攻不力,但是到了5月22日,这些部队统统被包围进去了,包括苏军第6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博布金集团军级集群。而北面的保卢斯已经彻底稳定战线,将第3和第23装甲师投入到对包围圈内的苏军进攻当中,德军的步兵师也步步紧逼,到了5月27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已经全部被消灭。

行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行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战役后果

毫无疑问,对德军来讲,这是一场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被打垮,苏军总共损失了27万人,700辆以上的坦克,将近2000门火炮和4000门迫击炮。相比之下,轴心国的损失将近3万人,损失坦克108辆,属于可接受范围。

东线战场上的德军

东线战场上的德军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斯大林问道:“德国人说他们俘虏了我们几千名士兵,这是胡说吧。”赫鲁晓夫答到“不,斯大林同志,这不是胡说,确切的说,德国人公布的这个数字相当准确,我们在那里的军队就有那么多,甚至还要更多一些,应该说,有一部分牺牲了,德国人说的那一部分,确实是被俘了。”据说斯大林同志敲了赫鲁晓夫一脑门子烟灰,考虑到赫鲁晓夫同志是个秃顶,斯大林的愤怒可想而知。

谢苗·铁木辛哥元帅

谢苗·铁木辛哥元帅

铁木辛哥和巴格拉米扬也上演了一出甩锅大戏,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克莱斯特进攻当面的南方面军的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和第9集团军,但是马利诺夫斯基也不是好惹的,他也向斯大林告状,事实是,南方面军的预备队早就被调去参加西南方面军的进攻,所以阻挡不住德军的进攻是很正常的。斯大林也不糊涂,他清楚地记着战前是哪三位卖力的催促他搞一个大新闻。总之,失败的责任毫无疑问要由这三位大忽悠来承担。

克莱斯特

克莱斯特

而苏联总参谋部在1951的总结中更是充满时代气息又十分滑稽的指责“英美背叛性的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导致德国法西斯将大量部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从而在南线发起进攻,重新夺回他们在上一个冬季战役中失去的主动权。”然而正是由于苏军愚蠢的指挥,加上部队的经验不足,才导致了这次失败,不过在几个月后,德军也即将承受一场更大的失败.......而一年之后,面对另一个更大的突出部,苏联人没有选择主动进攻,而是防守反击......最终彻底打断了东线德军的脊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