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凤凰网军事推出的是《烈烈长津》的下半集《雪原英魂》。在之前节目的配文中,曾提到,我们想通过这部仅有两集的小小纪录片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1、在那个严酷的冬天,是什么原因让近三十万大军在一片蛮荒之地厮杀近两个月?
2、中国军队中最擅长运动战的部队,为何放弃了运动歼敌的机会,而选择在风雪中进行了一连串空前惨烈的野战攻坚?
3、那场让所有亲历者记忆深刻的寒潮,到底对战局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关于长津湖的历史叙事是怎样产生,并影响当时与后来的世界的?
今天我们将通过这一集节目来探讨后面的三个问题,当然,一篇文章讲三个话题太过复杂,我们尽量从简。
在解放战争期间,第九兵团是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也是我军中最擅长进行运动战的部队之一。但长津湖畔的战斗,最终却发展为对美军团级战斗队的环形防御阵地的一系列野战攻坚。让战斗向这一步发展的关键,首先,是整个第二次战役的时间安排;其次,是后勤上的巨大压力。
首先,美军的“圣诞节攻势”在西线发动的时间是1950年11月24日晨,在东线则是11月27日晨。而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在西线进行反击的时间是11月25日,原定第九兵团也要在同时对美军第十军进行打击,但因为交通困难,东线总攻时间被推迟到11月27日夜间,此时,距离第九兵团获得入朝参战的命令,仅过去21天时间,虽然第九兵团的行军速度仍保持了一贯的迅捷,但其运动范围也仅足以保证展开对美军陆战队第一师的向心突击。而陆战第一师是整个第十军的主力,是美军兵力最充足,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择强而击”的态势。这种“择强而击”的态势,与孟良崮战役较为接近,所以,在第九兵团投入第二次战役前,很多基层指挥员的战前动员中,都提到了孟良崮战役。但与孟良崮战役不同的是,美军团级战斗队的防御空间极为窄小,但火力却更为凶猛。
其次,长津湖附近地形破碎崎岖,人口密度极低,也就是说,“战场容载力”极低,承担不了较大规模的部队。在缺乏高效运输线的情况下,大兵团的运动和战斗都将受到极大限制。整个第九兵团在向长津湖一带运动的过程中,几乎只能沿着一条道路前进,朝鲜东北部地区本就人口稀疏,交通困难。在军事学上,“师”编制的最初定义,是在一条道路上能够独立执行进攻与防御任务的部队。而第九兵团的3个军部,12个师,在向长津湖沿岸运动过程中,却几乎只能沿着一条路前进。也幸亏第十三兵团前进速度足够快,如果他们也像美军一样龟速运动,12个师的大兵团在进军途中就会被困死在路上。而当十五万志愿军在长津湖一带展开之后,因为后勤运输几乎被完全隔断,他们必需立刻投入战斗,通过消灭美军,缴获美军的物资给养,才能继续将战斗进行下去。
(长津湖西北,志愿军进入方向地形图)
那天的冬天,长津湖一带降温极快,11月27日,也就是东线战斗打响的那一天,中午的气温已经低至-20℃,而到了晚上志愿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气温更是跌到了-29℃。而伴随的降雪和大风,已经严重地改变了战场上的地貌特征,看似平坦的冲击路线上,可能遍布几十厘米深度的雪窝子,而进攻方的身影在白雪之中则极为显眼。冻土层的存在更是让志愿军无法通过土工作业的方式迫近美军阵地。而美军凭借大量装甲车辆与军车的掩护,即便不构筑野战工事,也能获得足够多的射击掩体。而这样的战场情况,还导致了志愿军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对美军通行的道路进行大规模的破坏,而在此战前不到两年的徐东阻击战中,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得以阻滞国民党军坦克推进的主要办法,就是挖掘壕沟,但在长津湖畔的战斗中,这种做法完全绝迹了。无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老兵如何埋怨当时的可怕天气,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正是这种极端天气挽救了陆战第一师。
挽救了陆战第一师的,还有美军第八集团军的快速崩溃。
朝鲜战争的西线,才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主轴线,第九兵团原定也是要投入这里对美军展开打击的。在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场上,第十三兵团打出了“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打崩了美军第八集团军的三个军(美军第1、9军与韩军第2军),这在美军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惨败。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上,德军也从来没有以一个集团军级的部队,正面打崩过美军一个集团军。事实上,第八集团军在1950年11月的溃败,也是美军集团军这一级别的部队第一次在战场上被击溃。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似乎是为了掩饰尴尬,战史地图中对志愿军军级以上部队的标注,往往比实际高一级,如军级单位标注为集团军,集团军级的兵团则标注为集团军群,以显示美军“虽败犹荣”)
但随着美军第八集团军的溃败与快速南逃,美军远东空军与第七舰队,反而能够腾出手来,全力保障东线的美军陆战第一师。这也是此战中被人高度忽略的一点。美军的火力支援与后勤保障确实雄厚,但在1950年11-12月加持到陆战队第一师的支援,雄厚得过了头。因为,美军已经无法再承受一场像军隅里那样的惨败了。
在第八集团军被击溃后,美国国内就已经产生了退出战争的强烈呼声,为了挽回战局,也为了挽回远东司令部的颜面。美国开始围绕着陆战第一师的突围,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宣传战。这场宣传战的核心,就是要“塑造”一场胜利,恢复美军一落千丈的士气,并稳定国内民众情绪。随后,在12月最初的十天内,就出现了以整个战区的海空力量保证陆战第一师的情况。
而前面也提到,极度的严寒为陆战第一师的突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采访的很多志愿军老战士都曾回忆道,他们已经占领了美军撤退道路两侧的山岭,但却只能看着美军在山下缓缓撤退,而到了晚上,当志愿军战士们在山顶忍受风雪与饥饿的同时,在道路上宿营的美军甚至都不必进行灯火管制,因为第九兵团进行阻击的部队,基本都没有轻机枪以上的重武器,即便占领制高点,也无法对美军展开有效的打击。而战场上空,美军随时保持着24架战机的持续巡逻,在得到地面目标指引后,在几分钟内就能进行空中火力支援。
(1950年12月3日,美海军第77特遣舰队对长津湖一带的派出的117架次空地打击任务的分布)
长津湖畔的战斗发展到12月5日之后,已经变成了美军一场规模盛大的作秀,美国民众通过报纸和电视所看到的是,美军士兵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凭借强大的火力与雄厚的后勤保障,冲破一道道阻击,最终平安退入兴南港防线。这场宣传战在美军之中与美国国内大获全胜,西线惨败造成的心理冲击,和对中国军队的恐惧,在这几天被美国媒体大幅缓解。在这一切,也成为了以长津湖为中心的历史叙事的根源。纵观美国军民两界对朝鲜战争的记忆,“长津湖之战”有着超越一般意义的重要性,它几乎掩盖了那年冬天美军曾遭遇过历史上最大的耻辱这一点。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