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考究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考究

凤凰网军事特约作者,童屹立

要:1937年下半年,日军华北方面军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蒙受了相当严重的人员损失。这期间其究竟死亡了多少人呢?学术界对此尚不清楚。本文对日本战时档案、官报上记载的各种相关数据进行辨析,最终得出结论,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约9505名。弄清这一问题,对于准确定位抗战初期的华北战场,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1937年下半年,日军华北方面军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蒙受了相当严重的人员损失。这期间其究竟死亡了多少人呢?由于日本官方编撰的战史著作对此并无记载,因此国内学术界对此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日军战时原始档案的公开,从而为我们研究1937年下半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死亡人数问题,提供了前提。本文主要根据日本官报,再结合其他有关史料,对1937年下半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一、日军华北方面军范畴的界定。

要研究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问题,必须先对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作战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与统辖部队加以界定。

1、1937年华北方面军作战的时间范围。

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考究

日本战史丛书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日军华北方面军于1937年8月31日由原“中国驻屯军”改编而成。 [1]因此,原“中国驻屯军”应看作华北方面军的前身。而且,笔者以下所引的所有档案有关华北方面军数据的统计起始时间均为1937年7月7日。

据此,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华北作战的时间范围为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

2、1937年华北方面军作战的地域范围。

1937年华北方面军作战的地域范围为平津、河北省、山西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山东省与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

3、1937年华北方面军统辖部队。

1937年7月7日,常驻华北的日军“中国驻屯军”只有中国驻屯步兵旅团(1937年8月31日改编成中国驻屯混成旅团)。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中国驻屯军”陆续增加兵力,第20师团,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航空兵团,第5、6、10师团先后入列“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的指挥之下。8月21日,日本参谋本部又决定再增派第16、108和109师团到华北;24日将第14师团也开赴华北。(其中独立混成第1旅团于8月16日回归关东军建制,独立混成第11旅团于8月30日回归关东军建制)

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考究

8月31日,日本参谋本部根据军令陆甲第13号,修改“中国驻屯军”编制,编成华北方面军。同时以临参命第82号下达了华北方面军第1、第2军的战斗序列。华北方面军包括:第1军,该军由第6、第14、第20师团为基干组成;第2军,该军由第10师团、第16师团,第108师团为基干组成,以及直辖第5师团、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及其他部队。[2] (其中第5师团的国崎支队、第6、16师团以及部分军直辖部队于1937年10月下旬调往华东战场)

另外,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后改称为蒙疆兵团)于1937年10月初至11月15日期间主要以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等部配属华北方面军侵入山西进行太原会战。[3]

据此,本文探讨的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应是指华北方面军统辖的部队(包括其前身“中国驻屯军”与关东军配属部队)于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平津、河北省、山西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山东省与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范围死亡的人数。

要准确推算出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还必须以准确的资料作依据。笔者以下引用的均为类型相同、可靠性较高的战时档案,基本上均是当时侵华日军内部上报的资料。

二、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各部队的战死人数。

1938年3月6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军医部上报了该军各部队自七七事变以来至1937年12月10日的战死伤人数(参见表一)。[4]

表一、华北方面军各部队战死伤调查表一[5]

部队名

兵员数

战死者数

战伤者数

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

4224

46

175

华北方面军兵站部队

14779

94

168

第1军直辖部队

26457

205

631

第1军兵站部队

22399

102

190

土肥原兵团(第14师团)

24333

676

2115

川岸兵团(第20师团)

28880

1137

3025

下元兵团(第108师团)

24495

438

904

山冈兵团(第109师团)

15990

108

320

第2军直辖部队

1996

 

2

第2军兵站部队

14199

11

31

矶谷兵团(第10师团)

28605

964

2714

本川兵团(本川旅团主力)

5148

30

96

山下兵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

5457

313

847

坂垣兵团(第5师团)

22544

1903

4846

德川兵团(航空兵团)

9613

55

51

合计

251105(原文如此)

6082

16115

该表备注中说明,缺华北方面军直辖的铁道第1、2、6联队数据。

但是,除华北方面军直辖的铁道第1、2、6联队以外,该表还明显漏掉了以下三个部分:

其一,日军关东军配属部队的战死人数。

1937年下半年侵入中国关内的日军关东军部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日军关东军蒙疆兵团主力。

如上所述,1937年下半年日军关东军先后各以一部配属“中国驻屯军”与华北方面军作战。但日军关东军蒙疆兵团主力(如第26师团等部)却并不受“中国驻屯军”及华北方面军的统帅,于1937年8月14日至10月21日期间始终在察哈尔和绥远两省以及山西省的内长城以北地区作战。

(2)日军关东军配属“中国驻屯军”的部队。

日军关东军于 1937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期间主要以独立混成第1、11旅团配属“中国驻屯军”进行平津作战、南口战役。

(3)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后改称为蒙疆兵团)配属华北方面军的部队。

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于1937年10月初至11月15日期间以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等部配属华北方面军进行“太原攻略战”。

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考究

以上三部分部队中,日军关东军蒙疆兵团主力的战死人数不应计入1937年华北方面军的战死人数之列,而后面两支配属部队的战死人数无疑应计入1937年华北方面军的战死人数之列。以上表一记载的合计战死人数没有包括后面两支配属部队的战死人数。

其二,由华北调往华东的华北方面军部队战死人数。

第6、16师团虽于1937年10月下旬调往华东战场,但之前其在华北战场的战死人数应计入1937年华北方面军的战死人数之内。以上表一记载的合计战死人数没有包括第6、16师团在华北战场上的战死人数。

此外,1937年10月下旬由华北调往华东还有第5师团的国崎支队以及一些军直属部队。[6]以上表一记载的合计战死人数是否包括上述部队在华北的战死人数呢?此应存疑。

而且,华北方面军于1937年11月30日的人马现员表记载,当时该军还有为数可观的兵站部队配属关东军。[7]到12月10日,这些兵站部队是否返还华北方面军建制呢?以上表一记载的合计战死人数是否包括这些部队在华北的战死人数呢?都应存疑。

其三,日军华北方面军于1937年12月11日至31日期间的战死人数。

1937年12月11日至31日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仍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例如第20师团于12月21至26日期间在松塔镇、马坊镇、庆城附近进行的扫荡战。[8] 另外有确切资料的还有:第10师团与本川旅团于12月18至20日期间进行的黄河渡河作战;于12月24至26日期间进行的济南攻略战。这期间华北方面军应有相当数量的战死者,但是以上表一记载的合计战死人数没有包括这部分的战死人数。

2011年年底,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又新公开了一批战时档案。其中就有一份日军华北方面军军医部于1937年12月31日上报的该军各部队自七七事变以来的战死伤人数表(参见表二)。与表一相比,表二列出了日军华北方面军所有部队,并且统计的时间范围为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

表二、华北方面军各部队战死伤调查表二[9]

 

战死者数

战伤者数

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

62

153

215

华北方面军兵站部队

94

168

262

山下兵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

231

550

781

板垣兵团(第5师团)

2112

4735

6847

第1军直辖部队

4

88

92

第1军兵站部队

2

87

89

土肥原兵团(第14师团)

704

2173

2877

川岸兵团(第20师团)

981

3147

4128

下元兵团(第108师团)

421

911

1332

山冈兵团(第109师团)

88

309

397

第2军直辖部队

4

6

10

第2军兵站部队

11

31

42

矶谷兵团(第10师团)

1059

2778

3837

本川兵团(本川旅团主力)

46

159

205

德川兵团(航空兵团)

55

51

106

小计

5874

15346

21220

转出及转用部队

战死者数

战伤者数

板垣兵团配属关东军

56

196

252

谷兵团(第6师团)

470

1567

2037

中岛兵团(第16师团)

279

801

1080

酒井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

42

77

119

铃木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

195

592

787

本多兵团(混成第2旅团)

5

2

7

小计

1047

3235

4282

合计

6921

18581

25502

那么,表二的日军战死人数是完整的数字吗?我们用其他资料来对比下。

首先,用表一的某些数据来对比。

表一显示,自七七事变以来至1937年12月10日,日军第1军直辖部队战死205人,第1军兵站部队战死102人,第20师团战死1137人,中国驻屯混成旅团战死313人。

表二显示,自七七事变以来至1937年12月31日,日军第1军直辖部队战死4人,第1军兵站部队战死2人,第20师团战死981人,中国驻屯混成旅团战死231人。

表二的统计时间范围明显要长于表一,但表二列出的上述部队战死人数竟小于表一。难道部分日军死而复生,明显不合情理。

其次,用篠原支队(混成第15旅团)战斗详报来对比。

1937年10月1日,日本陆军统帅部命令关东军以一部入列华北方面军指挥下。当日半夜,华北方面军命令刚从关东军司令官属下转入的,位于内长城线以南各部队,入列第5师团指挥下。此时入列第5师团的关东军部队,主要有篠原支队(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等部。

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考究

篠原支队等部入列第5师团期间,主要打了原平镇、南庄头(忻口附近)、太原三次战斗。该支队在原平镇、南庄头(忻口附近)、太原三次战斗的战斗详报中,分别附有这三次战斗篠原支队(包括堤支队、大泉支队等配属部队)的伤亡表。根据这三张表,原平镇附近战斗(1937年10月4日至12日)篠原支队(包括配属部队)死120人,伤433人;[10]南庄头附近战斗(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篠原支队(包括配属部队)死235人,伤714人;[11]太原附近战斗(1937年11月3日至11月9日)篠原支队(包括配属部队)死29人,伤92人。[12]

三张表合计,原平镇、南庄头(忻口附近)、太原三次战斗篠原支队(包括配属部队)共死384人。

而表二中,配属给日军第5师团的关东军部队,仅战死56人。

到底哪个更靠谱呢?笔者认为,篠原支队战斗详报的说法更准确。因为战斗详报是战斗结束后不久日军一线部队拟制的反映战斗情况的详细报告,属第一手的资料。而表二数字属日军华北方面军军医部作了缩水处理后上报的数字,水分很大。

既然表二数字不靠谱,那什么数字更靠谱呢?

2018年1月初,笔者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据库(https://dl.ndl.go.jp/)中,无意中发现了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官报》中的《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所谓《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就是战争期间(《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截止至1941年),每隔一段时间,日本政府就在《官报》(政府行政事宜的公报)中,公布之前一段时间在战地、后方及由战地运回后方的途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军人及军队雇员(日方称为军属)的各项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死亡者的实名、籍贯、军阶、死因、死亡日期、大致的死亡地点等。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份信息,就是每位死亡者的死亡日期。因为《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是日本陆军省确认某位军人或军队雇员死亡后,消除其军籍、雇佣关系的通报,史料价值极高。为我们研究1931年到1939年侵华日军死亡人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18年3月至7月,我和胡卓然团队合作,整理了《战地其他死亡者》中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日本陆军死亡者名录,整理结果如下,《战地其他死亡者》收录的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日本陆军死亡者名单,计35510人。其中,日本陆军在华北战死8177人,战伤死1164人,病死546人,事故死87人,死因不明1人,计死亡9975人;在内蒙战死112人,战伤死13人,病死5人,计死亡130人;日本陆军在华北、内蒙两地合计死亡10105人。[13]

1937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死亡人数考究

上述死亡人数,包括华北方面军(包括其前身中国驻屯军)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后来改为蒙疆兵团)在华北、内蒙两地的死亡人数。而1937年关东军侵入中国关内的各部队,主要有混成第2、第15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后来扩编为第26师团)等部。时而接受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的直接指挥,时而配属华北方面军作战,隶属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理清楚。

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自1937年10月初开始,到当年11月中旬,被配属给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作战。而这之前这三支部队均归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指挥。

1937年,混成第2旅团则只在10月上旬崞县附近战斗中短暂配属华北方面军。而此前此后均接受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的指挥。

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曾在1937年七八月份配属中国驻屯军作战,此后分别于8月16日、8月30日回归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

经过笔者对日本政府《官报》中的《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的整理,上述部队在配属华北方面军及中国驻屯军期间的战死、战伤死人数分别为:混成第2旅团战死、战伤死47人,混成第15旅团战死、战伤死350人,堤支队战死、战伤死80人,大泉支队战死、战伤死95人,独立混成第1旅团战死、战伤死42人,独立混成第11旅团(包括后来扩编的第26师团)战死、战伤死201人,计815人。

上述部队在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建制内的死亡人数分别为:混成第2旅团战死、战伤死227人,混成第15旅团战死、战伤死94人,堤支队战死、战伤死10人,大泉支队战死、战伤死25人,独立混成第1旅团战死、战伤死41人,独立混成第11旅团(包括后来扩编的第26师团)战死、战伤死138人,计535人。这个数字加上上述部队的病死人数,还有一些独立小部队的死亡人数,假设为数十人。那么,估计1937年下半年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部死亡约600人。

这样,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日本陆军在华北、内蒙两地死亡的10105人减去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部死亡600人,就是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华北方面年(包括其前身中国驻屯军)的死亡人数约9505人。

因此,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华北方面年(包括其前身中国驻屯军)的死亡人数约9505人。

弄清这一问题,对于准确定位抗战初期的华北战场,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注释:

[1] (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齐福霖译:《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分册,中华书局1979年中译本,第22-25页。

[2] (日)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译本,第35-36页。

[3] (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分册,中华书局1979年中译本,第74页。

[4] (日)陸軍省:《戦時旬報送付の件(4)》(电子化档案),1938年11月14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04120683600,第50页。

[5] (日)陸軍省:《戦時旬報送付の件(5)》(电子化档案),1938年11月14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04120683700,第14页。

[6] 参见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齐福霖译:《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分册,中华书局1979年中译本,第87页。

[7]参见北支那方面軍司令部:《人馬現員表送付の件》(电子化档案),1938年1月6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01005674600。

[8] 据第20师团司令部于1938年1月21日的上报资料记载,该师团自七七事变以来至1937年12月底战死1300名。(20師団司令部:《戦闘種類概見表送付の件》(电子化档案),1938年1月21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04120179200,第16页。)

[9] (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军医部:《兵团别战死伤调查表》(电子化档案),1937年12月31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11111445500。

[10] (日)篠原兵団:《附表第1~第3 死傷表他》(电子化档案),1937年10月12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11111339500。

[11] (日)篠原兵団:《附表第1~第4 死傷表他》(电子化档案),1937年10月13日~1937年11月3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11111340900。

[12] (日)篠原兵団:《附表第1~第4 死傷表他》(电子化档案),1937年11月3日~1937年11月9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11111342200。

[13]根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据库公开的日本政府《官报》中的《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整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