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和蓝军为何33战32胜?吴苏琳:红军吃亏是好事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朱日和蓝军为何33战32胜?吴苏琳:红军吃亏是好事

对于进攻方来说,想轻易吃掉扼守制高点的小分队并不容易。

自动播放

在熟悉中国军情的人心目中,“33战32胜”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战绩。这项战绩的背后,是中国陆军众精锐部队,面对朱日和那支绰号“草原狼”的著名蓝军接连吃亏的经历。本期《汾酒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专家吴苏琳、军事学者王立鹏与主持人金昊一起为您揭秘中国的蓝军部队。

中国陆军的红蓝对抗由来已久,但吴苏琳老师介绍,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首次在电脑环境下模拟外军的红蓝对抗中,红军却以XX:1的惊人交换比落败。当时的演习设定是红军1个加强连去围歼模拟蓝军的1个排级小分队,而且蓝军小分队被设定为被击溃的散兵,抵达丘陵制高点后也没有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但即使如此,在红军付出巨大伤亡后勉强逼近山顶阵地时候,蓝军小分队却被直升机接走了,付出惨重伤亡结果换来一场空。

传统红蓝对抗无法验证瞬息万变的战场,尤其是真人的行动与想法。

这场对抗对当时的中国军队冲击很大,不仅因为红败蓝赢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付出惊人交换比后竟然没能达成目的。这就与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传统意义的红蓝对抗演习模式分不开了。吴苏琳老师介绍,在中国没有专职蓝军部队的时代,要进行红蓝对抗时,精兵强将、优势装备会全部配备红军,不仅红蓝两军整体的作战流程已经设定,蓝军士兵也早已习惯了红军一发起进攻,自己就丢下枪逃跑的固定套路。

对此,王立鹏老师表示,传统红蓝对抗这种表演痕迹过重的模式,并不是弄虚作假。在传统模式中,红蓝实兵对抗实际上是兵棋推演的实兵再现。红蓝双方在演习中是以实际的战术动作来验证兵棋推演中的理论行动,究其目的还是要提升兵棋推演的客观性、有效性。但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的大概率推演,还是现代的电子推演,这些都无法模拟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尤其无法模拟指挥员在战场中的灵光一闪,以及士兵在作战中的自主行动。

“33战32胜”的战绩说明,朱日和“草原狼”蓝军相当称职。

相比此前这种更多被用作验证理论的红蓝军演,吴苏琳老师表示,在朱日和的红蓝军演则是要给部队找出问题。红蓝对抗的实兵对抗是目前部队操练的最高形式。只有一支部队完成训练大纲的全部训练科目,具备完整的演练、作战能力之后,才会进行实兵对抗演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现部队的缺点,验证这支部队能否承担赋予其的作战使命。而蓝军部队正是基于这种需要,给红军挑毛病,尽早暴露问题,有针对性的完善战斗力。

具体到驻扎朱日和的这支“草原狼”蓝军部队,吴苏琳老师表示,他们在变身蓝军部队的过程中也是憋着一股劲的。朱日和蓝军部队军改前原部队驻扎天津蓟县,军改后被部署在朱日和,由大城市转向大草原的反差是很大的。但这支部队在2014年组成专职蓝军部队后,同年就在与红军对抗中取得首次胜利。可见这支部队秉承了光荣传统,圆满完成了被赋予的全新使命,为全军提供战力参考,发现问题,提升战斗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基于新时代红蓝对抗演习完全不同的使命,朱日和红蓝对抗中蓝军“33战32胜”的战绩就很说明问题。吴苏琳老师介绍,美军等外军在与我军进行交流时也表示,自己在与本国的蓝军部队进行对抗时,同样是败多胜少,只有这样才能让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战前表露出来。与朱日和类似,美军很早之前就在欧文堡设立的专门的训练中心,其中甚至包括好莱坞的特效团队,能够模拟在全世界各大热点地区进行各类作战时的真实环境。

在中国早期的红蓝对抗演习中,还有哪些出乎意料的细节?朱日和的“草原狼”蓝军部队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外军的红蓝对抗都有哪些特殊经验?想了解这些,欢迎收看本期《汾酒军机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