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海战意义何在?王云飞:让中国有了容纳航母的后院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314海战意义何在?王云飞:让中国有了容纳航母的后院

314海战使中国有条件控制南海,为航母、核潜艇、轰炸机提供“堡垒海域”。

中国自建国后进行了多次战争,距离今天最近的是1988年的中越314海战。有观点认为,正是中国在那场敌强我弱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才赢得了32年的和平时期。本期《汾酒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陈虎、王云飞两位老师,与支持人金昊一起,聊聊314海战的意义与中国“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

作为中国海军的老舰长,王云飞老师表示,认为314海战为中国赢得32年和平时期是不为过的。中国通过此战夺回的7个岛礁,成了日后中国控制南海,包括进行岛礁建设的基础。另外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日趋外向型,通过控制南海能为中国保证安全,稳定的航路。从国家安全层面来看,中国通过这些岛礁能够有效控制南海,能够为中国的航母、战略核潜艇,以及日后的战略轰炸机提供广阔、安全的活动环境。

对于军队现代化而言,实战经验与和平的发展时期同样重要。

除了这些意义,包括314海战在内的各次对外作战,在不少人眼中,还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中国军队提供的难得的作战经验,推动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对此,陈虎老师认为,对于军队而言,这些战争换来的实战经验,与战后获得的和平发展时期,对军队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早在民国时期,蒋介石曾聘请德国塞克特元帅来中国帮助整编军队,面对当时并不缺乏实战经验的中国军队,塞克特元帅表示,军队的现代化需要和平建设时期。

相比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美俄均奉行“先发制人”。虽然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国民经济状况一直不乐观,但王云飞老师认为,俄罗斯不会放弃“先发制人”战略。尽管目前俄罗斯的常规战力相比美国与西方,在技术上已经存在一定差距。但俄罗斯的底气来自数量众多、威力巨大、体系完善的核武库。这些核武器的存在,使对手明白不仅在与俄罗斯开战时将面临核打击的风险,而且因为核武器的存在,战火不可能再像二战那样烧到俄罗斯本土。

有别于西方战争“以战致胜”的理念,中国战争讲究“以战止战”。

面对外界的多方面威胁,中国一直奉行“积极防御”战略。王云飞老师认为,这是与中国传统的军事文化相关的。在西方的军事文化中,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取胜,是为了使对手屈服,从而在战争中获利。但在中国传统的军事文化中,讲究“以战止战”,就是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遏制战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和平。但“积极防御”并不等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积极防御”在战略上是防御的,但在战术上却是讲究进攻的。

对于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陈虎老师认为,相比美俄的“先发制人”战略,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分。事实上,西方在历史上发动的很多次先发制人的作战,其战略目的却是防御性的。回到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在此前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还讲究“不占据对手一寸土地”,以此表示中国作战的防御性质。但随着新时代作战形势的不断变化,如果出于保持作战区域优势的目的,这一原则也应做出与时俱进的变化。

对于中国而言,314海战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重要意义?美俄的“先发制人”战略究竟是建立在怎样的力量基础之上?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还有哪些重要内涵?想了解这些,欢迎收看本期《汾酒军机处》。汾酒军机处︱高质量的和平离不开武力宣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