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药丸”的最后几年,居然在用鬼子的步枪?,还与袁世凯有关
军事
军事 > 战争历史 > 正文

“大清药丸”的最后几年,居然在用鬼子的步枪?,还与袁世凯有关

中国甲午战争后,大清离灭亡就没多远了。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大清药丸”的最后几年,居然还在使用来自日本的有坂步枪!

北洋新军

1894年12月,胡燏棻受命在马场编练定武军,后来迁至天津小站。随后清政府任命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管练兵事务,史称“小站练兵”。

袁世凯上任后,对军队进行了改组与扩编,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并先后拟定了《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募订洋员合同》等文件。与淮军相比,新建陆军“换药不换汤”——它采用了类似淮军的编制名称,但实际上采用的是与西方军队类似的编制,兵种分为步兵、骑兵、炮兵与工兵。

后来清政府为了方便控制军队,将北洋各军统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各军,其中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右军。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后,武卫右军随之换防山东,后来的庚子国难中,与八国联军交战的前,后,左,中军均溃败,山东则加入东南互保,免受战乱影响,定武右军得以幸免,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1901年11月,随着李鸿章的去世,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定武右军也成为了战后,清政府在京畿地区唯一能依靠的军事力量。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后,继续主持练兵事务。1902年开始训练北洋常备军,之后清政府又从八旗选出3000精兵,交由袁世凯训练京旗常备军。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改常备军为陆军,新军番号改为第一至第六镇,即“北洋六镇”。

△ 身穿新军礼服的袁世凯

袁世凯编练新军是成功的,对中国近代国防建设有重大意义,其新军武器装备制式化,制度先进完善。其“镇-协-标-营-队-哨-棚”的编制,在辛亥革命后被改名为人们熟知的“师-旅-团-营-连-排-班”。无论是清王朝时期还是民国时期,袁世凯都因新军取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新军当中也走出了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而北洋六镇的其他班底,如曹锟,冯国璋,段祺瑞,吴佩孚等人日后也都成了北洋军阀,都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显赫人物。

新建陆军时期,袁世凯便开始注重军队建设的装备统一,为新建陆军装备了曼利夏步枪和马枪。从后来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的奏折中提到购买“八密里曼利夏无烟枪子五百万颗”推测,应为曼利夏M95步枪和曼利夏M90或M95卡宾枪。袁世凯先后奉旨“饬令各省简练新军,营制,操法,器械,均须画一”。

被制裁的岁月

庚子国难后,列强禁止向中国出口武器,获得武器装备来训练军队需要另寻他法。袁世凯一方面派专人收集因战乱分散在民间的枪支弹药,另一方面在光绪二十九年11月23日(1902年12月22日)联系湖广总督瑞方,从湖北枪炮厂订购“小口径毛瑟步枪”(仿Gew88)6000支,配套刺刀,马枪2000支,以及“黑药无烟子壳”60万发,以“恭备明春围差阅兵之需”。

所谓“黑药无烟子壳”,即枪弹装黑火药发射药,但弹壳仍然是无烟火药枪弹的规格。虽然湖北枪炮厂在1900年就已试制出无烟火药,但1901年徐建寅配药时不幸引爆,与16名员工以身殉职。或许是无烟发射药技术仍不成熟,袁世凯便选择了“黑药无烟子壳”。

△ 现代无烟火药。如今黑火药大多去制造烟花爆竹了

等到武器禁令解除后,日本的军事工业已具一定规模。日本商人曾向袁世凯展示东京炮兵工厂生产的三十年式步枪,发放到部队演示射击,清政府也开始考虑从日本进口武器,并派专人前往东京炮兵工厂参观。随后向日方开出了一份军火清单,其中包括步枪,骑枪,手枪,火炮及其弹药与附件,型号分别为三十年式步枪,三十年式骑枪,二十六年式转轮手枪以及三十一年式山炮与野战炮(有坂炮)。虽然说国内很多文章都称,光绪二十九年的这批订单是有坂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与三十年式骑枪)第一次引进中国,但实际的情况比这要复杂。

有坂步枪与中国

1886年,法国人装备了使用无烟发射药枪弹的勒贝尔1886步枪,开创了世界先例,日本人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推出了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枪,但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枪的性能较之前的村田十八年式步枪并没有非常大的提升。在步枪技术飞速革新的19世纪末期。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枪的性能也不算突出。

另外,日本人还注意到意大利、美国海军以及一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北欧国家)均开始装备小口径枪弹,并且对毛瑟M93步枪的弹仓格外欣赏,认为其设计优秀。1895年12月,炮兵大佐有坂成章开始领导新式步枪设计,设计团队中还包括宫田大佐和民间的本庄先生,他们于次年2月便完成了原型枪,因此在日本有“三个月诞生的名枪”的说法。步枪经过少许改进后于明治三十年(1897年)定型为三十年式步枪,步枪使用了6.5mm口径,也是受到了西方影响。

△ 日本三十年式6.5mm步枪

三十年式步枪借鉴了一些西方的先进设计,也有原创的部分,如节套上的泄压孔与钩装保险。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10月,东京炮兵工厂展开了三十年式步枪的量产工作,次年8月开始了三十年式骑枪的生产。三十年式步枪参加了随后的日俄战争,后来被三八式步枪取代。

△ 有坂成章

被三八式替代后,退役后的三十年式步枪出口到各个国家,尤其是一战期间,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国内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三十年式步枪,因其独特的钩装保险得到了“金钩步枪”的名字。由于三十年式步枪是有坂成章主持设计的,三十年式步枪与随后的三八式步枪,共同被西方称为“有坂步枪”(Arisaka Rifle),但实际上,有坂成章本人并没有参与三八式步枪和九九式步枪的设计。

关于有坂步枪最早是什么时候引进中国的,国内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日方档案,两江总督刘坤一购买了4支三十年式步枪与200发配套枪弹,订单的制作文件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9月30日签署的。次年5月2日,东京炮工厂赠送给清国南洋大臣张之洞派遣的观察员——知府张福谦一支三十年式步枪与枪弹若干。另在袁世凯从日本大量引进步枪前后还存在少许其他订单,如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的12月12日出口到四川省的3支三十年式步枪与3支三十年式骑兵步枪,还有一些订单仅备注出口到清国或北清。

团龙步枪

如前文所述,袁世凯先后编练北洋常备军与京旗常备军,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军需要更多先进的武器。先前,以袁世凯为首的清朝官员都认为西方国家的武器性能优秀,制造精良,但日本制武器此时已是“工贱道近,价值较廉”。据袁世凯光绪二十九年12月15日(1904年1月31日)的奏折,袁世凯饬支当局兵备处司道向三井、大仓两家日本洋行订购“六密里半口径五响新式步快枪”12000支,“马快枪”2000支,随枪零件俱全且均配有皮件,总计389020日元。无烟枪弹600万发,“演装无药子弹”(教练弹)6万发。

日本商人向袁世凯展示的是原版三十年式步枪,而光绪二十九年订购的这批步枪则与三十年式步枪存在一些差别,一是枪支表尺由立框式改为弧形座式,二是将原先的菊花御纹标记与型号铭文改为清朝团龙花纹与“光绪二十九年制”字样,其余则保持不变。袁世凯还提到,与日方的订单是在八九月(农历)间签订的,枪支限5个月造齐,造齐装船后付一半费用,余一半待货物运至天津紫竹林码头,清点符合订单后再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查找日方档案时,除了找到了大仓和三井的相关记录,还找到了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10月30日,另一家叫高田商会的日本洋行的记录,记录中也提到了表尺与铭文的改动。日方档案中将这种出口到中国的步枪和骑枪称为C号步枪与C号骑兵枪(如高田商会的记录中可见“C号骑兵枪”),应为取China首字母之意。似乎三十一年式山炮与野战炮当时也是大仓与三井代理出口的。也许是日本洋行代理的情况比较复杂,袁世凯上奏的时候也忘记了,也许是高田出口的步枪,也要经过三井或大仓的代理。

△ 日方档案可见购买三十年式步枪与三十年式骑兵枪数量,并附有修改表尺的备注。

△ 光绪元宝上的团龙徽,袁世凯订购的步枪上的标记与之类似。

另一份有趣的史料则来自德皇威廉二世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信件。在一封1904年的信件中,他抱怨他的官员们正在密切注视着“...中日双方的军事合作以及日方对中国军队日益增长的影响,两天前我收到报告,日本人正在秘密武装中国军队对抗你我...他们以及签订了一份秘密协约,日本提供给中国20000支新式连发步枪及其弹药...到明年夏天交货”。另一封信件则给出了更确切的订单内容,还提到了这批军火将于次年4月在天津交付。这与袁世凯致练兵处的电报中提到的“新募各营应用枪支业经订购,约明年二月可到”是相符合的。

△ 德皇给沙皇的信件英文译文,德皇的描述与袁世凯奏折内提到的购买日本军火种类和数量是相近的。

这些日本步枪装备给了京旗常备军与北洋常备军第一镇。虽然袁世凯对日本步枪评价较高,认为其“尤为坚利”,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中国无法再向日本购置军火,因此他在此期间从德国购买了“德国八十八年式七密里九口径五响带刀头毛瑟快步枪”(Gew88)753支,还购买了Gew88,曼利夏步枪与骑枪(应为M95与M95卡宾枪)的零件。光绪三十一年2月25日(1905年3月30日)袁世凯上奏,从瑞纪、泰来、地亚士等洋行陆续购买15130支Gew88步枪,包镍钢无烟枪子1000万发,装备二,三两镇。

△ 1905年新编成的新军,可能是北洋常备军二,三两镇的单位,他们都装备了Gew88步枪,或者是汉阳枪炮厂的仿制品。

日俄战争结束后,京旗常备军扩充为镇,要增加一协的兵力。考虑到装备统一,袁世凯再次购买日械,光绪三十一年8月14日(1905年9月12日)上奏从三井、大仓两家日本洋行购买“三十年式六密里五口径步枪”4000支,马枪1000支,装备给扩编的京旗常备军。虽然奏折中没有说明相关改动,但从实物可以推测这批步枪也换成了弧形座表尺,并将原先的菊花御纹标记与型号铭文改为清朝团龙花纹与“光绪三十一年制”字样。日方档案可见C号步枪与C号骑兵枪从三井,大仓的出口记录。

△ 西方收藏家还原的“光绪二十九年制”与“光绪三十一年制”与团龙标志铭文

北洋六镇编成后,各镇统一装备三十年式步枪或七九步枪,其中七九步枪为湖北枪炮厂仿制的“毛瑟小口径快枪”(Gew88)以及从德国采购的Gew88,马枪亦分为三十年式,德国引进的Kar88与湖北枪炮厂仿制三种。下表改编自《中华民国军事史略稿》:

笔者没有发现袁世凯在光绪三十二年间从日本购买步枪的记录,但根据日方档案,刘永庆曾购买4000支C号步枪,铭文改为团龙纹与“光绪三十二年制”,表尺仍为立框式。目前似乎没有该形制的步枪留存。

△ 北洋陆军第三镇步队场操单人训练(跪姿),可见日式三十年式刺刀与六五步枪,应为“光绪二十九年制”或“光绪三十一年制”步枪。

△ 第一混成协的装备,该照片拍摄时北洋陆军第三镇与第一第二混成协驻扎在东北,注意照片里的两支步枪使用的是立框式表尺。日方档案可查奉天将军(可能为徐世昌)购买1000支三十年式步枪,并无修改备注,照片中的两支步枪可能就在该订单之内。

三十年式步枪结构简述

清末从日本订购的这批有坂步枪,除了表尺和铭文,结构原理上与原版的三十年式并无较大差别。

三十年式步枪枪机为旋转后拉式,双凸笋回转闭锁。三十年式步枪在枪机设计和其他地方都能找到一些欧洲同时期步枪的影子。一方面是因为,有坂成章是一位多次出访国外的枪炮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在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8月,兵器本厂向户山学校配给了德国1888式步枪、荷兰1892步枪、比利时M1889步枪、奥匈帝国M1888曼利夏步枪、瑞士1889式步枪、毛瑟M1892步枪等诸多产品,算是把当年的新玩意买了个遍。

(注:所谓的“荷兰1892步枪”是1892年,荷兰向奥匈帝国最早订购的这种步枪,1895年稍作修改定型装备部队,即荷兰M1895步枪。)

三十年式步枪枪机一共有10个零件,设计上借鉴了德国Gew88/荷兰曼利夏,采用了不回转的机头,机头上布置有抽壳钩与刚性抛壳挺,抛壳挺也是德国Gew88/荷兰曼利夏的式样,闭锁时抛壳挺收回,开锁时抛壳挺受机匣突起撞击被顶出,完成抛壳。枪机机体前端(注意,闭锁凸笋在机体上,不在机头上)有两个闭锁凸笋,闭锁时机体回转,闭锁凸笋锁在枪管节套内,回转即可开锁退出,同时拉机柄在闭锁时也与机匣扣合,起到保险凸笋的作用。

另外枪机机体与步枪发射机构形成不到位保险,除非枪机完成闭锁,否则扣动扳机无法驱动阻铁释放击针。枪机后方有一钩装保险,无论击针是否处于待击状态,将钩装保险向后拉即可挂住击针,完成保险,保险动作并非只能在待击状态完成,也因为该特征西方收藏家称之为“钩装保险”(Hook Safety),枪机在前推复进时完成压缩击针的动作。

至于三十年式步枪的枪机,它分解很费力,需要专门的工具,后来南部麒次郎设计三八式步枪,特意简化了枪机分解。

△ “光绪二十九年制”马枪(真品)枪机,闭锁状态。

△ “光绪二十九年制”马枪(真品)枪机,开锁状态。

三十年式步枪枪管螺接在机匣上,机匣的枪管节套内有闭锁支撑面,与枪机的闭锁凸笋配合。机匣上方有两个直径为3mm的泄气孔,发生炸壳或打穿底火的事故时,火药燃气可以从两个泄气孔冲出,避免燃气后泄伤及射手。

弹仓为双排双进,类似毛瑟M1893步枪的弹仓。有趣的是托弹板簧非板簧式样,而是绕成矩形的螺旋弹簧。扳机护圈前方设有弹仓释放钮,按下即可打开弹仓进行清理,这一特点也被后来的一些日本步枪继承了。

前文提到,有坂成章带领的设计团队是在1896年2月完成原型枪设计的,首批进行部队测试的原型枪是在1897年4月完成的。由于日本本土没有足够强度的木材,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枪托颈断裂,托尖损坏的问题。托尖损坏是由于托尖木材纹路较短易破裂,三十年式步枪上解决办法是采用了“两段式枪托”(Two Piece Stock),枪托下半部分另取一块木材,使木材与枪托下半部轮廓平行,这样除了枪托底板处,木材纹路和枪托轮廓都可以保持一致,这样枪托的强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为确保两段枪托的固定,采用了榫卯结构和胶水固定,枪托底板还插了两个固定螺钉。针对枪托颈断裂的问题在枪托颈上个各添加一个金属加固片,并使用一个贯穿的螺钉固定。

△ 三十年式步枪的剖视图,可见其“两段式枪托”,枪托底板的两个固定螺钉,另外后背带环的一个固定螺钉也起到了固定枪托的作用。另外注意右侧贯穿枪托颈的固定螺钉,该螺钉是用来固定上下两个枪托颈加固片的,也因为有加固片的存在,日本的步枪枪托颈比起其他国家要细一些。

现存实物与细节

大清亡了以后,国内战事接连不断,作为北洋新军诞生的文物见证,这些光绪字样的三十年式步枪大多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当时也缺乏系统科学的相关研究。建国后旧杂式枪械的大量销毁,保存至今天的清末新军有坂步枪可谓凤毛麟角。80年代我国曾向美国出口一批旧式枪械,其中也包括了这型步枪,西方收藏家称之为“满洲有坂步枪”(Manchu Arisaka),时过境迁,它们已不再仅仅是作为武器存在,更像是中国近代史的部分见证。

中北大学自动武器陈列室保存有一支“光绪二十九年制”马枪,枪号为31,来源不明,是全世界已知唯一保存至今的马枪型号。根据实物样本可见,该枪除表尺改为弧形座式、机匣铭文有变化外,其余与三十年式骑兵步枪是一致的:枪管前箍无刺刀座,后箍右侧为固定簧片,左侧为背带环,枪托左侧有另一背带环,不同于三十年式步枪。准星设有两片护翼,护翼侧面有方形开孔,也没有设置上护木。

早期三十年式步枪使用日本胡桃木,表面涂煮沸的亚麻籽油,该枪应当也是如此,但因年代久远已泛黑色。枪机部件采用了抛光处理,其余大多数金属部件均为烤蓝。如前箍,后箍,枪托等处印有各式的铭文,形制都不符合日本标准,应该是中方后来添加的,有些铭文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辨认。另有一支“光绪二十九年制”步枪保存在台湾,《国造枪械列传》中对其有相关描述,其枪号未知。另有两支在美国收藏家手中,分别为2754(立框式表尺)与7718(弧形座表尺)。

△ 对抗演习中的新军骑兵,他们的马枪很可能是“光绪二十九年制”或“光绪三十一年制”马枪,骑兵近战使用马刀,马枪仅供射击用,因此不需要加装刺刀。

△ 中北大学自动武器陈列室保存的“光绪二十九年制”马枪,无刺刀座。

△ 机匣左侧的枪号“31”与东京炮兵工厂标志,根据现有的样本发现出口中国的这批步枪枪号字体比日本原版三十年式的要大一些。

△ 机匣左侧更靠后的验收铭文,由于资料的遗失,国内外对日本步枪验收铭文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三八式步枪上这种形式的铭文表示该枪完成了两阶段的检查,右面的日文汉字可能为“彦”,是东京炮兵工厂某个验收处的代称。

△ 枪机上的零件号,为“カ039”

△ 中北大学藏枪节套上的“光绪二十九年制”与团龙铭文,团龙标志不知何时被何人磨去了,另外注意节套上左右对称的泄压孔。

△ 弧形座表尺细节,表尺分划为300m至1500m。表尺游标与弧形座使用的是另一种零件号体系,不同于枪机等处的零件号。

△ 枪托背带环后方的DL标记,不知其含义

△ 枪托背带环一侧还有一个佛教万字标记,可能是金陵机器局的标记,1935年后该标志改为左旋,以与纳粹标记相区分。

笔者在军博曾见到一支标为“公元1894年造步枪”的步枪,其特征多处与三十年式步枪相符合。1894年,三十年式步枪还未诞生,笔者怀疑这也是一支新军订购的三十年式步枪,可能是铭文已不清楚,管方将“光绪二十九年制”看成了“光绪二十年制”(1894年)。

△ 军博的“公元1894年造”步枪,其两段式枪托,钩装保险,立框式表尺都是三十年式步枪的特征,这支步枪被摆在展柜很高的地方,笔者未能仔细拍摄,但隐约记得看到了东京炮兵工厂的标志。

另外有数支“光绪三十一年制”步枪保存在西方收藏家手里,这些样本均为长步枪,枪号最小为10731,最大为30XX1,推测其生产规模为35000支,结合北洋六镇中一,二,四,六镇装备24604支六五步枪,也在这个范围内,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但另一方面,袁世凯的奏折又与现存实物间存在矛盾:假设光绪二十九年订单,日方将C号骑兵枪与C号步枪一并编号,1至2000为马枪,2001至14000为步枪,那光绪三十一年的枪,枪号一定是14000+,可为什么会出现10731号的“光绪三十一年制”的步枪呢?如果马枪与步枪各单独编号,订购了12000支步枪,枪号也应该是1到12000,光绪三十一年的枪,枪号同样是12000+,而不是10731,或许是日俄开战,日方没能按时交付?希望以后还有更多实物样本和历史资料浮出水面,以便进一步挖掘这些步枪背后的历史故事。

全文完

作者@Zeke

本文由《晓枪》编辑&发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