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将在北极地区投入流星余迹通讯设备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俄罗斯将在北极地区投入流星余迹通讯设备

俄媒称,俄罗斯科研人员研发的用于流星通讯的设备,可在极圈地区和北海路线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信息传输。与上世纪苏联时期的笨重设备不同,新的流行余波通讯设备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而传输文本和语音消息的移动系统也已通过测试,最快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26日消息,流星余迹通讯技术是一种利用大气电离径迹的无线电波反射来传输信息的方法。这些径迹形成于小流星燃烧过程中,是一种间歇的通讯通道。在极地地区,其他类型的无线电通讯无法工作。原因在于,北极光和电离层干扰等自然现象会极大影响通讯设备的工作-通讯会出现大量噪音和干扰。这种干扰在靠近地球磁极的区域尤为明显。因此,只能选择流星无线电通讯,它可以在任意纬度获得足够的数据传输通道。

流星余迹通信示意图 中国军网

报道称,两三个月之后,俄罗斯技术人员将开始对流星通讯设备进行大规模测试,准备在2020年交付使用。

据此前《中国国防报》报道,流星余迹通信是比较隐蔽和可靠的远距离小容量通信手段,主要用于应急通信,具有保密性强、通信距离远、稳定性好等优势。

保密性强。因为无线电波反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不易被窃听,且防干扰性强。另外,流星的不可预测性可以有效预防信号被窃听,因此流星成为流星余迹通信的保密助手。

通信距离远。目前已经有实验表明,利用功率为500瓦至几千瓦的发射机及八木天线,流星余迹可以实现1600千米以内通信,最大通信距离约2300千米。

发射功率小。流星余迹中的电子密度非常大,在同样通信距离下,流星余迹通信比普通通信方式的发射功率要小很多。另外,由于流星余迹通信采用的“断续式”通信方式,在通信过程中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在启用全部功率工作,剩余时间,地面发射机处于“待机”状态,这种通信站的建设费用相对低廉。

目前流星余迹通信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要作为一项常规化的通信工程进行建设,依然面临多项现实问题需解决。首先,由于流星出现呈现“断续式”,其信息发送也具有“断续式”特点,信息传送存在延迟,不利于紧急情报的及时上报与下达。其次,用电报方式传送消息时,接收端收到的电信号的码字可能出现缺段与乱序,不能有效进行电报传输。再次,流星出现的时间与位置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每次符合通信条件的收发两站之间的间距也会产生变化,这样不利于连续性信号的传送。

据悉,目前英、美等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建设一个覆盖西欧与部分东欧国家的流星余迹通信网,探讨最终以流星余迹通信代替卫星通信的可能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