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队枪毙到挨个点名,沙俄军队的近代步枪发展史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从排队枪毙到挨个点名,沙俄军队的近代步枪发展史

前两天狗子刚肝完了德棍和腐国的十八九世纪的那些近代步枪发展,这篇则把俄毛的发展写掉。其实相对整个欧洲而言,技术的进步大多是趋同的,所以步枪进化的节点也都很类似。

其实早先的步枪都很无聊,燧发+滑膛,基本没技术含量。18世纪早期的时候,沙俄的步枪好多都是进口的,尤其是在大北方战争时期没得挑。哪国敢卖他就敢买,因此口径往往都很不统一。到了1715年,沙俄的M1715燧发枪才终于统一了19.8mm口径。发射38克重的大铅丸子。

而后的将近百年时间里,这类燧发枪也就有一些工艺和小细节方面的改进,跨越式的发展还没到时候,期间诞生了诸如M1731、M1753之类的改型。不过这一时期的重点是沙俄自家诸如图拉、伊热夫斯克这些国营军工厂开始逐渐成熟。

但沙俄当年的制造水平还是比较差的,到拿破仑战争时期。自产火枪的质不好不说,量也跟不上,所以俄军里边还是七七八八的有许多法国M1777、英国布朗贝斯之类不同口径的火枪。沙俄寻思,反正自己也开发不出好东西,干脆就抄吧...然后一款相对正儿八经的M1808就这么出来了。

M1808口径是沙俄的“7线”每线是0.1英寸,因此实际换算过来之后,它口径为17.78mm。然而这回实质上相对之前也没啥进步....只是学了人家的构造,有些钢制部件毛子还产不出来,只能用黄铜代替。老毛子们扛着这玩意在1812年,干退了冻得瑟瑟发抖的法国人。

19世纪30年代,火帽逐渐开始替代燧石。而工业基础那会还比较差的沙俄只是有限的尝试使用火帽技术,正儿八经的火帽击发枪等到1845年才出来。

然而这批M1845和同时期诸如德国德莱塞后装线膛针发枪和英国布伦瑞克线膛枪比起来...到底算是干垃圾呢?还是湿垃圾?

所以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毛子拿着M1845这种弱智滑膛枪排着队被英法联军的线膛步枪打成马,灰溜溜的跑回去。

当然,吃了亏、尤其是吃了步枪亏的毛子一回去就开始捣鼓自己啊的线膛步枪。当然,科技树当时都点在伏特加上的毛子是不可能自研的,一开始他们也抄过法国人的米涅弹(一种方便前装线膛步枪使用的子弹)。

但当时他们觉得前膛装填还是太慢。因此他们使用了奥地利设计师克兰卡的一种改造技术——把前装步枪的后膛锯开,加入一个翻转闭锁块用以开闭膛(有点类似英国的施耐德)口径也改成了6线并改用全金属定装弹(15.24x40mmR),不过等正儿八经装备已经是1869年了...人家早就在拉栓了

与此同时,美国人博尔丹设计了一款活门式后膛闭锁的后装线膛枪——博尔丹一号,被沙俄少量采用。

但到了1870年,复杂又不牢靠的活门闭锁迅速被旋转栓动取代——博尔丹二号,而且在俄国人的协同下,博尔丹也为其开发了专门的10.7×58mmR全金属定装弹。此时的毛子才算是真正用上了一款和别人没有代差的步枪。

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毛子拿着博尔丹步枪锤爆了奥斯曼土耳其。(不过当时土鸡已经装备毛瑟系了,与其说毛子靠博尔丹,不如说是土耳其太弱)

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期,跨时代的筒仓式无烟火药连珠步枪——法国勒贝尔问世,随后德国的弹仓式M1888连珠委员会式问世,深感自家博尔丹已经落后的沙俄请来了比利时设计师里昂·纳甘与本国陆军上校 谢尔盖·纳甘共同开发了7.62x54R无烟火药的莫辛·纳甘。

至此开始,栓动后膛装填、膛线、竖弹仓供弹、无烟火药中口径枪弹连珠步枪基本到了技术的天花板。后来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了。

总的来说,沙俄早期的工业不咋地。完全没办法和英法以及19世纪飞速崛起的德国相比,因此除了早期大家都滑膛菜鸡互啄之外。到后来的火帽、膛线、后膛、金属定装弹等等都落后列强一二十年,直到莫辛纳甘的出现才拉平差距。但也因为莫辛纳甘的后发优势,应用的都是无烟步枪相对较为成熟的设计(比如双凸榫闭锁的旋转枪机,直列式弹仓),所以直到了二战乃至战后都是不失为一款优秀可靠,而且精准的步枪。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