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油料逐步向简化、通用、稳定、环保发展,不断走向未来
军事
军事 > 战争历史 > 正文

海军油料逐步向简化、通用、稳定、环保发展,不断走向未来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当代中国海军》和《解放军报》

null

补给对接

我军海军油料勤务可以追朔到解放战争。随着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海军油料工作由后勤部办公厅供应处负责。1950年4月,海军领导机关建立,海军后勤部运输处设油料科。同年7月,朱德总司令给海军领导人信中指出,必须组织好油料的生产和供应。1951年4月,油料科从运输处分离单独组建燃料处,次年4月扩编为油料部。

海南岛战役,我军出动10余万人、汽车700多台、机帆船300多艘,消耗油料2.5万余桶(约3600余吨)。我军建立了战役油料储备,共筹集汽油、柴油等3.7万桶存于广州沙河、西村油库,由兵团后勤前指统一调用;组建油料保障机构,先后在小长沙、遂溪等6地组建油库或油料供应站,分别担负驻雷州半岛东西两线部队油料供应;组织水陆联运,充分发挥集结地区公路少、河川多的特点,共前运油料3.6万余桶;搞好机帆船油料供应,除了随耗随补外,每条船还发了4桶汽油作为战备之用。

null

舰艇航行横向加油

一江山岛作战出动1万余人、舰船180余艘、飞机184架、汽车225辆,消耗油料1200余吨。主要做法建立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统一计划、组织和协调战役油料保障,登陆部队和参战舰艇油料由登陆联合后勤处负责;明确任务分工,海上油料运输由海军负责,参加海军编队的陆军船艇用油由海军统一供应;建议战役油料储备,舰船按照航行140小时计算;开设野战油库(站)和采取多种加油方式。

null

1950年朱德关于油料生产供应问题给海军领导人的信

1961年12月,海军油料科研机构成立。油料保障体制长时间实行海军-舰队-基地(舰队航空兵)-舰艇部队四级制,80年代中期改为三级制(取消舰队一级保障环节)。

西沙自卫反击战,参战南海舰队一部和协同作战的陆军分队与民兵,舰艇10余艘,前运油料1.5万余吨。具体做法为落实战术油料储备,舰队基地油库为巡逻编队舰艇补足燃料,同时急令驶往某后方油库的油船改航西沙群岛,并排保障组赴西沙永兴岛配合巡防区组织战区油料供应;组织舰艇海上加油,在缺乏海上加油装备情况下,采取就近送补、舰艇互补、以大补小、辅助船给战斗舰艇补充和潜艇送油等方式,保障了巡逻编队作战舰艇用油要求;组织登陆作战油料供应,登陆部队、护航舰艇和飞机用油由一线油库保障,一线基地油库油料由后方基地油库补充,并紧急铺设两条野战输油管线,以及动员地方油船抢运油料;实行军区统一保障。为加强海防油料供应基地建设和组织距离大陆海上作战油料补给,提供了有益经验。

null

内河油船

几十年来,海军油料勤务在保障部队作战、训练和执行重大任务用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做法有

-加强岸基油料保障设施建设。建立以基地油库为主体辅以舰队航空兵部队场站油库和舰艇部队油库的油料供应体系,并对设施不断更新改造,提高油料储存、收发、防卫能力

-加强海上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建造不同防爆等级、不同用途的运油船、油料补给船和远洋油水补给船,形成一支配套的既能担负为近海岛屿驻军输送轻油、重油和润滑油,又能遂行远洋航行油料保障任务的力量。

null

油料岸滩收发演练

-建立健全油料标准制度、组织油料供应。根据总部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海军特点的油料标准制度。油料供应采取建制供应和代供相结合的方法,舰艇凭油料补给证到本单位或跨建制军港油库领取油料。

-开展油料科学技术研究和油料专业训练。海军油料科研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先后研制了舰艇锅炉燃料油、舰用柴油、海军多用途燃料、舰用润滑油,以及岸滩和海上航行加油装备等,实现了海军用油国产化,具备了远洋航行油料保障能力。油料专业训练按照训练任务分工,进行了勤务干部、技术兵的院校教育和在职训练,使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开展群众性节油运动。从50年代开始,开展节约“一滴油”运动,节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null

舰艇岸滩加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的爆发,对于新时期海军油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而随着核技术、电子技术、导弹武器在海军的广泛应用,海上作战范围扩大,海战的突然性、破坏性和速决性空前提高,海军油料的地位、作用将更加突出。海军用油品种将朝着简化、通用化方向发展,性能也将不断提高。海上油料补给装备将重点发展高速油料补给船和轻便、高效、机动的加油装置。在保障体制上,将注重完善油料动员体制,充分利用地方石油资源和油船,增强海上合同作战油料保障能力。

null

1995年军委主席江泽民参观油料装备展

1996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条例》,同 年2月12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条例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根据后勤条例及国家、军队有关法规,结合油料工作实际制定。 -1997年5月,海军在南海某海域首次成功组织由海到岸无码头野战管线输供油实兵实装演练,从油料紧急调运到兵力快速集结,从实兵实装机动展开到实施管线输供油,从登陆舰抢滩登陆到保障航空兵升空起飞。通过演练,极大提高了油料保障水平。 -2000年8月24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联合颁发了《军队舰艇油料供应管理办法》。这是我军加强舰艇油料保障的又一重要措施,是建立舰艇油料供应管理新机制的重大改革。这个办法的颁布使舰艇油料供应结束了长期以来实行的切块分配的粗放管理模式,保证舰艇油料供得上、管得住、用得好、效益高。 -2003年,海军首套舰艇码头自动输油系统投入使用。之前为1艘千吨舰船补给油料,需要6个人操作半天,如今只需要3个人2小时就可以完成。

null

莆田舰与华川号油轮编队横向补给

-2010年1月26日《解放军报》报道,我军海上作战油料保障方式实现新突破,开始启用轻便型岸滩油料补给系统,该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用于在战时无码头情况下,对中小舰艇实施由岸到海油料补给,能够适应复杂海情和复杂岸滩地形,展开、撤收机动快捷。 -2014年7月18日,正在夏威夷执行“环太平洋-2014”演习任务的“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顺利补给油料2000余吨,这是海军运用国际商业化运作模式在境外海域进行油料补给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据统计,自2007年首次实施境外油料补给以来,已有100余艘次舰艇在境外29国家40余个港口补给油料,总量达12万余吨,为海军舰艇走向深蓝提供了可靠保障。 -2014年10月25日,中国海军在东海某海域成功进行首次地方支援船队对海军作战舰艇海上油料补给。这标志着中国海军在统筹民船支援作战行动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null

太湖舰同时为两艘战舰实施横纵向补给

-2014年,海军某研究所成功历时5年刻苦攻关,开发出舰艇通用柴油机油,大大缩短了舰船出海的准备时间,为“战场血液”的快速补给创造了条件。柴油机油作为舰艇动力系统的“血液”,是海军舰艇使用面最广、消耗量最大、性能要求非常苛刻的润滑油。之前我军舰艇使用的柴油机油多达11种,这给平时尤其是战时的油料运输、储存、使用和管理带来巨大困难,成为阻碍海军舰艇油料快速保障能力提升的重要障碍。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海军MIL-L-9000H舰船大马力舰船柴油机油是美国海军现役舰船唯一使用的柴油机油。 新研制的舰船通用柴油机油实现了一种柴油机油代替过去11种柴油机油的历史性跨越,解决了之前的换油频繁、保障困难、鉴定试验和技术论证无标准等长期困扰海军油料使用的难题,大大提高了舰艇油料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并有效减少了在运输、储存和加注等方面产生的费用。 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美、俄等国海军相比在油料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一些新引进的装备使用的油品还无法做到国产化,现有一些装备的油品在通用性、环保型和稳定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null

舰艇航行进行横向纵向同时加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