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战后态度差距为啥这么大?这三点说到的根子上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日德战后态度差距为啥这么大?这三点说到的根子上

null

同样是二战战败国,战后日德两国却走出来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德国从政府到民众,始终展现出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系列痛改前非的行为使德国摆脱了战争的阴影,融入了欧洲。反观日本,却始终冥顽不灵,历史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靖国神社问题、领土问题,使其与邻国关系日益恶化,成为东亚地区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要梳理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日德在二战后的态度和表现有哪些差异。有学者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

一是反省历史的差异

态度很重要,关键在真诚。德国反省历史深刻,战后首任德国总统豪斯曾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德国的耻辱”。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直接下跪谢罪——这一跪,让全世界人民原谅了德国。与德国的虔诚反思不同,日本极力掩饰战争罪行,这方面的案例就太多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

null

二是战争赔偿态度的差异

德国战后主要以直接经济补偿的形式赔偿各国,而日本在美国的斡旋下逃避了不可估量的战争赔偿,所谓的赔偿也是以所谓“经济合作”的方式进行。

null

 三是两国历史教育的差异

隐瞒罪行掩盖事实就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一个国家是否否认历史,教课书就是答案。虽然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德国有过一段修改教课书刻意隐瞒历史的行为,但八十年代开始,德国正视历史,通过与受害国联合编撰教课书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日本的教课书,只有两个字来形容——“倒退”,其教课书不断粉饰侵略罪行,本末倒置、掩过饰非。

null

为什么战后德国可以翻篇儿,而日本却死不认账呢?

终其原因是除恶没有务尽

侵略战争换来的血腥的甜头只能漏出丑陋的意图。二战后的日本,真正的战犯并没有被审判。东京审判时,审判的都是些没钱的“光头军阀”。真正的战犯实际上是为日本侵略提供经济支持的财阀。这些人不但逃过了审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还都继续统治着日本,甚至继续作为日本的政治、经济支柱。

null

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这些右翼财阀更是有了底气。死不认罪逐渐成为了日本的主流历史观。安倍的外祖父,就是甲级战犯。现在的日本政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些战犯的后人。他们肯定不愿意清算自己祖宗的侵略罪行,而总是企图掩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