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制造的超级坦克:配至少4门炮,车长通过电灯指挥车组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一战德国制造的超级坦克:配至少4门炮,车长通过电灯指挥车组

1917年6月,在第一辆A7V坦克走下生产线之前,德国陆军部下令建造一种巨型超级坦克,这就是至当时为止所设计出来的最大坦克:K型车(K-Wagen,K即Kolossal的缩写,意为巨型)。K型车被设计为一个全身插满小枪大炮的移动要塞,用来打破僵持的战局。它全长超过15米,宽6米,车体高2.9米,重达150吨,动力却只有两台小小的200马力发动机(后来被两台650马力发动机取代)。该车预计能跨越4米宽的壕沟,最少配有4门77毫米火炮,7挺7.62毫米的MG08机枪,最高时速7.5公里,设计草案由福尔默博士(Vollmer)完成。

null

德国人在1917年设计的超级坦克——K型车,其体积、重量和武备在当时的战车当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很快K型车的设计者就发现这种战车太过于沉重,以至于不得不将其长度削减到12.8米,以减去30吨重量,最终的计划建造数量为10辆。这种大型作战车辆拥有27名车组成员:1名车长,2名驾驶员,1名信号员,1名火炮指挥员,12名炮手,8名机枪手和2名机械师。在项目进行之初曾有人提议再加上1具火焰喷射器,但之后遭到了否决。车长通过电灯信号来指挥整个车组,坦克的火控系统和驱逐舰类似,因此德国人将这种车辆视为一艘名副其实的“陆地巡洋舰”。驾驶员看不到路面,只能在车长的指挥下盲视驾驶。显然因为巨大的车重它不能进行长距离行进,因此运输时将被拆成各重约30吨的四部分,经铁路运到出击地点的前线后方。

null

■K型车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null

■从顶部鸟瞰K型车,可以看到它左右两侧的火炮安置在弧形的凸出部上,这种设计使得车体的宽度非常大。

德国不是坦克发明国,之前并无生产坦克的基础,更不用提生产如此巨型的车辆。K型车自立项起就不断有人提出反对声音,由于缺乏相应的加工技术和标准组件,使得其遍布圆弧的车体非常不利于生产。在确定这种坦克的制造厂商方面,陆军部决定向数家拥有筑桥经验的公司招标,履带则由一家推土机公司单独提供。

K型车的整个项目被很多人认为是“彻底荒谬”,军队积极地试图阻止生产的进行,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车辆非常脱离实际,是对本就紧张的战争资源的巨大浪费。不过后来大部分抗议的意见都销声匿迹,人们纷纷猜测是兴登堡个人希望建造这种车辆的意愿使反对者闭上了嘴。到战争结束为止,有2辆K型车的原型车投入了建造,其中一辆接近完工。按照一战后的条约所要求,德国不能拥有坦克,已造好的车体因此被分解为碎片。

null

■图为1918年11月在柏林的一家工厂内,2辆K型车还在紧张的制造中,其中一辆已经接近完成。但当月一战就结束了,这种巨型坦克最终没能最后完工,更不用说投入实战。

单就体积而言,K型车甚至比二战时期斐迪南·保时捷博士设计的鼠式坦克还要庞大,因此成为有史以来德国人制造出的体积的最大坦克,即使它从没投入过实战。1942年,希特勒下令复制了一个K型车的全比例木制模型,用来与当时德军的巨型坦克作对比。

null

■图为一战中的K型车(上)和二战中的鼠式坦克(下)体积对比,K型车是德国人有史以来制造出的体积最大的坦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