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建立多层防御体系,面对前苏联海麻雀不断升级,ESSM应运而生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美军建立多层防御体系,面对前苏联海麻雀不断升级,ESSM应运而生

null

20世纪60年代,正是导弹致胜论的巅峰时期。面对苏联的饱和攻击理论,美国海军必须建立一个立体多层次的防御网络。但由于技术储备和经费投入均有所不足,美国海军无力独自发展舰载防空导弹。多方论证后,美国海军决定因陋就简,拿当时舰载机上的AIM-7E"麻雀"导弹凑合一下。于是,AIM-7E+"阿斯洛克"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箱+手动式跟踪雷达照射器的组合就被拼凑出来了。这种新的舰空导弹系统被称为海麻雀,RIM-7E。

null

此时的RIM-7E比AIM-7E还要不堪。由于其雷达需要由人工进行照射瞄准,导致其作战反应速度和低空射界都十分感人,加之仅25公里的射程,使得其基本不具备反导能力,只能防御临空轰炸的飞机。

1968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联合对RIM-7E进行了升级,导弹被命名为"北约海麻雀",RIM-7H。这次升级全新研制了整套系统,采用了新型数字化火控系统和全新的制导天线,发射装置也改为专用的MK29,导弹本身的改进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对引导系统进行了升级并且折叠了弹翼。RIM-7H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具备了对苏联第一代反舰导弹"冥河"的防御能力。

null

1978年起,美国海军有一次改进"北约海麻雀",新导弹型号为RIM-7M。这是装备最多、最成熟的"海麻雀"导弹型号。RIM-7M弹径200毫米,长3.8米,翼展1.02米,发射重量227千克,并且具备了垂直发射能力,发动机喷口处增加了燃气舵组合装置。最重要的改进在于,RIM-7M采用了带倒置天线的单脉冲多普勒雷达引导头和数字信号处理装置,抗干扰能力和下视能力大大增强,已经可以对抗"飞鱼"一类的导弹。

随着美国海空军不断改进"麻雀"导弹,"海麻雀"也在随之进化。1987年,美国海军开始研发新一代RIM-7P"海麻雀"导弹,RIM-7P升级了引导头,增加了单向数据链(上行)系统,大幅度提升了电子系统和弹载计算机的性能。经改进后,RIM-7P不但反导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多目标攻击能力也有所增强。随后,装备了半主动雷达和红外双模制导的RIM-7R又被推出。

null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麻雀"导弹导弹技术进步已经到达极限不再升级,取而代之的是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因此,再搭"麻雀"导弹改进的顺风车对海麻雀进行升级已经不再可能。于是,美国海军根据最新形势需要研发了新一代的"海麻雀"导弹——改进型海麻雀(ESSM),编号为RIM-162。1995年,雷声公司在竞标中胜出。尽管号称是在RIM-7P上的改型,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全新设计的导弹。

导弹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外形,改用了小展弦比弹翼+尾翼控制面的方式,单体尺寸全面放大,直径增大了50毫米左右,为254毫米;重量增加了60千克左右,为282千克,战斗部重39千克,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以上。ESSM的改进之处主要有:换用了全新的大直径火箭发动机,采用了矢量控制技术,机动性大大增强;反应速度快,无需在发射前进行预热和预调,可以直接发射;火箭发动机用的推进剂采用高能低烟型号,大大减少了发射时对舰载光电传感器的干扰;导弹的引导头工作在X波段。

null

ESSM共有4种不同型号,A/B/C/D型,其中A型装备在MK41垂直发射装置上,做到了"一坑四弹",A型必须与宙斯盾系统配合使用,具备S波段的上行链路和X波段的下行链路。这是ESSM最先进的一款。因为上下行完整数据链的存在,使得A型的ESSM不但可以通过下行链路随时报告自己的位置和状态,还能通上行链路接受目标信息从而不断调整。实现了一种全新的中断制导方式——断续波制导。断续波制导能够成倍提高ESSM的火力通道数。而火力通道数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和决定舰船防空能力的关键指标。如果使用类似于过去的连续波制导,则和某些标准2导弹一样,都得由SPG-62雷达进行持续照射。

而SPG-62雷达数就是舰船火力通道数也就是决定了舰船能够同时引导多少枚防空导弹。因为雷达体制的原因,非相控阵体制的SPG-62只能提供1:1的火力通道。而A型ESSM导弹则不同,因为相控阵雷达可以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小波束,因此可以将之看成若干个"小雷达";至于形成多少个小雷达则取决于雷达的总功率和引导单枚导弹所需要的功率之间的商。而这些雷达采用了断续波制导,则可以将关闭的T/R单元的功率转移到开启的T/R单元上。等于小雷达的个数又可以成倍提升。

在这种模式下,SPY-1宙斯盾雷达使用一部分功率形成数据链波束,间歇性地向ESSM上行发送目标数据修正目标的方位,为导弹提供引导。一直到最后再用末端连续波照射。在这种模式下,宙斯盾雷达能够最多同时引导32枚导弹,其中包括16枚进入末端制导阶段的导弹。相比之下,ESSM的B/C/D型因为没有上行的S波段数据链,仍然只能使用传统的连续波照射引导。一般护卫舰往往只有两部火控雷达,意味着ESSM的B/C/D型只能同时引导四枚导弹攻击两个目标。A型的引导方式最早是在标准2上实现的。正是因为这种机制,宙斯盾系统才真正具备了实战意义的区域防空能力。在后面的三个型号中,B型是MK41垂发非宙斯盾系统的型号,C型是MK48垂发的B型改,D型则是倾斜发射箱发射的B型改。

null

目前,ESSM正在继续改进中。最新的型号为ESSM BLOCK2型,采用了主动引导头,成为了一个小"标准6"。在采购费用方面,ESSM继承了"好货不便宜"的优良传统,ESSM导弹A型在140万美元左右一枚;BLOCK2因为采用了更先进的引导头,造价翻番,达到了260万美元左右一枚。要知道标准2导弹于2011年生产时,造价也只需要124万美元。高昂的造价使得诸多购买国家只能采购B/C/D型装点门面,据媒体称,截止到2018年ESSM一共生产了847枚,这个产量本身就已经十分有限;然而A版仅生产了20枚,B型生产481枚,其余都是C\D型。

null

ESSM的优点在于,火箭发动机够先进,能够以较小尺寸实现一坑4弹,每枚导弹作战能力同一坑一弹的海红旗-16相当。ESSM的A型能够同相控阵配合,实现火力通道的最大化。其缺点在于,A型无论是射程还是功能上都同标准2导弹高度重叠,在标准2导弹库存还剩7000枚左右的情况下,A型注定难有市场。

同时,A型必须配相控阵雷达,意味着只有拥有宙斯盾舰的国家才能使用A型,但是造得起盾舰的国家更需要射程更远的标准系列形成尽可能多轮的拦截,他们更需要标准6这样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而其他国家因为缺钱连宙斯盾都买不起,只能买B/C/D型了。因此,ESSM从理论上来看,是一枚优秀的防空导弹;但是从其装备定位来说非常尴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