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坦克的未来是让对手够不着,打不透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四代坦克的未来是让对手够不着,打不透

null

今天的话题,我们继续从吹捧图像制导反坦克导弹开始。图像弹的优势在于直接用目标图像进行锁定,靠预编程序进行跟踪并驱使导弹飞向目标。因为省去了测角啊,照射瞄准设备,导弹不必再像以往才用平飞弹道。导弹在100多米的高度巡航,弹道末端直接俯冲攻顶。这样一来,主战坦克正面的装甲再厚都和防反坦克导弹没啥关系。同时又因为不用再强调战斗部的大小,所以在有限的弹体上可以实现更远的射程,从而使得反坦克导弹在坦克的有效射程之外从容发射。另外由于图像制导反坦克导弹大量使用高飞俯冲弹道,这也给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探测和拦截系统增加了难度。

null

诚然,当今主战坦克最大的麻烦不是打不穿人家和扛不住对方的炮弹,而是面临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全方位的挑战。对此一派认为,坦克的重量应该继续增加,用更厚的装甲对其进行包裹。不光是坦克,他们对于步兵战车的态度也是如此。然而现代战争中战机稍瞬即逝,重型履带装甲部队的投送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并且对于战场环境要求苛刻。无脑的去堆重型履带装甲部队的结果就是追不上,咬不住对手。同时在各种制导武器威胁之下,以重量和数量制胜的重型履带装甲部队极易成为敌方攻击的首要目标。因此,下一代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不能再一味的去堆装甲和拼火炮口径,应该从综合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防,如何攻。告别以往的不分攻击和威胁类型,一味采用被动硬扛的思路。通过对于战场上不同威胁和攻击手段的类型,确定不同的应对思路。

null

思路的第一层,在坦克之上施加隐身设计,降低自身的雷达、可视以及红外特征,从而减少被敌方侦查手段发现的概率和缩短被对方发现的距离。虽然这一层不能直接增强坦克的防护力,但是在技术的层面降低敌方侦查力量的效率,降低战时敌我双方的交换比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是,如果能将坦克被毫米波雷达发现的距离降缩减到5公里,那么诸如长弓阿帕奇之类的武装直升机对坦克的威胁将大大降低,要达到与之前同样的效果敌方必须投入更多的直升机。甚至当敌方发现距离缩短之后,其不能在我防空火力之外从容发射导弹。

null

思路的第二层,将对抗和拦截有基的结合在一起。过去大家认为硬杀伤的主动防护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对此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反对的理由是,硬杀伤系统的反应速度很难对穿甲弹之类的高速动能武器产生效果;破片弹幕之类的硬杀伤手段附带伤害很大,对于周围人员等伤害很大;受能源以及尺寸限制,主动防护的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时间和系统精度有限,无法满足对于所有威胁类型进行实时而有效的探测。于是综合正反两方意见,就有了集对抗和拦截于一身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通过高性能的车载信息处理系统将多种主被动探测手段获得的来袭目标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通过特征判定来袭目标的类型,根据目标类型的不同制定对抗手段。其原则是首先通过无源或者有源干扰对来袭目标进行诱骗,在此之后视情况决定是够需要进行硬拦截。关于拦截尽管原理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拦截低附带损伤,定向MEFP或者爆轰弹将成为主流,同时拦截交汇点将尽可能的远离车体。关于主动防护系统对抗动能弹,短时间内实现对其硬杀伤拦截并不现实。目前的策略是通过激光告警系统事先感知对方坦克在瞄准过程中的激光测距,然后采取欺骗的手段干扰对方的测距过程,这样可以带来正负500米以上的偏差。对于某些型号的穿甲弹来说在1000米距离足以让其弹道抬高1米以上。试想一下,敌方坦克的瞄准点在我方坦克的几何中心,这个1米多的偏差让穿甲弹擦着我方坦克的头顶飞了出去。

null

思路的第三层,避免被击穿。传统的堆重量是避免被击穿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但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们在新一代坦克上想看到的。当低可探测性和综合主动防护系统应用之后,其实在未来我们所面临的威胁程度已经被限制在了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在此范围内,技术的进步是可以实现坦克重量的不升反降的,另外为了简化坦克的投送,未来坦克会根据任务的不同来挂载不同的装甲模块。在这里有人会说按照不同等级的威胁加挂不同的装甲模块,这不是早在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上早就实现了吗?的确,这种设计的确很早就已经实现,但本炮霸想说的是在薄壳车体上加挂大质量高密度的不平衡载荷,然后还能扛得住高强度的机动不开裂的设计到今天还没人能做的更好。在这里本炮霸想举个例子,其实未来坦克对于装甲模块化的设计有一些类似日本的10式坦克,只不过在要求轻的时候,需要远低于10式的40吨,而要求防护指标的时候,至少要有99A的水准。

null

之前对于未来坦克思路持怀疑态度的人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是,你用了这么多新技术在一个“轻量底盘”上只是堆砌出了现有主战坦克的防护指标。一旦未来敌方坦克出现什么130/140巨炮或者超极弹药,穿甲弹的威力指标达到2000米800mmRHA以及更高的水平我们还不是一样的扛不住。的确,如果真的有人将坦克的火力指标提到这个水平,如果不能将交战距离拉远的话,以未来坦克的防护指标一样是扛不住的。因此对于未来坦克来说,除了防护之外,其攻击方式和态势感知能力也必须有一个飞跃。

对此,思路大致有以下几种:

null

1、增大坦克炮的仰角,为其配备多种精确制导弹药。开发全新制导体制的炮射导弹,扩大其射程。

2、引入多种制导体制的导弹,包括带有双向数据链的图像制导反坦克导弹,让其攻击距离扩大到10公里上下。

其实这也就是说,三代坦克在未来坦克的多层次的攻击手段的打击下很难近身发射穿甲弹的。如果将未来坦克与三代坦克的对射距离拉远到3千米,那么未来坦克防穿700mm+RHA的防护指标是可以扛下各种120的黑科技穿甲弹甚至是130或者更大口径穿甲弹的。

null

关于未来坦克态势感知能力的扩大,目前的思路是“一拖多”。未来坦克将搭载无人机或者地面无人车辆,通过各种侦查手段,将敌方信息标记出来,由未来坦克来选择打击的手段与方式。在这里又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关于坦克乘员的人数,从坦克的总体设计的角度出发,目前有2人和3人之争,然而在未来信息处理任务越来越繁重,无论2个人还是3个人都是不够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