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清晨,三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上空。
广岛市民早已习惯了轰炸,并不惊奇。尤其是天空只有三架飞机,又不是轰炸机群。他们认为这是侦察飞机,没什么危险。
这样的事情前几天已经反复发生过了。飞机飞过来,一弹不投掉头就走,正是为原子弹投掷前的飞行训练。
不过,这次不一样。9点14分,一颗10000磅(4.54吨)的“小男孩”原子弹从9600米高空落下,43秒后白光闪起,整个广岛化为灰烬,8.8万人死亡。
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保罗·蒂贝兹,也是“伊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飞行员。伊诺拉•盖伊是他母亲的名字。
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爆炸产生巨大冲击波和光辐射,以极快速度向周围蔓延,范围很大。自然也会冲击到B-29轰炸机组。
短短43秒里,B-29轰炸机如何脱离险境?
2002年,87岁高龄的保罗•蒂贝兹接受采访,回顾了当年任务遇到的问题。
1944年9月,上校飞行员保罗•蒂贝兹接到电话,空军指挥官乌扎尔•恩特将军让他立即来科罗拉多泉市报道,还告诉他带足行李,因为很长时间不会再回去了。
保罗赶到恩特将军办公室,海军上校威廉•帕森和诺曼•拉姆西博士已经等着他了。诺曼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原子物理学教授,也是“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
▲“小男孩”原子弹复制品
诺曼博士说“曼哈顿计划”已基本完工,现在原子弹有了,还缺一架飞机投掷它。
保罗是当时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之一,长期在欧洲执行任务,拥有丰富经验。所以将军要求他组建轰炸机组,准备原子弹投掷任务。
他从内布拉斯加州的B—29飞行中队中,挑选了导航员道奇、投弹手汤•费雷毕、工程师怀特•达森伯里组成“伊诺拉•盖伊”机组,开始训练。
▲“伊诺拉•盖伊”号及工作人员
保罗不清楚原子弹威力到底多大,他3次拜访洛斯阿拉莫斯试验室,遇到“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奥本海默博士。
保罗向博士说,他们在欧洲作战时都是投完炸弹径直向前飞,然后问这一次投弹后该怎么脱离?
奥本海默说:你们不能往前飞,那样会飞到炸弹正上方。应该沿正切角度尽快转向155度,向左向右都行,才能最大限度远离炸弹。
原子弹当量很大,“小男孩”和“胖子”TNT当量加起来,超过盟军在欧洲投下的炸弹总和。工程师计算,冲击波能摧毁爆心8英里(12.8千米)外的B-29。而飞机在目标上空6英里(9.65千米)高度飞行,需要尽快远离。
一般180度转弯才对,但B-29轰炸机太大,转弯半径也大,炸弹又在惯性飞行中,影响相对角度。如果180度转弯,面对爆点的不是机尾,而是机身侧面,将不利于减小冲击。
所以,飞机以155度转弯,将爆点甩在正后方,还能更早的转入直飞加速,脱离危险区。
155度转弯
B-29轰炸机长30.18米,翼展43.05米,最大起飞重量60.5吨。操纵这样的飞机,43秒内完成急转弯可不容易,每次都感觉机尾要撕裂一般。经过多次训练,保罗终于能在40~42秒内完成转向了。
此外,B-29也做了很大改动。除了尾部机炮,所有不必要零件全部拆除,整个飞机像一根大铁管,重量减少了2.72吨。
1945年8月6日,“埃诺拉•盖伊”号与另外2架飞机(气象侦察机、照相飞机)组成编队,从东北方向进入广岛上空。从9600米高空瞄准市中心“T”字形大桥,投下原子弹。
保罗大喊:“大家别发呆了,我们快离开!”炸弹投下后,飞机一下子轻了4.54吨,剧烈颠簸起来。保罗拼命抓住操纵杆转向,飞机高度下降610米。
几秒后,冲击波抵达。尾舱机枪手感觉最强烈,整个飞机像被防空炮火击中了一样颤抖。加速器显示,爆炸冲击力相当于2.5g。他们安然无恙的逃离危险区,返航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采访中,保罗·蒂贝兹表示:他从来没有为投下那枚原子弹感到犹豫或后悔过。
▲保罗·蒂贝兹和B-29模型
几天后,第2颗原子弹“胖子”在长崎爆炸。还有第3枚原子弹在准备,但运到加州时,日本投降了。
二战后,核弹威力迅速提高。到冷战时期,苏联最恐怖的“沙皇炸弹”当量已达到了惊人的5800万吨。
1961年10月30日,“沙皇炸弹”在新地岛试爆。火球半径4600米,1000公里外都能看到,55公里外的砖瓦房严重损毁,木结构房屋完全损坏。
▲“沙皇炸弹”的威力
为了让投掷炸弹的图-95轰炸机安全撤离,“沙皇炸弹”安装了一个16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让逃离时间延长到188秒。即便如此,冲击波到达时,远在160公里外的图-95仍差点失控。飞行员安德烈·杜尔诺夫柴夫少校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才能在强烈的光辐射中生存下来。
后来,防空武器威力大涨,从高空投弹已经不可能。美苏又研究了新战术,从低空进入躲开雷达,然后用“甩投”的方法上仰投弹。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借助惯性+势能将核炸弹甩出去,飞机向上翻转180度逃离。优点是时间充裕,缺点是准确度差,对投弹装置要求高。
▲“甩投”上仰投弹
再后来,核弹小型化,又与各种导弹组合起来,就再也不需要飞机投弹了,也不存在飞机安全问题了。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