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笔者在后台偶然翻到一位读者的私信:“在HJ-12这种单兵反坦克导弹普遍装备到步兵班组的情况下,主战坦克是否还适合未来战场?”
当时笔者只是简单的把之前的文章《中美步兵班火力配置对比,“火力不足恐惧症”真实存在吗?》发给这位读者,为了说明HJ-12并没有那么普及。后来想了想有点不妥,问题还没回答,那今天就用一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
陆军步兵班反装甲火力-现状
从军改之后的情况来看,我陆军的装甲步兵班/摩托化步兵班配备的反装甲火力有两种:
一是ZBD-04A型履带式步兵战车/ZBL-08型大八轮步兵战车上面携带的HJ-73C型反坦克导弹(摩步班没有),这种武器的原型其实就是苏军早已淘汰的AT-3型“耐火箱”反坦克导弹,但是在我军部队中经过多次升级,最新的型号就是HJ-73C(有消息说HJ-73C经过改进目前已经基本接近HJ-9的水平)。相比较原版型号,C型保留了基本型操作简便,保养方便,威力较强的特点:一根定向导轨就可以发射,静破甲厚度据说可以高达500mmRHA以上,基本上算是具备了打穿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主装甲的能力;
二是各装甲/摩托化步兵班标准配置的PF-98A型120毫米多用途火箭筒,该型火箭筒是各下车班组主要的反坦克火力,往往设置主射手1人(携带发射筒),副射手1-2人(1人携带三脚架,1人携带指示杆并背负2发120毫米火箭弹)。按照我军装甲步兵班的装备表,配备给PF-98A型火箭筒的火箭弹弹药基数只有2发,一发破甲弹,一发多用途弹。其中破甲弹主要用于攻击主战坦克等重装甲目标,多用途弹主要用于攻坚。其中破甲弹的设计要求据说是静破甲厚度要求可以击穿美军M1A1型主战坦克的主装甲,大概在600-700mmRHA左右。
也就是说,刨除坦克部队,不算各种营属支援火器,不算军改前军属炮兵旅配备的一个营的HJ-9A型重型反坦克导弹,我军起码到现在为止,各装甲/摩托化步兵部队基本沿用了军改前的老装备表,还是靠着步战车上的HJ-73C,下车或徒步班组的PF-98A去反坦克,什么HJ-12下班?不存在的好吧。
陆军步兵班反装甲火力-趋势
当然,现在没有并不代表着以后就不会有。我们通常总喜欢说什么“兔子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实际上纵向对比来看,我军的步兵班火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就没怎么经过加强,无非是把班组里的69-1型火箭筒给换成了争议很大的PF-98A型火箭筒(我们之前的文章里曾经讲过,PF-98A型火箭筒的火箭弹体积太大,在86型步战车里装备的时候放在哪里都不合适,甚至不得不占用宝贵的携带HY-5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空间)。
而再从横向对比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之前的中美步兵班对比的文章咱们也都看了,以美军SBCT“斯特赖克”旅的“火刺猬”编制为例,人家的编制是啥?FGM-148型“标枪”反坦克导弹根本不在编制表里,而是作为加强火器战时直接配备到每个步兵班,直接导致美军的每个连有9到12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其火力强度之大是我陆军步兵班组根本无法比拟的。
更不用说FGM-148相对于我军的HJ-73C在诸多技战术数据上全面占优,只有防御性能有所下降(毕竟一个是车载的,一个是下车步兵携带的),我军为了这么点优势还付出了相对于美军步兵班缺少2门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与1挺班用机枪的代价。
随着军改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大家都爱说的“摸着老鹰过河”的传统,笔者认为,HJ-12这种东西作为不占编制的反坦克武器下到步兵班,乃至全面或者大面积替代PF-98A火箭筒的位置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陆军步兵班反装甲火力-实际使用
但是把HJ-12型反坦克导弹装备给步兵班组是一码事,在合同战斗中如何使用是另一码事,能不能代替主战坦克的战术位置又是另一码事了。
我们之前讲过一句话:一切武器的设计和使用都不能超出它的战役战术想定,否则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架空。反坦克导弹自然也不能超出这种想定,我们还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型机械化部队与美国陆军的SBCT“斯特赖克”旅来考察,中国陆军的机械化部队赋予HJ-73C型车载反坦克导弹与下车班组PF-98A型火箭筒的战术任务主要有两项:
一是在实施装甲进攻或穿插战斗时使用车载反坦克导弹消灭当面之敌的轻装甲目标,歼灭各类经过加强的固定火力支撑点,为打开战术突破口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在实施防御战斗时利用预设阵地或机动防御使用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打击进攻敌人的中/轻型装甲目标,阻滞敌军向我军实施的战术突破。
说白了,我军赋予这类中型机械化部队的战术使命,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打算用它们去对抗同类的履带式步兵战车或者轮式步战车的,至于要用它们去反坦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只是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或者说应急作用,在我军的战术想定里,对抗敌军重装甲部队的战术使命要么靠同级的装甲部队上去对抗,要么靠更高层级的反坦克火力比如HJ-9A型重型反坦克导弹。并不打算拿着这些轻装甲或者无防护步兵跟敌军坦克正面硬刚。
为什么步兵班一般不跟坦克硬刚?
很简单,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刚不过,毕竟敌军坦克在实施冲锋之前并不是毫无准备地直接冲上来的,炮兵火力准备、步战车火力支援、下车步兵掩护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以俄军的合同进攻教范来讲,从火力准备向纵深延伸,到坦克发起冲锋,间隔时间在1分钟以内,也就是等到敌军火力准备完毕,我方反坦克导弹操作手进入阵地开始操纵反坦克导弹寻找目标的时候,敌方坦克已经压到你的头顶了。在正面对抗的时候单纯依赖反坦克导弹去代替坦克的作用,笔者认为有较大概率是行不通。
当然,美军的SBCT“斯特赖克”旅倒是没有配属坦克,而是单纯依赖下车班组携带着FGM-148型反坦克导弹去打坦克。但是人家是有着更为明确的战役想定的:我尽量避免跟你正面硬顶,而是利用SBCT“斯特赖克”旅的高机动性优势与信息化优势实施战术穿插,从敌方装甲部队的侧翼发起突袭。说白了这就是另一种战术思路,或者说是在美军部队中一种非常反传统的思路:避其锋芒,击其侧翼。
在这种情况下,SBCT“斯特赖克”旅可以有效规避正面对抗时敌方装甲/重型机械化部队及上级炮兵组成的强大合同战斗优势,而较好地发挥己方优势。目前的几次本宁堡演习SBCT靠这种战术去对抗ABCT装甲旅/机步旅战斗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美军的战役想定中,也没有彻底把ABCT去掉,如果你要让笔者来分析这种做法,其实就跟《孙子兵法》里面的“奇正之分”差不多,“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重型装甲部队还是“正”,携带反坦克导弹的中型机械化部队算是“奇”,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笔者认为,步兵班组携带的反坦克导弹尽管目前有较大的战术潜力,但是也算是一种使用限制较多的装备,并没有达到“一招鲜,吃遍天”的地步。想有了反坦克导弹就裁撤坦克部队,三个字: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