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的南海波涛之下,一场精心设计的"海上游击战"正在上演。
菲律宾媒体自曝,10月7日正午,他们曾试图侵闯中国南海,却遭中方海警围困。当天,菲律宾多艘渔政船和海警船悄然驶离本土,兵分两路直扑黄岩岛和仙宾礁。与此同时,另有船队出现在美济礁、仁爱礁附近海域。
显然,菲律宾是想通过多路“围攻”的套路来分散中国海警的力量。但令菲律宾意想不到的是,中国海警早就严阵以待。
从公开船舶信息网站数据来看,中方此次也是大手笔,仅在黄岩岛海域就集结了9艘中国执法舰艇,南沙方向更有至少10艘海警船严阵以待。
更令人瞩目的是,部分中国舰艇早已在中业岛附近巡航布防。这种精准的兵力投放表明,中方对菲方行动了如指掌,提前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10月8日凌晨的交锋结果毫无悬念。
菲方最大海警船MRRV-9702率领的船队刚抵达仙宾礁以东50公里处,就遭到中方舰艇拦截;试图靠近黄岩岛的3艘菲渔业局公务船,连领海基线都没看到就被全程监视,这场"碰瓷"行动以菲律宾完败告终。
我们都知道,菲律宾国内现在并不太平,刚刚经历过台风,“军队政变”传闻还在甚嚣尘上,而菲律宾在此时派出多艘船只,大张旗鼓的挑衅南海,明显是想转移国内矛盾。
但这一招从未奏效过,菲律宾挑衅中国,除了浪费国内资源,讨好美国之外,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反而会加剧国内动荡,让小马科斯政府陷入更深层的统治危机。
数据显示,菲律宾如今的通胀率持续维持在6%以上,大米价格同比暴涨24%,民生问题日益尖锐。
小马科斯政府支持率在执政两年间骤降15个百分点,政治基础岌岌可危。而且,这场危机正在向军方蔓延。
近期菲律宾盛传政变风声,有消息称退役军官正在密谋推翻现政府,甚至传闻国防部长特奥多罗与美国中情局勾结意图变天。
虽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急忙出面否认,但他承认"部分退役军官对国家现状不满",这番表态反而坐实了军方内部存在裂痕。
小马科斯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国内,而不是三番五次的在南海刷存在感。
但无论是小马科斯,还是布劳纳,都是美国推向前方的棋子,就像此次,布劳纳在向小马科斯表忠心之余,他竟将政变传闻归咎于"中国的虚假信息战"。
但这,不过是菲律宾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否则,菲律宾也不会爆发大规模内乱了。
而美国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为推进印太战略,美国不断怂恿菲律宾在南海制造事端。
但同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取向又十分明确,那就是绝不会为菲律宾的领土主张与中国正面冲突。
五角大楼发布的《印太安全评估报告》直言,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威慑为主,避免直接对抗"。
这句潜台词很清楚:菲律宾不过是可弃的棋子。
如果菲律宾还看不清这一点,注定会沦为大国博弈的炮灰,中菲实力对比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中国海警船总吨位已是菲律宾的20倍以上,万吨级执法船数量对比为15:0。在仙宾礁对峙的MRRV-9702舰排水量仅2200吨,而与之对峙的中国海警船中最小的也有3000吨。
这种代差不仅体现在装备上,更体现在持续作战能力,中国在南海的补给基地网络确保舰艇能常年巡航,而菲律宾船只每次出动都需长途奔袭。
从现阶段来看,菲律宾必然不肯放弃挑衅,低强度摩擦或将成为常态化,菲律宾为维持国内政治热度会继续"碰瓷"。
不过,中国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正加快南海民事设施建设。中国现在已经恢复黄岩岛自然保护区,下一步,就是开始对黄岩岛的开发,用不了多久,黄岩岛将成为中国在南海的前沿基地。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始终掌握着战略主动,通过海警常态化巡航、民事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倡议的多轨并进,既捍卫了核心利益又保持了地区稳定。
菲律宾的船只出现在南海时,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严阵以待的中国海警,更是一个在综合国力、战略智慧和危机管控能力上都占据绝对优势,连美国都无法战胜的对手。
对于菲律宾而言,挑衅南海就是以卵击石,而真正的危机不在海上而在国内。若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军方内部矛盾可能彻底爆发。
小马科斯如今是自身难保,引狼入室的最终结果,就是彻底沦为狼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