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陆军轻型部队攻坚能力,创新发展无人装备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如何提升中国陆军轻型部队攻坚能力,创新发展无人装备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陆军轻型部队,因“轻型”要求,不装备坦克、装甲战车,就连轮式装甲战车都不装备,通常只装备5吨级以下中、轻型高机动通用战术车辆平台。由于受地形、输送、军费等条件的限制,陆军需要编制一定数量的轻型部队,形成轻、中(轮式装甲)、重(履带装甲)的科学部署与合理搭配,这也是世界各国陆军的通行做法。军改实施后,我陆军轻型部队,一般以合成旅—营的形式编制在集团军战斗序列内,也有少数以合成团—营的形式编制在合成师战斗序列内,还有一定数量的边(海)防部队。这些轻型部队通常在山地、高原、水网等地区,具有中、重型装甲部队难以企及的快速反应和战场灵活性。其装备成本、维护保养、战场抢修的低廉便捷,更是中、重型装甲部队所无法比拟的,性价比非常高。在面对周边弱小国家的军队时,也完全够用。

我陆军轻型部队主要载具是MV3中型高机动通用战术车辆、“猛士”轻型高机动越野车和“山猫”全地形车系列

目前轻型部队的装备局限

目前,我陆军轻型部队人员和武器装备主要载具是MV3中型高机动通用战术车辆、“猛士”轻型高机动越野车和“山猫”全地形车系列,虽然这些车辆具备超强的空中战略战役输送优势和复杂地形上的战术机动优势,但其自身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劣势,最大不足是防护能力弱、承载能力低。由于“轻型”的定位,对机动、防护、承载等性能不得不作出无可奈何的取舍,即使世界一流的美、俄陆军轻型部队也是如此。但承载能力不足,给陆军轻型部队的战场使用带来了非常大的局限,甚至会出现“有兵不能用”的窘境,主要有两个明显的短板,一个是攻坚能力,一个是防空能力。因为轻型载具无法承载大口径突击(反坦克)炮、防空火炮和能够有效应对敌低空、超低空威胁的中近程防空导弹,因而导致陆军轻型部队一般不会遂行进攻作战行动,往往仅能担负一些次要方向或敌情不太严重地区的防御任务,大大压缩了部队使用弹性。更为严重的是消弱了轻型部队的威慑力,尤其是边防轻型部队,在面对综合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军队时,容易受到对方轻视。从中印多次对峙事件中,印方“瞪鼻子上脸”就可以看出端倪。国外媒体曾多次报道,部署在中印边境的印度陆军从不担心对面的中国陆军,即使面对中国陆军最新型的15式轻型坦克也无所畏惧。印军官兵大都认为,中国边防陆军主要是不具进攻能力的轻型部队,他们无法与印军强大的T-90S、T-72系列坦克及大量BMP-2步兵战车相抗衡,过不了喜马拉雅山,甚至喊出了要报1962年的“一箭之仇”。

因此,我陆军轻型部队建设,应立足于攻坚、攻坦作战能力。特别是边防轻型部队,决不能将“防”作为建军目标,必须立足于“攻”,能攻才能善守。要将轻型机械化与信息智能化、飞行合成化、攻坚攻坦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作战能力建设,不仅要具备进攻敌坚固堡垒工事阵地的强大拔点能力,更要具备进攻敌重型坦克装甲集群的强大突击能力。

攻坚拔点作战,轻型合成营仅装备82速射迫击炮、120迫榴炮、107多管火箭炮等车载高机动压制火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高机动攻坚直射火力,这是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实施进攻作战的必备条件。目前我陆军轻型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得心应手的大口径攻坚直射火炮,轮式/履带式中/重型装甲部队习以为常的105/125口径突击(坦克)炮,轻型合成营只有眼谗的份。一般认为,直射距离超过2000米,具有侵彻1米以上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并能摧毁世界上先进的主流装甲战车能力,如美国的M2系列、俄罗斯的BMP系列等,才能符合遂行攻坚任务的基本要求。而轻型合成营对攻坚火力装备的要求更特殊,既要打得远,还要穿得透,更要符合轻载标准。但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直射火炮发射时的强大后坐力,是MV3、“猛士”、“山猫”底盘所无法承受的,即是我军常用的57毫米、76毫米等中口径火炮,这些车辆也难以承载。

PF-98单兵120火箭筒

02式100毫米突击炮在陆军中的地位比较尴尬,中型部队嫌太轻,轻型部队嫌太重,机动能力和火力突击能力高不成低不就。其6轮装甲承载平台与轻型部队通用高机动承载平台不兼容、不匹配,不但拖累轻型部队赖以打赢的高机动速度优势,而且增大了后勤维护保障难度。PF-98单兵120火箭筒无论车载还是单兵携行,都非常方便,唯一缺点是射程太近,营用型仅800米,连用型只有400米,射手只能隐蔽携行,抵近射击,易遭敌杀伤。23毫米链式炮。该炮有效射程可达2000米,射程远,精度高,射速快,“猛士”、“山猫”均可承载,备弹量充足。唯一不足的是侵彻爆破威力低,但可用多发连射弥补,作为直射攻坚突击火力属于勉强堪用。用反坦克导弹打击敌坚固工事,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这是土豪挥霍的巨大浪费,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我军常用的红箭-73、红箭-8系列(不确定红箭-11、红箭-12是否列装)重量较大,射手下车作战,携行量有限,很难对付敌方数量众多的各种火力点工事。性能最先进的车 载红箭-10,价格更加昂贵,性价比更低,况且反坦克导弹的主业是用来对付敌方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的。我陆军普遍装备的152、155口径激光末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能够达到3米以内,且口径大,侵彻效果好,是轻型步兵赖以攻坚的有力支援火力。但通常掌握在合成旅以上炮兵部队手里,轻型合成营不能直接使用,只能适时请求上级支援,火力反应有点滞后。随着精确制导炮弹制导组件小型化发展,如果旅(团)属122毫米榴弹炮,也能装备激光末制导炮弹,将极大地增强轻型合成营攻坚支援火力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创新发展无人攻坚火力

如何通过创新思维,解决轻型合成营攻坚火力问题,无人化、智能化应该是最有前途的选项。通过先进传感器侦察系统和先进数据链传输系统,结合军用AI人工智能技术,与无人机、无人战车相链接,形成“上有无人机,下有无人战车”的空地一体体系作战能力。

轻型合成营应增编2个无人车载攻坚火力连、1个小微型无人机排,与3个轻型步兵连、营属压制炮兵连一道,协同完成攻坚突击任务。特别是无人火力车抵近射击的优势,既可克服攻坚火器射程较近的弱点,又可较大程度地减少官兵伤亡。

不久前,官媒公开报道了东部战区陆军无人侦察车、无人12.7重机枪突击车和无人运输保障车,参与实兵实弹演习的消息,说明我陆军无人战车技术及AI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已经开始批量装备轻型部队。如果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12.7重机枪换装成4-8具120火箭筒/1门23毫米链式炮/4-8枚红箭-9反坦克导弹,将其改进成攻坚、攻坦无人火力突击车,技术上应该水到渠成。这些无人战车体积小,重量轻,甚至还不到1吨级,行军时完全可以由MV3和“猛士”系列车承载运输。

国产无人突击车采用的是一挺12.7毫米重机枪,加35毫米榴弹发射器的组合遥控武器站配置

无人连并非绝对无人,仍需编制较少数量的官兵,在无人战车后一定的安全距离上,隐蔽遥控操纵无人战车实施战场机动和火力突击,在第一波攻击任务完成后,迅速操纵战车返回到安全地带,再次补给弹药,遂行第二波攻击任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