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无论对于“俾斯麦”号战列舰,还是对于德国海军而言,都称得上是辉煌的顶点,但同时也是走向毁灭的起点。尽管击沉了“胡德”号,但就“莱茵演习”行动总体而言,德国人已经失败了。雷德尔拟定的巡洋作战最关键的成功因素就是袭击舰最大限度地隐蔽行踪,对护航船队发起突然袭击。然而,在丹麦海峡被英军重巡洋舰跟踪后,作战的突然性已经丧失了,“莱茵演习”成功的希望几率大幅下降,而在丹麦海峡之后,“俾斯麦”号实际上也失去了继续展开破交作战的能力,因为在战斗中遭遇的损伤和燃油储备都迫使它必须选择入港接受维修和补给。
描绘丹麦海峡之战中“欧根亲王”和“俾斯麦”号与英舰交火的画作。
在丹麦海峡交战中,“俾斯麦”号在击沉“胡德”、击伤“威尔士亲王”的同时,自身也被击中了三枚356毫米炮弹,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损伤。一枚炮弹击穿了舰首,造成多个舱室进水,约400吨燃油泄漏;一枚炮弹击穿了左舷中部主装甲带下方的船壳,但是一枚哑弹,在穿过舷侧数个隔舱后,被二号锅炉舱的装甲隔壁挡住,造成了进一步的进水和燃油流失,同时二号锅炉舱的水密性和部分管线被破坏;最后一枚炮弹击中上层建筑中部,严重毁坏了外露的甲板设施,包括起重机和弹射器,“俾斯麦”号失去了起飞侦察机的能力。
在丹麦海峡海战中“俾斯麦”号的中弹位置。
由于“俾斯麦”号一直保持高速航行,加上舰上损管人员不足,损管作业难以实施。在交战数小时后,“俾斯麦”号已经进水达2000吨,造成9度左倾和3度首倾,为了平衡舰体,采取反向注水措施,导致全舰进水达3000吨。二号锅炉舱的抢修作业也没有成功,被迫将舱室封闭,两台锅炉停止工作,因此损失的动力使得“俾斯麦”号的最高航速由30节下降至28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之前在卑尔根错过了加油机会,加上连日高速航行以及战斗损伤造成的漏油,“俾斯麦”号的存油下降至3000吨,加上德式高压锅炉的高油耗,已经不足以支撑持续作战。综合上述情况,舰队司令吕特晏斯只能选择中止作战返航,问题是该选择何处港口为目的地。
在丹麦海峡海战之后,“俾斯麦”号可能采取的三种航线,显然,无论走丹麦海峡,还是冰岛-法罗水道,都更容易被英军拦截。
当时,距离“俾斯麦”号最近的德占港口是挪威的卑尔根和特隆赫姆,距离大约870海里(约1600公里),舰长林德曼强烈建议向卑尔根返航,但是被吕特晏斯否决,原因显而易见。“俾斯麦”号向挪威返航只有两条航线可以选择,即冰岛北侧的丹麦海峡和冰岛南侧的冰岛-法罗水道。在“俾斯麦”号行踪暴露,且依然受到英舰跟踪的情况下,沿原路返回肯定会陷入英国海军海空力量的重重围堵中,无论从冰岛基地起飞的飞机,还是从斯卡帕湾出航的英军舰艇,都能轻易地找到“俾斯麦”号并发起攻击,而且上述海域相对狭窄,留给“俾斯麦”号的回旋空间不足,所以面对英军优势兵力的围攻,肯定凶多吉少,能否突破英军的堵截抵达挪威海岸相当值得怀疑。
“俾斯麦”号最后选择前往法国海岸,但最终未能避免被围歼沉没的命运。
吕特晏斯的选择是前往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圣纳泽尔,从距离上要比前往挪威更远,大约1390海里(约2570公里),但相比原路返回有几点优势:首先,北大西洋相比冰岛南北的海域更加开阔,机动空间更大,“俾斯麦”号可以利用黑夜、恶劣天气以高速航行摆脱追兵;其次,可以期望得到德军潜艇乃至飞机的支援;再次,可以与目前驻泊在布雷斯特的“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号配合作战(从战略远景看,如果能将“俾斯麦”号顺势部署到大西洋沿岸地区也是德国人的一项胜利),最后,圣纳泽尔拥有大西洋沿岸唯一能够容纳“俾斯麦”号的大型船坞,有利于尽快修复损伤,重新投入作战。
“俾斯麦”号的悲剧是由很多偶然因素造成的,假设它的舵机没有被舰载机鱼雷击毁,其逃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不过,选择向法国海岸返航其实也风险很高。因为英国海军部已经抽调了北大西洋上所有可以作战的大型战舰对“俾斯麦”号展开围堵,前往法国的漫长航程意味着与英军舰艇和飞机遭遇的几率相应增加。当时德国海军司令部建议“俾斯麦”号在大西洋上兜圈子,消耗对手的燃料,同时隐藏驶向法国的企图,等待英军战舰返回港口加油时再趁机向法国海岸撤退。假如“俾斯麦”油料充足,这种战术还有奏效的可能,但当时该舰燃油已然十分紧张,舰上工程师建议保持22节的经济航速以节约燃料,可是对于吕特晏斯和林德曼而言这是不可能接受的,无论是摆脱追踪,还是撤往法国,都需要越快越好。在这种情势下,吕特晏斯在协助“欧根亲王”号脱离编队后,就指挥“俾斯麦”号直航圣纳泽尔,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葬身大洋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