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防务快讯(Defense Express)等媒体的报道,近期比利时已中断对欧洲六代机项目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的3亿欧元注资,并针对该项目作出了较悲观的评价。比利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弗雷德里克·范西纳(Frederik Vansina)在比利时议会的听证会上表示:“我们对该项目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我们不会建议政府投资3亿欧元到一个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的项目上。”
“永远不会有结果”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法国与德国政府高层正在正式讨论放弃FCAS关键子项目的可能性。
比利时并不是FCAS项目的创始成员或核心伙伴,直到2023年才宣布有意加入FCAS项目。今年4月,比利时成为FCAS项目的观察员,随后再次表达了希望成为FCAS正式成员的意愿。
但最近,比利时政府多个部门对该项目作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评价。随着范西纳作出上述表态,按照比利时政府的预算程序,除非未来比利时国防部针对FCAS项目作出正式声明,强调这笔3亿欧元预算的必要性,否则这笔钱将不会被纳入预算草案,不能提交议会进行表决。这意味着比利时将放弃参与FCAS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听证会上,范西纳表示FCAS项目之所以未来无望,根源在于负责FCAS项目的军工企业,而不是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政府。
范西纳表示,欧洲多家军工企业的野心和对于国家决策的影响力是导致FCAS项目无法推进的核心问题。“自从我担任国防部门负责人以来,我才意识到这些企业异常强大。他们在各大国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范西纳强调,正是由于欧洲国防公司无法实现能力整合,“比利时才不得不像其他14个欧洲国家一样向美国购买F-35”。他希望在21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目前的F-35面临退役时,欧洲防务业界的情况会有所改善。
比利时在2018年宣布将采购34架F-35A战斗机,并在2025年又加购了11架。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埃里克·特拉皮耶
媒体将范西纳的表态,解读为对法国达索航空集团首席执行官(CEO)埃里克·特拉皮耶的回应。
在比利时于2023年表示希望加入FCAS项目后,埃里克·特拉皮耶对此发表了比较尖锐的批评,并在法国国内形成了显著的政治影响。特拉皮耶表示,他反对参与了F-35项目的其他国家继续加入FCAS项目,“即便这些国家是欧洲国家”。
特拉皮耶曾在法国2024—2030年军事规划法听证会上表示:“我已经听说比利时对FCAS很感兴趣。这很好,但我不太明白让更多选择F-35的国家加入这个项目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要在我的工厂、我的设计室里为那些已经选择了F-35的人腾出空间呢?甚至已经有人说,希望我们将新的工作机会给比利时的公司。如果外界力量强迫我这样做,我会抗争到底。”
特拉皮耶认为,比利时的做法是“一边从美国购买装备,一边却想占有FCAS项目创造的就业机会和知识产权”。除非比利时放弃采购F-35,否则让其参与FCAS项目就是“把法国当猴耍”。比利时政府随后对此作出了措辞强硬的回应,比利时国防部长西奥·弗兰肯表示:“作为北约和欧盟的创始成员国和总部所在地,我们不需要来自傲慢企业家的教导。”
尽管FCAS项目有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三个成员国,但其中法德两国是核心。该项目最早由法国和德国在2017年提出,主要目的是在现代空战系统研发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集中法德国两国的工业科研和装备采购能力,维系欧洲本土先进航空产业的发展。考虑到德国也采购了F-35,因此,作为法国企业负责人,埃里克·特拉皮耶的上述言辞,尽管看似针对比利时,但相当大程度上是法德既有矛盾的外溢,充满了指桑骂槐的意味。
“阵风”战斗机(上图)就是法国从“台风”(下图)这个欧洲联合研发战斗机项目中“分家单干”的产物。
由于各国利益需求和政治理念上的差异,欧洲多国在大型防务项目上的合作总是挑战重重,总会由于出资比例、分工就业等问题而冲突不断。比如“阵风”战斗机,就是由于国家间利益矛盾无法调和,法国从欧洲EF2000战斗机项目中独立后自行研发的产物。
目前看来,FCAS项目难逃这一“命运”。在2017年至2019年,德国政坛曾围绕是否引进F-35A爆发过政治冲突。反对F-35A引进的政治力量主要包括以出身空客集团的工业界代表和德国社民党等企业商业联盟和政党为主。他们的主张主要有两个:一是采购欧洲本土产品,扶植本土航空产业;二是当时德国很多人不愿意卷入美俄的核对抗,想让搭载美国共享核武器(如B-61系列核弹)的“狂风”核攻击机不再有后继型号,希望让美国部署在德国的核武器随“狂风”的退役而撤离。
迁延至2021年,由于FCAS项目进展不利,法国政府公开表示,如果FCAS项目继续停滞,法国将执行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备用项目计划。显然,项目的停滞和法国的此番表态,对德国政府和工业界,尤其是德国反F-35的派系力量造成了严重刺激。
不久后的2022年初,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德国政府与社会迅速形成共识,认为包括自身在内的欧洲国家均面临紧迫的军事威胁。
基于以上多重因素,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后第三天,德国政府就宣布了若干项国防战略新举措,历史性大转折,其中关键举措之一就是决定长期维系与美国的核武器共享战略框架,并采购35架F-35A战斗机。
F-35投放B-61测试弹
显然,法国对德国采购F-35A的决策极为不满。此后,两国在各自的立场上日趋强硬,围绕知识产权、分工份额等核心环节互不相让,最终使FCAS项目的分歧发展到了几乎无法弥合的程度。
在造成分歧的诸多原因中,法国在研发分工上的强势也是核心之一。法国达索航空集团是目前欧洲唯一有完整的先进战机研发制造能力和经验储备的企业。在FCAS项目的核心子项目载人战机NGF中,达索一直不愿与德国空客分享设计主导权和包括总体、气动、飞控、隐身等在内的关键系统制造份额。达索高层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令出多头、自相矛盾而导致的决策瘫痪,是FCAS项目进度迟滞不前的关键原因。
2025年6月至7月,在达索航空集团的推动下,法国正式提出要求获得NGF项目80%的分工份额,并获得供应商选择权在内的完整设计主导权,使达索能真正行使NGF主承包商应有的权利,并使项目管理效能“提升到应有的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达索承诺在2040年至2045年,让FCAS实现服役目标。
但对德国来说,如果该提议获得落实,德国将失去大量核心技术岗位,同时难以经由FCAS项目获得先进战机的研发能力和经验。因此,法国的提议使两国在该项目中的矛盾彻底激化,在2025年下半年,两国政要已进行了多次紧急会谈,但仍无实质性进展。
近期,作为博弈策略之一,德国公布了一个至少看起来能说得通的B计划:直接舍弃FCAS项目中的NGF部分,只保留由德国和西班牙主导开发的内容,并形成“三步走”的阶段性发展策略。
FCAS作战云示意
第一阶段,德国将继续开发完善作为基础通信指挥系统的“作战云”系统,使欧洲各种现有的各型号载人或无人战斗机,能在统一框架下进行协同作战。第二阶段,德国将开发两款无人机平台,4至5吨级的无人机将用于侦察和电子战;10吨级飞机将用于空战和攻击。第三阶段,德国将与其他国家合作研发先进载人战斗机,比如西班牙和瑞典。
FCAS项目的Phase 1B前期研究阶段即将在2025年底结束。如果法德不能及时达成政治共识,签署以演示样机为代表的Phase 2阶段合同,FCAS将陷入实质和程序上的停摆状态,可能导致项目的彻底夭折。
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17日的报道,目前德法两国高层已经在讨论放弃FCAS项目之下载人战斗机项目的可能性和影响。也就是说,FCAS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主体项目正面临夭折危机。
按照目前趋势的演进,如果没有其他外界事件的发生,FCAS项目恐怕难以为继。就算此次法德两国各退一步,勉强维持项目继续推进,未来的合作仍难免矛盾重重,其研发效率和协作质量不容乐观。
文案:候知健
排版:蓝风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西班牙拒绝采购F-35,将只考虑欧洲方案
西班牙媒体称欧洲六代机项目合作濒临崩溃,谁会妥协?
2025年巴黎航展上的“双风”,正见证法国“单飞”基因与欧洲联合之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