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正当巴以局势、俄乌局势不断升级,白宫忙着横加干预,持续搅动国际风云之际,又发生了3件与美国密切相关的大事。
«——【·使馆遇袭·】——»
17号这天,美联社率先曝出一则猛料,有美国军方内部人士对外透露,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美国大使馆,遭到了一伙“疑似帮派武装人员”的袭击。
要知道,美国使馆的安保向来是层层加码,负责守卫的全是美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队员,一般势力根本不敢靠近半步。可这伙武装分子偏不信邪,直接把枪口对准了使馆的安保力量。
武装分子们没废话,直接朝负责使馆外围安保的美海军陆战队队员开了火。美军队员哪能吃这种亏,当场就展开了猛烈反击,双方直接在使馆附近爆发了正面交火。目前虽然还没有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但从“交火”这个词就能看出来,当时的场面绝对惊险。
要知道,海地的帮派武装虽然在当地横,但敢直接跟美军硬刚,还把目标锁定在大使馆,这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事儿一曝光,直接戳破了美国“海外据点固若金汤”的神话。不少网友调侃,美国整天在别的国家搞事情,现在自家使馆都成了袭击目标,也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军虽然展开了反击,但对于袭击者的后续动向、是否抓获嫌疑人等关键信息,压根没提半个字,这波沉默反而让外界更添猜测。
«——【·撤兵实锤·】——»
使馆遇袭的消息还在发酵,五角大楼那边又爆出了撤兵的动静。同样是17号,《纽约时报》拿到了五角大楼的内部部署方案,方案里明确写着,要从芝加哥、波特兰这两座城市里,把部署的数百名国民警卫队士兵给撤回来。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要撤的兵力里,有200名来自加州的士兵,之前一直部署在波特兰;还有200名来自得州的士兵,驻守在芝加哥,两批人加起来足足有四百人。
说起来,这波兵力部署本来就争议不断。几周前,特朗普不顾这两座城市当地领导人的强烈反对,硬把这些外州士兵派了过去,当时就引发了一堆法律纠纷。
结果到了地方之后,这些士兵也没派上啥大用场——因为法律层面的挑战一直没解决,他们压根没法像特朗普设想的那样,直接上街协助执法或者守卫联邦建筑,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至于撤兵的原因,五角大楼给出的说法还算“有人情味”:眼看感恩节、圣诞节就要接连到来,总不能让这些士兵在外面飘着,没法跟家人团聚。
而且联邦法院也下了指令,暂停国民警卫队的作战部署。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只是表面理由。真正的原因,大概率是这波部署不仅没起到作用,还引发了国内的一堆矛盾,再不撤兵就要闹出更大的乱子。
值得一提的是,撤兵之后,芝加哥当地还留了300名伊利诺伊州的警卫队待命,波特兰也留了200名本州士兵,显然是怕真的出事没人镇场。
«——【·特朗普突然松口·】——»
使馆遇袭、兵力回撤还不算完,美国政坛这边又爆出了个大反转,主角正是特朗普。
17号这天,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明确表示自己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的相关文件,还呼吁共和党议员们都投赞成票,甚至喊出了“我们压根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的口号。这话说出来,直接让整个美国政坛都炸了锅。
要知道,在此之前,特朗普可是公开反对公开这些文件的“硬骨头”。为了这事,他还跟自己的铁杆支持者玛乔丽·泰勒·格林闹掰了,甚至骂人家是“叛徒”“共和党的耻辱”。更夸张的是,为了阻挠相关提案通过,特朗普还专门把两位共和党议员叫到白宫,试图当面说服他们投反对票。
那为啥短短几天,特朗普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答案很简单:共和党内部已经“倒戈”成风,特朗普实在扛不住了。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众议院里已经有218位议员签了名,足够推动提案强制投票,其中光是共和党议员就有上百位。
也就是说,就算特朗普再反对,这提案也能通过。而且有议员直接放话,要是现在投反对票,将来这记录会跟着一辈子,比特朗普的总统任期还长,谁也不想留个“隐瞒真相”的污点。更关键的是,众议院议长约翰逊也提前松口,说特朗普本身没牵扯其中,没必要担心,这才给了特朗普台阶下。
特朗普这波反转,说白了就是“顺势而为”。他在声明里还特意甩锅,说这案子本来就是“激进左翼搞的骗局”,公开文件正好能证明清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全是政治算计,要是真公开文件,指不定会牵扯出多少美国政商名流的黑料。
«——【·美国这波麻烦真不小·】——»
短短一天时间,三件大事接连砸到美国头上,每一件都戳中了美国的痛点。海外层面,驻海地使馆遇袭直接暴露了美国海外安保的漏洞——连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守卫的使馆都能被袭击,其他地区的使馆安全更是让人捏把汗。
而且海地局势本来就乱,这波袭击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国要是处理不好,说不定会在加勒比地区惹上更大的麻烦。
国内层面,五角大楼撤兵看似是“人性化操作”,实则是无奈之举。强行部署外州士兵引发了地方和联邦的矛盾,法律纠纷也没断过,再耗下去只会让特朗普政府更被动。
最麻烦的还是政坛的分裂。爱泼斯坦案本来就是个“雷区”,牵扯到太多权贵的利益,特朗普之前反对公开,现在突然反转,看似化解了党内危机,实则加剧了派系对立。
而且这案子一旦公开文件,不管有没有实锤,都会让美国民众对政治精英的信任度再降一个档次。更别提现在众议院马上就要投票,参议院那边还没松口,后续能不能真的公开,公开后会引发多大的震荡,谁也说不准。
«——【·结语·】——»
现在自家后院都快着火了,不知道那些忙着在国际上“刷存在感”的政客们,有没有心思回头看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毕竟外患好解,内忧难平,要是真把国内的矛盾逼到了临界点,再强大的霸权也扛不住内部的崩塌。美国这波麻烦,显然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