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四国正式达成共识,将联合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及相关技术的采购工作。据芬兰国防部官方消息,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协议已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完成签署。
这项联合采购计划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整合四国的采购需求,形成规模化的订单效应,从而刺激相关领域提升工业生产能力。在军事装备采购领域,规模化采购向来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当采购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生产商能够通过优化生产线、提高零部件复用率等方式摊薄成本,最终降低各参与国的总体采购成本。
芬兰国防部在随后发布的新闻稿中进一步阐释了合作的深层价值。该部门表示:“我们将通过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领域的合作,为北欧地区的多国行动提供便利。”
同时,芬兰国防部还强调,此次合作的范围并不仅限于装备采购本身,各国还将在技术研发、人员培训以及情报信息交流等多个维度深化协作,形成“采购-研发-应用-提升”的完整合作闭环,推动整个无人机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共同进步。
目前,这四个国家正通过两条并行渠道推进微型无人机的采购工作:一方面借助北约支持与采购局的合作伙伴关系,利用该机构在跨国军事采购中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成熟运作机制,确保采购流程的高效与规范。
另一方面则依托丹麦国防部主导的框架协议,充分发挥丹麦在相关领域的采购经验与渠道优势,双管齐下保障微型无人机装备的及时供应与合理配置。这种“双轨并行”的采购模式,既体现了四国在装备采购中的灵活性,也反映出其在利用多边机制与双边协作开展防务合作的成熟思路。
除了直接增强各国的国防实力、提升地区防务水平外,这一计划还为北欧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科学研究创造了新的机遇。在工业领域,规模化的采购需求将为本土航空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本土军工产业的竞争力。
在科研领域,四国在无人机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探索等方面的合作,将促进学术资源共享、科研人才交流,加速前沿技术的突破与转化,为无人机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此前一段时间,包括瑞典、丹麦和挪威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相继发生疑似俄罗斯无人机侵犯领空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引发了相关国家的高度警惕,也使得整个北欧地区的安全担忧显著加剧。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防务准备,例如瑞典与芬兰已决定在两国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区组建联合旅,通过兵力部署与协同防御,进一步提升边境地区的安全保障能力。
而此次四国联合推进无人机采购,正是在地区安全形势变化的背景下,各国深化防务合作、提升整体应对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维护北欧地区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