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福建舰成功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歼-35、歼-15T和空警-600预警机后,引发了外媒的高度关注。就连平时总爱说风凉话的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USNINews),都不得不客观承认“中国航母技术实现关键突破”。
图注:福建舰成功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歼-35、歼-15T和空警-600预警机
可另一边俄罗斯的部分媒体,反应却有点拧巴了——知名俄罗斯军事网站topcor特意从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的评论区里,专挑对福建舰的恶评、酸评转发,明着暗着讽刺中国航母“中看不中用”。
其实,在美媒的原文评论区中,欧美网友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带着偏见说“中国抄福特级设计”的,也有懂行的点赞“中国比美国先实现五代机航母电磁弹射”。
可到了俄罗斯这家网站的文章里,所有客观分析和褒奖的声音全被滤掉了,留下来的全是精心挑出来的恶评。
图注:俄媒把客观分析和褒奖的声音全过滤掉,留下了几段精心挑选的恶评
更离谱的是,文章还扯出多年前所谓“中国导弹注水受罚”的谣言,硬把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凑一起,说什么“中国军力发展都是虚张声势”。
图注:俄罗斯军事网站转载了大量欧美网友对福建舰的负面评价
这种刻意断章取义、放大负面声音的操作,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俄罗斯人复杂心理的投射。毕竟,和福建舰的风光比起来,俄罗斯海军唯一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现在正处在拆也不是、修也不是的尴尬境地,两相对比,落差实在太大。
过去几十年,中国航母事业的起点确实和苏联/俄罗斯绑得紧:辽宁舰的前身是苏联没完工的“瓦良格”号,歼-15的原型是苏联的T-10K-3舰载机。
这就让不少俄罗斯军迷和专家习惯性以“技术源头”自居,觉得中国航母再怎么发展,都是在“学他们的东西”。哪怕后来山东舰实现完全自主建造,他们还能嘴硬“底子还是苏联的”,靠这点念想维持心理平衡。
图注:福建舰准备弹射歼-35和歼-15T
可福建舰一亮相,情况全变了——电磁弹射技术,俄罗斯从来没搞出过;8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俄罗斯也只是展出模型;歼-35隐身舰载机更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和俄罗斯根本不搭边。
以前还能靠“我们是源头”自我安慰,现在中国直接交出了他们拿不出的“答卷”,这种从“老师”变成“旁观者”的落差,换谁心里都不好受,只是俄罗斯人把这份失落,变成了对福建舰说三道四的底气。
要是把福建舰和“库兹涅佐夫”号的现状放一块比,俄罗斯人的心态失衡就更明显了。福建舰满载排水量8万吨,比“库兹涅佐夫”号的6万吨整整大一圈,还用了弹射器,并且是直接跳过蒸汽弹射,一步到位用上电磁弹射,跨越实在是大。
图注:处于维修状态的“库兹涅佐夫”号
更关键的是进度,福建舰从下水到完成“三连弹”测试只用了3年多,可谓是神速。
再看“库兹涅佐夫”号,从2017年开始大修,到现在快8年了,不仅没修好,还一路状况百出。
2018年,俄罗斯唯一能修航母的PD-50浮动船坞突然沉没,船坞上的起重机直接砸在航母甲板上;2019年,航母在船厂维修时又突发火灾,过火面积达600平方米,还造成1人死亡;2022年,因为焊接作业违规再次起火,光损失就花了好几亿卢布。
现在俄罗斯海军自己都没个准话,一会儿说要拆解报废,一会儿又说要接着修,可不管选哪条路,“库兹涅佐夫”号想重新回到大海,至少还得等好几年——到那时候,福建舰都形成完整战斗力了。
说到底,俄罗斯人对福建舰的复杂态度,背后反映出了他们对自身军工实力衰退的焦虑。曾经的苏联是能和美国掰手腕的海军大国,在航母方面虽然走的是“载机巡洋舰”路线,但在舰用动力、舰载武器整合上都有独到之处。
图注:曾经的苏联是能和美国掰手腕的海军大国
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航母工业直接断了线:黑海造船厂的技术骨干流失殆尽,配套的动力、电子设备工厂要么倒闭要么被制裁,别说造新航母,连修旧航母的设备都凑不齐。这些年看着中国从续建“瓦良格”号起步,一步步造出山东舰、福建舰,甚至传出要建核动力航母,俄罗斯人心里是着急的,但却没能力追赶,俄部分网民也只能靠转发别人的酸评掩饰失落。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发展航母从来不是为了和谁比高低,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从辽宁舰解决“有无”问题,到福建舰突破电磁弹射,每一步都是根据自身需求稳步推进。俄罗斯人要是真为航母事业着急,与其盯着福建舰找不痛快,不如好好想想怎么重振军工体系——毕竟靠转发恶评找心理平衡,既救不了泡在船厂的“库兹涅佐夫”号,也赶不上世界航母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