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对华态度大变,挑了个靠近中国的会晤地,普京能接受吗?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泽连斯基对华态度大变,挑了个靠近中国的会晤地,普京能接受吗?

泽连斯基对华态度突然发生变化,还专门挑了个靠近中国的地点想要与普京举行会晤,这是在打什么算盘?这回普京能接受吗?

综合俄卫星社、观察者网、新华网的报道,泽连斯基9月23日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明确,愿与普京在中立国见面,例如哈萨克斯坦。

同日联大发言里,他提及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的作用,他说“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俄罗斯‘完全依赖’中国,如果没有中国,俄罗斯‘啥也不是’,但很多时候中国保持沉默”。

泽连斯基这次是绕着弯的指责中国,但是态度相较于之前几次发表涉华言论时明显软化了许多。这回先是试图拍中国的“马屁”,然后用非常温和的词——“沉默”来强调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

那为什么泽连斯基这次对中国的态度突然软化,还学会了尊重?另外泽连斯基又为什么要挑哈萨克斯坦作为两人会晤的地点?这个地点普京能答应吗?

8月22日,环球网称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参与乌克兰安全保障,直言“中国未阻止2022年冲突”,措辞里满是强硬。仅仅一个月过去,联大发言里的指责就从“追责”变成了不具尖锐指责的“沉默”一词,烈度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而选址哈萨克斯坦的背后多多少少也是有点讲究的,哈萨克斯坦不仅是中国的第三大邻国,也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地。

泽连斯基显然摸准了这一点——既用温和指责保留对西方的交代,又用贴合中方主张的选址释放示好信号,试图让中方更主动地介入调解。毕竟在西方援助渐显乏力的当下,中方的劝和声音分量不轻。

对俄罗斯的试探也藏着小心思。俄方此前多次提议泽连斯基赴莫斯科谈判,都被乌方以 “预设投降” 怼了回去。

这次选哈萨克斯坦,等于找了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缓冲带”:这个国家是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成员,表面上算俄的“自己人”,能帮泽连斯基避开“向俄妥协”的国内舆论压力。

更深的算计在于平衡美国的诉求。泽连斯基发声当天,特朗普正在筹备“普泽会+三方会谈”。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更像是对美国调解动作的回应。

保留“指责中国”的姿态,是为了向西方证明“忠诚”,怕被贴上“对华妥协”的标签;而态度软化和选址倾向,则是为了撬动中方力量,帮特朗普的调解“搭把手”。毕竟美国现在急着推动停火,乌方顺着这个势头做动作,才能稳住西方的援助管道。

但普京这边的态度,早就把底线亮得明明白白。佩斯科夫也对此回应称,不经准备的“普泽会”注定失败。对俄罗斯而言,选址好不好、泽连斯基对华态度变不变,都不是核心问题。

真正的门槛有两个:一是乌方得拿出实在的谈判准备,而不是光喊着要和普京谈;二是领土问题上得有让步,俄外长拉夫罗夫8月就明说“承认四地入俄”是底线,可泽连斯基只敢说“领土问题仅与普京谈”,半句不提妥协。

再看中方的立场,在9月2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对泽连斯基的回应称,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向光明磊落。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中方就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有关各方对此是清楚的。

这说明中方并不会因为泽连斯基说两句好听的或者是态度软化,就会动摇自己的态度,中方在俄乌冲突期间没愧对俄乌任何一方。

所以,泽连斯基的这套组合拳,看似兼顾了中、俄、美三方,实则全是表面功夫。对华示好没触碰到中方“劝和不站队”的核心,对俄试探绕开了领土和诚意这两个关键门槛,对美呼应也只是顺着特朗普的节奏走个过场。

哈萨克斯坦的选址再巧妙,对华态度再温和,终究解决不了俄乌谈判的根本矛盾。只要乌方不拿出实质的让步信号,不回应俄方的工作组提议,普京就不可能点头赴会。这场看似巧妙的外交操作,终究难以撬动实质谈判,大概率还是会沦为一场无人买账的表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