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航空展还没正式开幕,就凭一张照片火遍了军迷圈。开展前几天,有网友在现场拍到一架歼-20隐形战机,机身上的编号一曝光 ,立刻引发全球军迷和媒体热议——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直接确认:中国空军歼-20的装备数量,已经突破300架。
从照片上能清楚看到,这架歼-20右侧垂尾印着“63106”,机头旁还有“CB10300”的标识。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CB”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批次代码,“10”代表第十批生产,“300”就是总产量第300架。
简单说,这是第十批量产的歼-20,也是咱们正式列装的第300架隐形战机。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300架还只是“保底数”。因为亮相的这架是歼-20基本型,而中国空军早就开始装备更先进的歼-20A和双座版歼-20S了。歼-20A在雷达、航电和武器系统上做了大幅升级,空战能力更强;歼-20S能协同作战,还能指挥无人机,让战术更灵活。算上这些升级型号,歼-20的实际总数只会更多,而且量产还在加速,未来几年数字还会快速涨。
说到五代机,难免要和美国比一比。美军的五代机主力是F-22和F-35。F-22是美军最早的隐形战机,2005年就服役了,但因为成本太高,生产线早就关了,总共就造了187架,以后也不增产了。
F-35是现在美军的主力,产量比F-22多得多。据美国国防部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数据,到2025年,F-35全球交付量超1000架,其中美国空军装备了约600架(包括F-35A/B/C各型号)。这么算下来,美军五代机总数大概787架,比咱们300架歼-20多不少,表面看优势很明显。
但真要比高低,不能只看数量。真正的较量在生产速度、技术升级和作战效能上,而这几方面,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甚至有可能反超。
先看生产速度。这些年中国航空工业进步太快,歼-20的生产线早就进入稳定高效的阶段。从最初试生产到现在突破300架,量产速度一年比一年快,加上歼-20A和歼-20S的加入,生产流程还在优化。
更关键的是,国产WS-15发动机慢慢列装了,这会让歼-20的机动性和性能再上一个台阶。照这趋势,未来几年歼-20年产量可能突破100架,不光能体现中国航空工业的产能,还能让总数快速逼近美军F-35。
再看美国这边,F-35的生产正陷入麻烦。9月初,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出了份报告,说F-35的Block 4升级计划彻底拖了后腿——原本2026年要完成66项升级,现在推到2031年还不一定能搞定,成本还超支了60亿美元。这让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头疼不已。
更糟的是,F-35的生产速度还在变慢。供应链出问题、缺工人、技术卡脖子,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年交付量从高峰时的150架降到了100架左右,而且这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边是歼-20加速量产,一边是F-35减速,两者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除了生产速度,作战定位的差异也让美军的数量优势打了折扣。F-35虽然多,但设计上更偏向“多用途”,重点是对地攻击、收集情报,空战能力其实有限。而歼-20是重型双发隐形战机,专门为争夺制空权设计,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武器挂载量,都更接近美军的F-22。
现在歼-20A和歼-20S已经服役,中国空军的空战灵活性和协同作战能力会更强。而且歼-20还能和无人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配合,形成体系化作战网络——这在现代空战里太重要了。反观F-35,高强度空战里的表现本来就有争议,加上Block 4升级拖期,作战潜力更受限制。
从战略上看,歼-20的加速量产正持续重塑中美空军的力量平衡。十年前,美国空军凭借F-22与早期F-35的列装,在五代机领域同时握有数量与技术的双重绝对优势,这种差距曾是其空中霸权的核心支撑。
但如今,随着歼-20量产节奏不断加快,美军当年的压倒性优势已被逐步削弱,双方在五代机领域的实力差距正持续缩小——中国的五代机体系并非只有歼-20单一型号,还有歼-35,该机型已逐步成熟并进入量产阶段,将与歼-20形成“陆空+海空”的协同互补格局。
若后续歼-20能稳定保持每年100架左右的产量,再叠加歼-35的量产规模,按照这一发展节奏推算,未来5至7年内,中国五代机的总装备数量完全有望突破1000架,届时将基本追平并超越美军当前五代机的总规模。
更关键的是,歼-20和歼-35的生产成本更低,还没有F-35那样的供应链和预算问题。这意味着中国能用更低的成本保持高产量,慢慢抵消美军的数量优势。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动作。除了推进F-35升级,还在搞下一代战斗机(NGAD),想靠技术优势拉开差距。但NGAD现在还在早期阶段,成本高不说,进度也不确定,短期内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
综合来说,长春航空展开幕前出现的这架生产标识为“CB10300”的歼-20,不只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更对外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空军的五代机力量正在崛起,向美军的数量优势发起前所未有的挑战。
未来几年,歼-20的数量有望进一步逼近甚至超越F-35。等那一天真的到来,美军五代机的“数量优势”,恐怕就要彻底成为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