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军舰的朋友们都知道,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海军就在美国。美国依靠着二战时期在太平洋战场的“神级发挥”,一举成为世界海军届的“一代宗师”;特别是在航空母舰战斗群方面,更是无人能敌,二战时期就建造服役了140多艘大小航母,如今也有11艘核动力超级航母在役,堪称独步全球。然而,就是这样的“海军宗师”,却在近年来变成笑话频出的“海军松狮”,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要说清这件事情,就必须要从苏联解体的那年,也就是1991年开始说起。199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美国等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第二件事是苏联解体。为啥要说这两件事情呢?因为他们都对美国海军造成了深远影响。苏联解体,直接导致美国在全球大洋上再无敌手,拔剑四顾心茫然,就是对那个时期美国海军的真实写照。没错,失去了最大的对手,美国海军也一下子失去了发展的方向,眼看要进入21世纪了,美国海军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这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大的问题。
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似乎找到了答案。在那场被称为“第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的美国“军工科技大秀”中,美国海军除了朝伊拉克发射了几百枚巡航导弹,并依靠航母发动空袭之外,大部分的时间、大部分的人员,都处于在海上四处飘荡、无可事事的状态。什么驱逐舰、两栖攻击舰、护卫舰,都像是超级大号游艇,载着美国大兵们来了个“集体度假”。于是美国海军发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如何把战斗力,从海上向陆地延伸。
于是美国海军在海湾战争结束1年后的1992年,就提出了“由海向陆”战略白皮书。并且在1994年发布了详细具体的“前沿-由海向陆”作战理念(FFTS),将近岸作战和对陆支援作为美国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就这样,美国开始把海军建设开到歪路上,并且耗费了20年的精力,打造了一大堆无用的项目。
第一个无用项目就是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这艘造价30亿美元的驱逐舰,为了完成对地攻击的使命,甚至没有配备远程对空警戒雷达,排水量14000吨的当世最大驱逐舰,竟然仅仅具备使用ESSM先进海麻雀中程防空导弹的能力,其50公里的防空半径只能说是“聊以自卫”了。除此之外,该舰就只能使用2门155毫米舰炮和舰载战斧式导弹,执行对地打击的任务,功能十分单一。
第二个无用项目就是濒海战斗舰。这种传说中“可以随便更换任务包,完成扫雷、反潜、反舰、投送两栖小分队”的高速军舰,最后发现更换任务包实在是太难,于是就变成了各种任务的军舰各造若干艘,互相搭配使用。同时,这种诞生了“独立”级、“自由”级两个型号的舰种,以3000吨的排水量,获得了还不如中国054A护卫舰的战斗力,还让美国海军一口气退役了全部的佩里级护卫舰,实在是让人“憋不住笑”。
众所周知,美国海军的由海向陆战略最终失败了,留下了一地烂摊子。原因在于美国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992年的美国海军确实全球没有对手,并不代表21世纪依然如此。结果,就从2012年中国海军辽宁舰服役开始,中国在21世纪开始至今,建造了3艘大型航母、4艘两栖攻击舰、12艘055万吨级驱逐舰、38艘052D神盾驱逐舰、6艘052C神盾驱逐舰、100多艘现代化导弹护卫舰、数十艘先进的常规动力AIP潜艇和核潜艇(含建造未服役的军舰),让美国海军一下子就找到了压力,有了“奋斗的方向”。
最终,原计划建造30艘的DDG-1000驱逐舰只造了3艘,而原计划充当美军基层骨干的濒海战斗舰,也开始退役了。美国海军的战略也从由海向陆,先后迭代为空海一体战、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重返制海等新的概念,其预设的战场从近海区域,一步步向远洋退却,美国海军对未来战争的设想,也从“对陆地投送战斗力”,变为“打赢海战为先”。
然而,一个战略的推翻,一堆项目的重启,都需要时间。20年的时间已经浪费掉了,一代人已经白干了。如今的美国海军,老掉牙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还在一边退役、一边扛大梁;诞生了30年的伯克级驱逐舰,依然是唯一的远洋驱逐舰;新一代护卫舰FFGX星座级一直在推迟、还远未交付,美国还是没有护卫舰可用;新航空母舰福特级问题缠身,战斗力存疑,2号舰“肯尼迪”号和3号舰“企业”号工期一直延迟,4号舰“米勒”号迄今还未开建。2025年,调整中的美国海军又尴尬的宣布,所有的大中型军舰项目普遍延期2年左右,眼看美国海军开始使用下一代武器、并实现战略转型,就要等到2030年左右了。
可是中国海军会等他这么长时间吗?世界局势还会给美国留下多少发展机遇和空间?眼看着“一代宗师”美国海军,开始朝着“一代松狮”演变,真是令人又感慨,又令人开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