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8月14日,美国媒体《突破防务》爆出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2025年6月,在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战斗群与山东号航母战斗群于第二岛链、第三岛链进行联合军演期间,美国一家企业为美国海军打造的无人艇,在关岛西北约500多公里处与中国海军055万吨大驱“不期而遇”。从美国方面曝光的画面来看,中国海军055万吨大驱径直朝着美国无人艇驶去,最近距离仅有几米,美国无人艇甚至能清晰拍摄到055大驱的影像。
这一事件充满了戏剧性。美国企业事后查看录像才知晓,当时这艘无人艇正处于从美国本土圣迭戈港口测试前往日本的自主航行阶段,在长达20多分钟的时间里,它竟丝毫未察觉中国海军055万吨大驱的跟踪。而中国海军055万吨大驱凭借其卓越的隐身能力,悄无声息地靠近,如同幽灵般在太平洋上穿梭,将美国无人艇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这一场景,恰似大海茫茫中,巨大的西瓜发现了渺小的芝麻,而芝麻却对西瓜的存在浑然不知。
从战术层面分析,中国海军055万吨大驱的此次行动,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性能。作为隐形战舰,它具备出色的隐身能力,使得美国无人艇的报警系统形同虚设,未能触发任何警报。同时,在广袤的太平洋上,055大驱能够精准发现如此微小的无人艇,这无疑体现了其超强的感知能力。此外,055大驱庞大的载弹量也为应对各种潜在威胁提供了坚实保障。它就像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实力。
各方反应:不同视角下的深度思考
美国企业老板迈克·弗兰尼根在事件曝光后表示:“尽管中国海军055万吨大驱并未干扰美国无人艇,但整个事件引发了深思。”他提及在黑海和中东地区,无人艇作战频繁出现,包括自爆、爆炸袭击等,强调未来全球需考虑如何应对无人艇带来的挑战。他还举例称,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的水手必须应对乌克兰武装部队遥控的无人自爆艇,而乌克兰海军无需投入人员。在太平洋上,一艘价值25万美元的美国无人艇与一艘价值9亿美元的中国海军驱逐舰仅几米之遥,这种巨大的价值反差,凸显了无人艇作战的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然而,迈克·弗兰尼根的言论难免有“得了便宜卖乖”之嫌。中国海军055万吨大驱在关岛海域附近未捞走美国无人艇,并非没有能力,而是秉持着不引发冲突的原则,展现出大国海军的克制与担当。若将场景换至南海、东海,情况或许截然不同。中国海军有着强大的后盾,不仅有大量无人机支援,舰上还配备了730/1130近防炮、高射机炮等先进火力,以及众多光电、电子、雷达探测设备,战斗力远非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可比。
从无人艇的发展来看,它确实为小国海军进行海权争夺战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海军利用无人艇对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造成了重创,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无人艇在非对称作战中的巨大潜力。然而,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无人艇作战的深入思考。无人艇作战虽然具有隐蔽性强、成本低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容易被干扰、控制链路易被切断等。同时,随着各国对无人艇作战的重视,反无人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无人艇作战的效能将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