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京出访美国之际,乌克兰使用北约装备的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罗斯托夫州和布良斯克州,造成多名平民伤亡,这是作为对俄美会晤的战略警告。
(乌克兰使用北约装备,袭击俄罗斯3座城市)
1、普京专机刚起飞,俄3城爆炸火光冲天
据消息称,三座俄罗斯城市在同一天遭遇无人机袭击,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乌克兰精心策划的"欢迎仪式"——用北约装备给普京送上一份"大礼"。
库尔斯克州的居民楼被炸得面目全非,1人死亡10人受伤的惨剧让人揪心;顿河畔罗斯托夫市20座建筑受损,200多名居民被迫撤离;布良斯克州的村庄也没能幸免。更讽刺的是,袭击者用的都是清一色的北约装备,这简直就是在俄罗斯的伤口上撒盐。
乌克兰这招玩得够狠。选择在普京出访这个节骨眼上动手,明摆着就是要给俄美会谈添堵---用俄罗斯人的生命当筹码,向特朗普和普京同时发出警告:别想背着乌克兰做交易!
(乌军突袭行动,是对美俄会晤的战略警告)
但这场表演真的能达到预期效果吗?从军事角度看,这几起袭击除了造成平民伤亡外,对俄军战力几乎毫无影响。但从政治层面来说,乌克兰成功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便普京人在美国,乌克兰的无人机照样能飞到俄罗斯腹地。这种象征意义,恐怕比实际战果更重要。
2、“台面上拍桌子,桌子底下递纸条”
但泽连斯基一边高喊着“必须停火”“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容俄罗斯否决”,另一边却又悄悄通过英媒放风,暗示可能在领土问题上让步。
这种精分式的表演,恰恰暴露了乌克兰的困境——既想维持“绝不妥协”的硬汉形象,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没有西方持续输血,这场仗根本打不下去。
(泽连斯基试图展现强硬态度,来影响美俄谈判)
看看泽连斯基开出的谈判条件清单,简直像在点菜:停火、安全保障、北约成员资格……但问题是,俄罗斯凭什么答应?普京早就把话撂在那儿了——乌克兰想进北约?门都没有!这不是谈判,这是逼俄罗斯吞下战略毒药。
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嘴上说着“寸土不让”,私下却通过《每日电讯报》放话,暗示可以接受俄罗斯实际控制部分占领区。这种“台面上拍桌子,桌子底下递纸条”的操作,活脱脱就是弱国外交的经典写照。
3、乌克兰正在重演,17年前的悲剧
历史从来不会对小国温柔,看看格鲁吉亚2008年的遭遇就知道了——当萨卡什维利以为北约会在俄军坦克面前力挺他时,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今天的乌克兰,不过是把当年的剧本换了个主演重新上演。泽连斯基政府似乎还没明白一个铁律:在大国角力的棋盘上,小国的"宁折不弯"往往只会换来更惨烈的折断。
(小国强硬政策势必难以长久,泽连斯基态度出现软化)
普京早就看透了西方的软肋——他们可以给乌克兰送武器、搞制裁,但绝不愿意为了乌克兰和俄罗斯正面开战。所以俄军稳扎稳打,一边用导弹消耗乌克兰的战争潜力,一边等着西方援助疲劳症发作。
这种"钝刀割肉"的策略虽然难看,但确实有效。现在连德国都在偷偷减少军援,法国马克龙的口号越喊越虚,更别提那个整天吵着要"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了。
最讽刺的是战场数据:据俄国防部最新战报,俄军已控制乌克兰约18%的领土。而乌克兰所谓的"大反攻",去年打了半年只推进了不到20公里,却付出了近10万人的伤亡代价。这种交换比,放在任何军事学院都是妥妥的失败案例。但泽连斯基政府还在嘴硬,活像那个输光筹码却不肯离场的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