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俄罗斯考虑采购歼-35和电磁弹射器,打造4万吨缩水福建舰?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外媒称俄罗斯考虑采购歼-35和电磁弹射器,打造4万吨缩水福建舰?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当“俄罗斯准备放弃唯一航母”的消息传出来,叠加“库兹涅佐夫”号确实在船坞待了近十年,不见一点起色,大家很快认可了这个说法(也确实有“瓦良格”号在中国浴火重生,对比明显的因素)。不过,紧接着又有俄罗斯军事专家撰文,以“放弃唯一航母是绝大浪费”的理由,驳斥这一说法。而最劲爆的消息,则源自“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其在16日撰文称,俄罗斯海军正准备发展,比“库兹涅佐夫”号体型更小,更灵活的中型航母,而舰载机则有可能是歼-35。

▲这是比采购055更大胆的思路

文章援引《消息报》的说法,称俄罗斯海军认为“库兹涅佐夫”尺寸太大,维护成本很高,使用限制也比较大,再加上苏联时代的旧设计早就落伍,所以准备发展新一代航母。相比于早年动辄8万吨朝上、核动力推进的超级航母,新方案4万吨的排水量,确实更适合现在的俄罗斯。不过,起降模式目前仍未明确,文章只提到俄罗斯海军更倾向于F-35B的垂直起降模式,原因是“库兹涅佐夫”号的滑跃起飞使用体验不佳——对于苏-33这种重型舰载机而言,滑跃起飞确实不太方便。

▲平心而论,“库兹涅佐夫”号确实不太适合俄罗斯海军

至于舰载机,俄罗斯希望搭载2021年展出的苏-75中型机,结合苏联遗留的垂直起降技术,发展出类似F-35B的特殊版本,以缩减新航母跑道长度,控制吨位和建造成本——这似乎是俄罗斯海军内部“航母派”的期待。但《消息报》援引前海军军官的观点,认为也有可能“从中国获得歼-35、电磁弹射器和舰载预警机”,打造真正的中型满战力弹射航母。相比于垂直起降航母,电磁弹射对战斗力的加持更高,也更符合俄罗斯海军有限造价、最强战力的需求。

▲俄罗斯海军似乎更青睐“美利坚”这种两栖攻击舰

此外,俄罗斯航空工业虽然对苏-75信心满满,但现在连美国都只敢在同一时代,量产一款主力机型(为了支持F-47,美国国防部甚至将舰载版F/A-XX无情冻结),很难想象俄罗斯能拿出足够的资源量产苏-75——从更现实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将这些资源用在苏-57身上,将其彻底完善的收益更高。相比之下,歼-35不仅拥有灵活的中型机身,而且已经开始量产,理论上俄罗斯完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到,这可比研发苏-75的成本和风险低多了。

▲苏-75到目前为止都只是空壳子

来自俄罗斯智库的技术报告认为,歼-35最大起飞重量28吨,可以搭载四枚霹雳-15(要是搭载最新研发的弹翼折叠版本,则是六枚)和两枚霹雳-10,完全可以作为穿透型空战核心装备来使用。此外,歼-35也和F-35一样,凭借搭载的先进传感器、雷达和航电设备,承担“空中指挥官”的作战职责,以协调其他战斗机、无人机,甚至是军舰和导弹联网作战。这也是雷达、航电发展乏力,连累信息化作战体系至今依然不健全,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尴尬的俄罗斯空天军,目前最欠缺的。

▲歼-35和F-35确实是各有千秋

当新航母选择的主力舰载机是歼-35,其又没有垂直起降型号,滑跃起飞既不受俄罗斯海军青睐,也难以在4万吨航母上应用,自然就衍生出采购电磁弹射器的需求。不过,这份理论上成立的规划,仍然有两个严重问题:一、尽管4万吨航母成本要低不少,但各子项目加起来也得近百亿美元,这对于精力主要集中在核潜艇身上,水面舰艇只能获得极少资源的俄罗斯海军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二、就算能挤出这笔费用,俄罗斯造船工业也没有建造4万吨航母的能力,其现在就连5000吨护卫舰的量产都捉襟见肘。

▲5000多吨的22350折腾20多年也就服役三艘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份航母发展新规划,不如说是看到“库兹涅佐夫”号和辽宁舰的巨大差距,又眼馋福建舰取得的巨大进步,在看似合理的范围,为俄罗斯海军勾勒的不现实梦境,就像10多年前,国内对T-50的期待一样。只不过,现在歼-20已经远远超过T-50的继任者苏-57,而俄罗斯的航母梦可能真的没有希望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