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不许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否则就要对中方施加严厉制裁。中方如何回应这一赤裸裸的威胁?北约为何要将矛头对准中国?
综合各路媒体报道,特朗普日前对俄乌停火定下了一个最后期限,宣布如果50天内无法达成俄乌和平协议,美国将对购买俄罗斯出口产品的国家征收二级关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随即附和了这一言论,并对此做了点名道姓的补充,称巴西、中国和印度需要重新评估与俄罗斯的合作,三国继续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可能会受到严厉的“二级制裁”
从以上发言来看,特朗普似乎想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结束这场延宕了三年半的俄乌冲突。但如果俄乌冲突真的这么容易解决、美方施压与制裁真的有用,那这场冲突早就应该结束了,不至于拖延到今天。
面对北约的威胁,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称,重申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希望各方能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进一步营造氛围,积累条件,多做有益于劝和促谈的事。
中方这一回应无疑指出了解决俄乌冲突的关键,但美国与北约恐怕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接下来一段时间仍然会我行我素地推行他们那套施压与制裁的手段,哪怕这种做法已经被俄乌冲突的进程证明了不可行。究其根本,敦促俄罗斯早日停火和对中国、巴西、印度三国施压,在美国眼里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美国正与中印巴三国就关税问题进行博弈,而加征“二级关税”显然是美国手里为数不多的筹码之一,特朗普当然要找个机会打出去,以在关税谈判中博得一点优势。
而这样做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特朗普似乎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举例来说,印度近年来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获得价格优势,俄油已占印度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果西方的新一轮制裁落实,印度国内经济必然遭到冲击。实事求是地讲,这是触及印度经济发展的大事,而特朗普未免有些拿它不当回事了。
当然,这种一拍脑门想出来的施压措施,过去几个月特朗普已经让外界见识过多次了,最终能不能落地还得看各方的博弈,不能排除特朗普事先放出消息以便“威逼利诱”。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对特朗普的态度实在太过谄媚。
之前他私下里称呼特朗普为“爸爸”,把这位美国总统哄得很开心,结果这次访美时又对特朗普的加税计划表现出不加犹豫的支持,并称欧洲国家将筹资为援助乌克兰提供包括防空系统、导弹和弹药在内的武器装备,目的是让乌方在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但问题是,俄罗斯为什么要参加一场明知道乌方占据了“有利位置”的谈判?如果真想促成和谈,欧洲国家首先应该不偏不倚地向俄乌两国传递自己的态度,而不是一边呼吁和平与和解,一边加紧武装乌克兰。
从中不难发现,俄乌冲突之所以延宕至今,欧洲国家那种并不公正的立场是一大诱因。如果欧洲不改变这种态度,俄乌谈判恐怕仍将遥遥无期。如果还要让冲突外溢,波及中印等无关方,美西方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将远超他们的预期。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