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染血军神利瓦莱
▲列强都来伺候我
最近,印度空军又来了一出“买不下,租总行吧”的操作:一边从美国通过Metrea公司租来了老旧的KC‑135加油机,一边正跟法国谈判租赁一架A330‑200多功能加油机(MRTT)– 都是湿租,也就是说租的是飞机+机组+维护,印度人只管付钱。都是加油机,在功能上也有区别:KC‑135主要用于训练和空中加油勤务,而A330MRTT则是牛逼平台,能加油还能运货和救伤,法国明年都没了KC‑135,都靠MRTT了。
把故事背景捋一捋。印度空军目前只有六架Il‑78MKI老加油机,都是2003–04年入役,可用率不足50%,远低于目标的70%,维护配件短缺各种毛病,导致机队随时都翘辫子,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尤其今年五月对巴作战,深度打击和拖时间任务明显感觉不够“续命能力”。 更关键的是,伊尔-78只支持软管加油,不能给印度手里的大宝贝——P-8I海上巡逻机加油,虽然名称上写着海上巡逻,对印度而言这就是全地域的战略侦察机。
租飞机其实还挺划算:省了买断钱,也省了培育机组和维护体系的麻烦。KC‑135的湿租合同包括机师和维修团队,六个月内系统上线;A330MRTT租期预计三年,法国乘组和后勤都过来。省钱?暂时是。但这只能叫“临时续命”,而不是实打实的能力提升。
说重点:KC‑135虽然老,但至少能飞,能培训;A330 MRTT可谓“把油和眼都给补齐了”:燃油量111吨,软管加油+硬管加油两套系统,兼容印度机队主力,还能拉货救伤。相比之下,Il‑78只能软管加油,效率短板明显,兼容性也差。租来了这两架,最显著的改善是:P-8I的航程得以大大增强 ,可以在印度洋更大海域展开巡逻,也能在中印边境地带保持更长时间的巡航侦察。但是这种强化并非随时都有、全员都有,你就俩飞机,当然是部分时间支持个别飞机了。
再撸下这个核心观点:印度空军一门心思买战斗机(虽然也很糟糕了),辅助机型一直严重拖后腿。运输机、加油机这类后勤保障投入太少,自主采购计划拖延多年。虽然2018年已出18架加油机招标文件,HAL还签了几架波音767改装协议,但预算局觉得贵就卡上不批。最终,租了两架,临时解燃眉之急,但战略短板仍在。
租了偶尔用几架海外机组飞机,能训练和应急。但印度空军还没建成熟的加油机飞行员培训体系、维护补给链,能力属“借来用”,不是“自己能用”。如果明年这时候再打一架,租来的两架飞机会参战吗?美国和法国来的飞行员和后勤肯定会拒绝。长期看,战斗机打仗对燃油依赖强,怎么搭载导弹+机载雷达能力,离不开稳定的空中加油支持。没有本国加油机的核心作战体系,整个空军打仗只能靠前线机场出动和高周转速度来维持战线,在生存能力和战力保持上非常不利。
你问我是不是怕花钱?坦白说,租一架A330MRTT和KC‑135成本连不上买六架MRTT或KC‑46的零头。MRTT一架就1.5–2亿美元,六架6–12亿美元那概念。而租赁,几千万美元的运转费就搞定。但这钱只买能力当“租界”,时间一长租金还得付,未来又得买新飞机,反复买租,不比直接买稳定。节流不算节,是拖延。
印度未来如果希望成为能与中国对抗的有力空军,就势必需要数十架乃至上百架的大型加油机,而根据印度当前的规划与奇葩操作来看,未来10年甚至20年,其加油机队伍恐怕都很难突破10架,根本无力支撑大机群的远程机动作战,在空战行动中面临巨大的地域局限性。
总结一下:印度空军执着于战斗机的阵容更迭,但辅助保障——加油机、空中补给能力跟不上。腿短眼光也短,不自造能力,靠租的“弹簧鞋”上战场,战机跑不了多远。未来要想真提升空中反应与远程作战能力,得赶紧自建加油机部队:训练、维护、采购上硬补一把;依靠租赁只是治标不治本。现在这种“花拳绣腿”状态,最怕关键时候拿不出真货被打脸。印度再不改善,下一次恐怕要输的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