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终究还是先下一城,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迎来结局,哈马斯选择让步,接受美以两国提出的停火条件,而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瞅准下一个目标,刚刚熄火的以军,现如今已经蓄势待发,一向力挺以色列的美国,这次会给面子吗?
中东形势又有变化,7月4日,哈马斯表示愿意正式接受为期60天停火及人质交换的新框架协议。
这个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方互换人质、后续的谈判机制如何设立、永久停火如何达成等议题,一旦框架得到认可,后续还要继续进行谈判。
虽然哈马斯与以色列尚未就具体执行细节达成一致,但双方对协议的结构基本认可,也就是说,二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大。
实际上,这项停火框架协议是由美国牵头,埃及、卡塔尔等调解方共同参与制定的,这其中包含偏向以色列的内容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而美国这边也给出了时间线,特朗普对此表示,哈马斯已经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他估计停火协议框架会在下周达成。
但是这种框架协议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恐怕还要打个问号。今年1月份,哈马斯就曾和以色列达成过一份停火协议,但没多久以色列就再次对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那份协议也就成了废纸。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双方谈判过程中的分歧在于,哈马斯要求协议必须以永久停火为目的,但以色列拒绝作出承诺。这一次如果双方顺利签署新的框架协议,后期还是要继续就停火问题进行谈判,双方的分歧很可能依然会延续下去。
但不论未来谈得如何,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而且近三个月以来,以色列持续不断在加沙地区实施军事行动,导致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食品、药品、日用品等物资严重匮乏。
而更令人发指的是,根据相关披露,由国际社会组织的人道主义物资分发点,竟然成了以军袭击巴勒斯坦平民的“陷阱”。
联合国方面4日对外明确警告称,已记录到至少613起事件发生在这些人道主义点附近,其中有509人在由美以两国支持的分发点附近遇难。
饥饿在加沙不断上演的同时,伤病也随之而来。按照加沙的医护人员的说法,每天都有数十甚至上百的受伤平民被送往附近医院,可由于物资短缺,这些医院已经难以正常运转。
世卫组织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流血事件还在不断发生,人命在这里甚至还不如一袋面粉。
或许正是在这种人道主义灾难的压力下,哈马斯还是选择接受了新一版停火框架,但以色列对此似乎兴趣不大,而且又盯上了新的目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调,即便实现停火,加沙地带也不能有哈马斯的存在,甚至誓言要消灭哈马斯,双方不同的诉求会为后续实现停火造成很大的困难。
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背后的一些官员,在7月2日签署了一份请愿书,提议内塔尼亚胡政府要在以色列议会6月27日夏季会议休会之前,立即吞并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领土。
这种荒唐的提议,立即得到了以色列政府内部的多位部长级官员的赞成,并表示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管理局随时准备遵守政府命令,建立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
实际上,巴勒斯坦主要由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组成,以色列于1967年从约旦手中夺取了约旦河西岸,但从未正式吞并,以色列此后便开始在这一地区大量兴建定居点。
而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使该地区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巴勒斯坦若想建国,很难在这里获取“连续的”土地,如果以色列选择动手,实际上是在进一步降低“两国方案”实现的可能性。
而值得注意的是,内塔尼亚胡即将于下周赶往美国,与特朗普进行会晤,而特朗普一向希望以色列能够在加沙地区停火,在此次会面中,或许会进一步施压内塔尼亚胡,要求其推进停火协议框架的谈判。
但现在以色列又有了新的目标,盯上了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对于现在的特朗普而言,估计很难继续支持内塔尼亚胡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