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巴黎航展观察系列中,我们主要聚焦欧洲国家的“再武装”。同时有声音预言,欧洲国家对防务自主的“焦虑”将导致欧洲的创新技术资源被挤占,即担忧欧洲航空业放缓对航空新技术的探索。目前来看,这样的预言尚需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来观察。
2025年巴黎航展上,空客的参展阵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图为6月17日,空客的PleiadesNeo卫星拍摄的航展现场该公司室外展台的卫星照片。这也体现了空客集团的业务之全面,从民到军,从航空到航天等。
向速度进军,新一代直升机的技术方向
不过,在2025年的巴黎航展上,我们依然看到了一些新技术在闪耀。
比如“动静皆是风景”的空客Racer复合直升机,它是在X3的基础上推出的新型号,特色的箱形机翼翼尖处配备推进式螺旋桨,能够为巡航飞行提供大部分推进力,同时也用于抗扭,提供平衡旋翼产生的反作用力矩和控制直升机转弯。
Racer的巡航速度超400千米/时,已在试飞中创造了240节(444千米/时)的速度纪录。而它的设计目标是比同级别(7—8吨级别)的传统直升机减少约25%的燃料消耗,噪音比传统直升机低30%。
Racer的箱形机翼在巡航飞行中产生约50%的升力,并采用了轻量化的金属—复合材料机身。从这个角度还可以看出其后机身是非对称横截面轮廓,该设计旨在优化悬停性能。
作为欧洲直升机的“速度之王”,Racer也在为新一代军用直升机技术探路。
在北约的下一代旋翼机(NGRC)项目中,空客将与西科斯基、莱昂纳多展开竞争,角逐这一21世纪20年代的超级大订单。该项目计划换代1000架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此前,空客曾表示NGRC的竞标方案不会是Racer的军用版,但在Racer上验证测试的技术会应用到NGRC上。按照NGRC项目计划,今年9月这三家企业要向北约提交NGRC概念研究。而巴黎航展上空客的直接竞争对手西科斯基也带来了S-97“突击者”,正寻找欧洲合作伙伴来联合竞标NGRC。
巴黎航展并不是Racer的首秀,去年的范堡罗航展已有亮相。该项目也是欧洲内部合作的典型一例,有来自13个国家的40个合作伙伴参与其中。
这也就基本预示着,新一代军用直升机将迎来技术性变革,高速将成为关乎代际更新的硬指标。
但跨越传统直升机速度上限的“高速化”,影响必然不至于一款型号,而是将影响到所有与之配合、并且有技术同源性的旋翼机产品上。显然,这种技术迭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飞得快的NGRC,也需要与之配合,为之进行战场掩护、火力护航的武装直升机也同步实现高速化。
此外,新一代直升机的用途各有不同,或运输、或攻击、或反潜等,尽管在复合构型上会有所差异,但最终都可能要实现直升机的高速化。
2024年7月,空客发布的NGRC概念图显示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经典的主旋翼+尾桨布局,尾部有着推进式双螺旋桨,还能同时与武装多旋翼无人机协同作战。
新技术的未来,前路很长多冷静
可以肯定的是,新一代军用直升机的“高速化”,以及相关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普遍应用,以及随后对部分传统直升机的换代,这一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
这样的规律也适用于今天全球民航业正在酝酿的技术升级——尽管2025年的巴黎航展,从行业媒体的报道数量和话题热度上来看,“防务热”似乎盖过了民用航空产品的热度。
目前属于美国一线的eVTOL厂商的贝塔技术公司在本届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了其Alia eCTOL飞机。该公司在电动飞机的开发路线是相对稳健的,先固定翼后复合翼,先货运后载人。
但不论行业的老牌航空企业,还是新兴的初创企业都没有缺席这场“最大航展”。氢能、电推进、混合动力、绿色航空、eVTOL等近年来的热门新技术一个不少,新产品的首次发布、签署合作协议、签意向订单等报道也纷至沓来。
只是,这些“新”品,对于业界和公众来说,都不再有一眼记得住、忍不住赞叹的惊艳感,甚至观众都会暗自忖度,它们离应用到底还会有多远的距离。
巴黎航展上的中国eVTOL企业亿航。据悉,亿航的产品迄今已在19个国家/地区执行了6万多次飞行。
例如,电动力航空领域,近年来可以说是“烈火烹油”,不少行业巨头的高管和技术负责人纷纷出走创业,也涌现了一批新创企业。而在布尔歇的舞台上,至少有十几个eVTOL和电动飞机的制造商以及配套的航空电池、电推进技术的公司争夺着稀缺的关注。
它们好似这场行业“绿色”变革、蓝海经济中的“过江之鲤”,但谁也没有办法预期,最终是谁能收获更多关注、更多曝光和更多投资,并迎来最终的“龙门一跃”。
在媒体报道中,贝塔、Joby、阿彻Archer、Eve、Wisk等一线eVTOL企业还算耳熟能详,但更多企业名字则算得上“寂寂无名”。
冷静来看,巴黎航展上民用航空的一些“新”,尚属星星点点,尚需时间、耐心和成本的堆积。
毕竟,布尔歇这个舞台已给大家呈现了如下现实案例:上一届巴黎航展上占据头条热度的两家eVTOL企业,宣传要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试运营的Volocopter已经在去年底破产并被收购;而另一家参展企业百合(Lilium)则已经宣告破产。
图中的这家公司VoltAero,行业媒体之所以对其多了一分关注,原因在公司创始人让·波蒂(Jean Botti)身上。他曾任空客集团的首席技术官,并在空客主导了如E-Fan全电动飞机等创新项目。
民用航空制造业受困于产能和供应链
与上述的“新”相对的,是略显“传统”的商用飞机。
在巴黎航展上,空客和波音分别给出了这样的预测:空客预计未来20年需要43420架新飞机;波音则预测单通道飞机将持续增长。
而另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巴航工业,则预测称未来20年支线飞机(150座以下)的需求量是8720架喷气式的、1780架涡桨式的。
不论军机还是民机,其大规模工业生产都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产能提高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产能爬坡期,需要供应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本届巴黎航展,这三家都有好消息,屡获订单。而一次次客户签约、花团锦簇的场面背后,也留下了这样的疑问:全球的航空运输业将如何应对国际地缘冲突和震荡?一些中东地区的航空公司是否在业务布局上,留足了调整的空间?从空客和波音的积压订单量来看,航司等买家的订单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提货呢?如果5年无望,那是10年、20年还是要30年以后?空客和波音,还需要多久才能再现几年前的高产能,何日才能“挣脱”近年来老生常谈的供应链桎梏呢?……
这便是2025年巴黎航展谢幕后,留下的回响。
文案:郑宇航
排版:蓝风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