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败仗的印度很不甘心,上游的大坝又开始准备了。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用数亿人的生计威胁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了停火协议,但事情还没完。印度外长苏杰生的一番话,让刚刚出现降温的局势再次有变紧张的迹象。
【印度外长苏杰生】
他表示,《印度河河水条约》目前仍处在搁置状态,想要情况出现改变,就要看巴基斯坦什么时候以“可信且不可逆转”的方式结束“跨境恐怖主义”。
苏杰生的这一表态意味着,即便签署了停火协议,印度仍然在用水资源掐住巴基斯坦的喉咙。
这就要说到在上世纪60年代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简单来说,由于印度处在水域上流,因此在事实上占据优势地位。发源于中国的印度河则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河流,水资源也关系到巴基斯坦数亿人的生计。
因此,双方在世界银行的牵头下,用一份条约对水资源问题进行了平衡,避免出现危及人道主义的情况。
多年以来,虽然印巴之间恩怨不断,但《印度河河水条约》在此前都没有被中断,因此也被视作印巴关系的“底线”之一。
【苏杰生表示,《印度河河水条约》仍在暂停】
然而,随着莫迪政府上台,他们开始多次用水资源威胁巴基斯坦。在本次的印巴冲突中,印度更是暂停了《印度河河水条约》。
印方的这一做法,也是外界认为本轮印巴冲突与之前不同的地方之一。
莫迪政府会选择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利用一下这张手上这张“威胁牌”。印度“断水”,会直接导致巴基斯坦河流水量下降,影响到一般民众的生产生活。而如果印度在积蓄了一段时间后再集中“放水”,则可能直接在下游引发洪涝灾害。
正所谓水火无情,印度在水资源上动手脚的做法,对巴基斯坦造成的破坏很可能是难以估量的。因此,说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为过。事实上,印度已经开始这么干了。
同时,这或许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强烈反对更上游的国家修建水利设施。由于印度人是真敢这么干,所以他们也担心其他国家,用这一套来对付他们。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处大坝】
如果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斗还在持续,那么印方的这一做法,还可以视作对巴基斯坦的一系列反制之一。然而,在印巴已经签署停火协议的现在,印度却没有恢复《印度河河水条约》。
毫无疑问,至少在印度看来,事情还没完。
一方面,在印巴这次的军事交锋中,印度实际上落入了下风。虽然莫迪政府明面上不承认此事,而且大有“丧事喜办”的意思,但实际情况如何,印度高层心里不会不清楚。
而在双方已经停火、军事打击窗口迅速缩小的情况下,动用其他手段“找回场子”,很可能成为新德里认可的一种方式。
通过遏制水资源,印度能向巴基斯坦传达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军事上的一时胜败,不一定等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真的分出了胜负。在其他领域,印度还有“牌”可打。
【莫迪政府并没有“认输”】
苏杰生就恢复《印度河河水条约》开出条件的做法,显然有想借此“扳回一城”的打算。
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更危险的可能性,那就是莫迪政府不排除把遏制水资源,作为针对巴基斯坦的常态化举措。
毕竟有第一次难保没有第二次。印度这次如此轻易地就能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下一次又会怎么做呢?最糟糕的情况是,在未来,只要印度觉得不顺心,就会用水资源来威胁巴基斯坦。
要知道,莫迪可是已经说出了“印度的水资源将为印度而流”“水和血不能并存”这样的话。
然而,利用水资源遏制其他国家的这种做法,无论只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打算,都是在挑战现代文明的下限。
【印度利用水资源遏制巴基斯坦的做法严重不妥】
国与国之间有分歧、矛盾都很正常,有时候也会演变成更严重的冲突。但如果试图主动给对方造成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则是各方都不能接受的。
印度在国际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国家,这样的做法势必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反而不利于印度成为他们口中“有声有色”的大国。
只不过,对于一些理性的话语,如今越发极端的莫迪政府估计是听不进去的。
而印度的这一做法,也引发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巴方从一开始就强调,印度限制水资源的做法不可接受,巴基斯坦将以军事手段进行回应。巴外长在停火后也强调,如果水资源问题未能解决,将等同于“战争行为”。
很显然,虽然印巴签下了停火协议,但局势远没有到彻底稳定的程度。任何一点火星,都有可能再次引爆局势。情况之后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很大程度上要看印度能否冷静下来。不然的话,南亚不排除迎来新一轮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