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6日,路透社报道称,乌克兰国防部官员在美国华盛顿提出了最新的军事需求清单,其中不乏价格昂贵的高价值装备,特别是“非常前沿的敏感高技术装备”。
这些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萨德”) 防空系统、F-18战斗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MQ-9B察打一体无人机、C-17运输机、C-130运输机、“黑鹰”直升机等。
目前尚不清楚乌克兰的这些需求有多少能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以及将在何时部署到位。
多国“合谋”下的冲突现状
从2022年2月爆发,俄乌军事冲突已经持续了接近两年。目前战场形势处于胶着、僵持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形势或许经过了刻意设计和权衡:
美国和欧洲国家可能希望通过调控军事援助等一系列手段,诱导俄乌冲突的走向,以求通过最低代价、更长久、全面地消耗俄罗斯战略潜力。
可以说,每一次军事援助的就位,都是西方国家在反复评估俄罗斯可能的反应后作出的。而其前提条件是保证战火不会外溢到乌克兰境外,不会引发俄罗斯与欧美国家产生直接军事冲突。
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依靠西方援助的隐身巡航导弹击毁了船厂中的俄军导弹护卫舰。
根据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乌克兰空军屡次使用防空压制和欺骗干扰战术:首先利用无人机和AMD-160MALD诱饵在高威胁区域吸引俄方防空系统火力,然后由挂载AGM-88反辐射导弹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进行掩护,经过特殊改装能挂载SCALP-EG导弹的苏-24发起打击,最后由隐身巡航导弹完成最后的突防,命中目标。
这使得俄军在港口防护方面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俄军难以从根源上遏制乌军从空中发起的进攻活动。而作为防御环节最末端的防空系统,漏掉几发导弹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
在持续至今的军事冲突中,除了“莫斯科号”是被乌克兰用岸舰导弹击沉外,俄军损失的较大吨位军舰大部分都是在港口停泊状态下被乌克兰空中力量击毁或击伤的——即使是通过自杀型无人快艇发起的袭击,通常也不能脱离无人机的支持。
不过,乌克兰获得SCALP-EG导弹的时间其实相当晚。而且英法援助该型导弹给乌克兰时也附带了数量和使用方式上的限制。这似乎暗合了俄罗斯无意扩大冲突面的意图:俄罗斯的国情并不允许其扩大冲突面、直接与提供该款导弹的法国和英国爆发正面冲突。
也就是说,在西方多国的“合力支援”下,乌克兰并不能及时、充足地获得符合其需求的各种先进装备。
根据乌克兰媒体的报道,前乌克兰国防部长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很早就曾表达了对THAAD“萨德”系统的需求;但截至目前,乌克兰不仅没有获得“萨德”系统,就连“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也仅有两套,分别由美国和德国提供。
“爱国者”与“萨德”都不够用
而就在乌克兰向美国提出最新的武器需求清单之后,12月7日,俄罗斯向基辅和乌克兰中部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远程导弹袭击,以破坏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
根据乌克兰政府12月13日发布的消息,他们将会在本月获得一套来自德国的“爱国者”系统,总数量增加到3套。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爱国者”导弹系统的实战表现评价颇高,宣称这套系统“有效击落了俄罗斯发射的高超声速导弹”,并击落了包括苏-34和苏-35在内的、位于俄罗斯领空内的5架飞机。而俄罗斯则坚决否认并驳斥了这些说法。
但不论以上争论的真相如何,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不论“爱国者”系统性能有多么优秀,在设计定位上,其有限的射程(40至90千米)和射高(24.2千米)决定了它更适用于保护有限区域内的特定目标。而以乌克兰的领土面积和重要目标数量,区区两三套“爱国者”系统是完全不足以满足其防空需求的。
“萨德”系统的AN/TPY-2机动雷达,采用X波段以提升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其设计上重点强化了针对细小目标和假目标的分辨能力。
“萨德”系统的X波段雷达针对中程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可达1000千米以上,导弹射程达到200千米,射高达到100至150千米。和“爱国者”系统相比,其探测和射击范围都更大,特别是针对弹道导弹类目标的拦截能力要强得多,而且它和“爱国者”有着良好的协同性和互操作性。因此对乌克兰吸引力极大。
“萨德”系统发射导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乌克兰在短时间内获得“萨德”系统的可能性不高。
“萨德”系统虽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部署,但绝大多数都是美军资产;真正的出口用户只有沙特和阿联酋两个国家。即使是在非战争的和平环境下,“萨德”系统由于其探测能力上的优势,也曾多次因其部署问题引发局部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冲突。
如果乌克兰获得“萨德”系统或者“萨德”系统被部署至乌克兰地区,这意味着其雷达探测范围将覆盖从乌克兰领土到俄罗斯莫斯科地区的中高空区域——这显然将迫使俄罗斯作出更大的反制和应对措施,这可能是现阶段的美国所不想面对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萨德”系统技术上非常敏感,造价和使用维护成本相当高昂,有财力且愿意购买、又能获得出口许可的国家很少,不仅全球美军基地的可用装置数量有限,产能也是大问题——对乌克兰来说,这意味着获得“萨德”系统也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
俄乌冲突未来走向如何,将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多股力量博弈。未来美国会如何处理乌克兰的军事需求清单,也会对战场走向产生直接的影响。
排版:陈奕煊
文案 | 摄影 :候知健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