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存在感的护卫舰为何越做越大?世界新锐护卫舰大盘点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没有存在感的护卫舰为何越做越大?世界新锐护卫舰大盘点

要说当代海军里哪个舰种的名称最名不符实,那一定是护卫舰。在传统认知里,护卫舰在水面舰艇等级列表上排名非常靠后,前面还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等一长串大型舰只。以排水量500吨为界,比轻型护卫舰更小的就要划归为快艇了。但当代大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8千吨,搭载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区域防空导弹,不但吨位尺度超过旧式的轻巡洋舰,战斗力也和现代驱逐舰相差无几。

现代护卫舰(Frigate)发端于二战初期,英国海军部为保护大西洋航线紧急订购了一批河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1860吨,比标准型驱逐舰轻约700吨,航速仅20节,着重加强反潜火力,最多可携带150枚深水炸弹。它们仅用于商船队护航或沿海反潜巡逻,不参与正规舰队行动。因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普通民用船厂就能批量建造,河级原计划建造30艘实际完工151艘,成为北大西洋运输船队护航的主力。

图片

> 奋力航行在北大西洋怒海中的加拿大皇家海军河级“佩内唐”号护卫舰

二战之后巨炮厚甲的战列舰已经退出舞台,不过直到70年代中期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的界线还是泾渭分明的,吨位和武器的配备档次拉得相当开,护卫舰在舰队中负责巡逻、警戒、反潜、护航、救援等次要勤务,就是一个打杂的角色。

下图是70年代航拍的意大利舰队,中间是满载排水量6500吨的“卡欧·杜里奥”号直升机巡洋舰,它的两侧是3800吨的火炮驱逐舰“不屈”号和3900吨的意大利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无畏”号,最外侧是2艘贝尔加米尼级火炮护卫舰,满载排水量只有1650吨。

图片

1975年服役的美国斯普鲁恩斯级是驱逐舰大型化的第一次实践,满载排水量达到8千吨级,比大部分60年代建造的欧洲巡洋舰还要大。相应的护卫舰吨位也水涨船高,佩里级满载排水量4100吨,和同期建造的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前两批次相同。

图片

> 1992年2月1日,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级“斯科特”号驱逐舰和4艘西班牙舰艇编队航行,“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左侧2艘分别是西班牙版的诺克斯级和佩里级护卫舰

到20世纪末,提康德罗加级和基洛夫级已成为巡洋舰的绝唱,除美国和俄罗斯海军仍然拥有巡洋舰外,护卫舰已上升为仅次于驱逐舰的舰队骨干力量。包括德国、荷兰、西班牙在内的很多传统海军强国因为规模萎缩、经费拮据,在旧式驱逐舰退役后不再建造驱逐舰以上舰种,护卫舰进而跃升为海军的一等主力。

2002年4月入役的荷兰七省级防空与指挥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到6千吨,率先实现了护卫舰的大型化、相控阵化和导弹垂直发射化,吨位、隐身性及作战能力远超以英国42型、法国卡萨尔级和意大利杜兰德·泽拉·潘尼级为代表的上一代欧洲防空驱逐舰。之后推出的西班牙巴赞级、德国萨克森级、挪威南森级等欧洲护卫舰都沿袭了这一思路,令护卫舰和驱逐舰之间的界限变得相当模糊。

图片

> 从左到右:西班牙巴赞级、德国萨克森级和土耳其巴巴罗萨级(MEKO 200型),它们都属于护卫舰,但吨位和尺度差别很大

2021年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进行印太巡航时因为兵力不足不得不向盟国借兵,阵中的荷兰七省级“艾弗森”号护卫舰和美国伯克级“苏利文”号驱逐舰一起担任航母贴身护卫的区域防空任务。英国自己的2艘45型驱逐舰和2艘23型护卫舰则完成了进逼克里米亚、护卫核潜艇通过苏伊士运河、先行进入南海等单独行动。这也显示出连英国舰队都得仰仗美荷军舰更加成熟可靠的态势感知和防空作战能力,而当时“艾弗森”号已经是服役16年的“老舰”了。

图片

> 为“伊丽莎白女王”号护航的“艾弗森”号护卫舰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各国海军又有一批新锐大型护卫舰服役或者开工建造,本文将盘点一番,展望护卫舰的发展趋势。

图片

丹麦伊万·休特菲尔德级

丹麦皇家海军的规模非常小,兵员3400人,吨位大于1500吨的战舰只有12艘,其中却有2艘阿布萨隆级多用途护卫舰和3艘伊万·休特菲尔德级防空护卫舰。它们布局相似,满载排水量都达到6600吨级,前者注重指挥控制和两栖运输,后者专职防空,先进的多用途理念和强大的火力使小小的丹麦海军成为北约北翼一支不可忽视的作战力量。

图片

> 上为阿布萨隆级2号舰“伊斯本·斯奈尔”号,下为伊万·休特菲尔德级2号舰“彼得·威勒莫斯”号

阿布萨隆级原先的舰级是开创先河的灵活支援舰,除了配备大型护卫舰级别的127毫米主炮、36单元Mk56垂直发射系统(发射ESSM中近程舰空导弹)和16枚捕鲸叉反舰导弹,还在飞行甲板下方设有占全舰长度一半的庞大多任务载荷空间,能够容纳75名指挥机关参谋人员和200人的加强连级陆战部队,携带的快艇和2架EH101直升机具备一定的立体化登陆能力。如果单纯运载车辆,它可以利用大型尾门跳板滚装运输7辆主战坦克和48辆军用车辆;更换部分模块后还能执行布雷、医疗救援等多种任务。

图片

阿布萨隆级身兼多能包揽了护卫舰、两栖运输舰、水雷战舰和医疗舰的全般角色,面对波罗的海诸国的小型巡逻舰艇可以凭借自身的强大火力直接投送重装陆战队,这样的能力在世界范围都是极为少见的。2020年阿布萨隆级被重新定义为护卫舰,近期开始加装拖曳声呐等反潜设备,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在2艘阿布萨隆级于2005入役后,丹麦海军又开始为老旧的尼尔斯·朱尔级轻型护卫舰寻求后继舰,承担舰队防空任务。为了节省开发经费,伊万·休特菲尔德级沿用了阿布萨隆级的基本构型,长度和宽度略有增加,因为取消了两栖运输要求和滚装甲板,吃水减少1米,满载排水量只增加了45吨。它采用全柴联合动力,安装了4台德国MTU 8000柴油发动机,最大航速达到30节(阿布萨隆级只有2台,航速仅24节)。

图片

脱胎于阿布萨隆级的伊万·休特菲尔德级舰体特别高大,干舷和上层建筑的高度都超过普通的护卫舰。为降低雷达信号特征,它进行了相当出色的隐身设计,全封闭舰艏,上层建筑采用多面体,前后桅和烟囱都进行了隐身修型。

欧洲几款新型雷达和作战系统都参与了该级舰的竞标,最终泰雷兹集团的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SMART-L无源相控阵远程三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组合而成的AAW防空套件战胜英国的桑普森有源相控阵雷达(45型驱逐舰主雷达)中标。这也是荷兰七省级和德国萨克森级的相同配置,因此三型舰的上层建筑“长得比较像”。APAR雷达使用间断连续波照明(ICWI)技术,可以同时引导飞行中的32枚半主动雷达寻的导弹,其中最多16枚可处于末制导阶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 从上到下按服役先后顺序依次为七省级、萨克森级和伊万·休特菲尔德级

这套欧洲作战系统已经在之前两型防空护卫舰上成功集成了美制舰空导弹,因此伊万·休特菲尔德级同样采用了32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标准-2中程舰空导弹,也具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潜力。Mk41数量和萨克森级相同,少于七省级的40单元,但后两者都拨出8单元以1坑4弹方式携带了32枚ESSM用于点防御,而伊万·休特菲尔德级另外安装了24具Mk56垂直发射管用于发射ESSM,整体防空能力介于七省级和萨克森级之间。雷达和导弹的高度通用性也令三国海军的主力防空舰在联合作战、后勤补给和改进升级等方面可以共享资源,提高效率。

伊万·休特菲尔德级在A、B炮位安装了两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机库顶部是一门厄利空“千禧年”单管35毫米近防炮,可发射AHEAD可编程炮弹。

图片

所有导弹发射装置都集中在舰体中部前后桅之间的导弹甲板,除了Mk41垂发系统外还设有4个StanFlex模块化任务载荷站位,包括2门主炮在内全舰共有6个站位。StanFlex模块的底座为一个3米(长)x3.5米(宽)x2.5(高)米的不锈钢集装箱,拥有统一的电气、通风、通信、排水接口,内部安装相关的机械、电气和支援设备,武器置于模块顶部,可兼容1座奥托76毫米炮、2座4联装捕鲸叉导弹发射架、1座12单元Mk48/Mk56垂发系统、1座双联装MU90鱼雷发射架或者水雷战。StanFlex模块可用15吨移动式吊车在码头吊装,更换模块只需半小时,经过系统测试后战舰可在数小时内完成部署准备。

图片

伊万·休特菲尔德级相对最弱的是反潜能力,仅配备了阿特拉斯ASO 94舰壳声呐、2座双联装MU90鱼雷发射架和1架MH-60R直升机。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预算,伊万·休特菲尔德级的武器大部分都来自于退役的尼尔斯·尤尔级护卫舰和弗莱夫菲斯肯级巡逻舰,其它设备也是能回收利用就不采购新品。因为采用模块化设计,舰体分段在劳动力更低廉的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分批建造,然后运回丹麦的欧登塞造船厂总装。

图片

> 排水量1450吨的尼尔斯·尤尔级轻型护卫舰捐献了主炮和捕鲸叉导弹发射架

极致的成本控制令伊万·休特菲尔德级的单价低至仅仅3.25亿美元,甚至比美国独立级濒海战斗舰的3.6亿美元还低,而两者的作战能力简直是天差地别。性能相仿的七省级单价6.8亿美元,萨克森级为7.9亿美元,低廉舰体设计和成熟技术装备带来的优异性价比令丹麦海军非常满意。

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如今也囊中羞涩,26型护卫舰的建造数量从13艘削减到8艘反潜型,另行采购5艘廉价版护卫舰补足缺额。为此巴布科克公司引进了伊万·休特菲尔德级的技术,开发出31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增长到7000吨,升级了雷达系统,武备基本相同,单价控制在3.35亿美元(2019年币值),还不到26型第一批次的一个零头(16亿美元)。其外销型号被命名为箭头140型,将为印尼海军建造2艘、波兰海军3艘。

图片

图片

法、意FREMM级

FREMM是法语“欧洲多用途护卫舰”的缩写,由法国海军集团和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联合研制,这是在完成两国各2艘地平线级防空驱逐舰之后紧接着再次携手建造海军主力舰艇,平均分摊研发成本,各自承担本国的造舰费用,分别在洛里昂海军船厂和里瓦特里戈索造船厂建造。

图片

> 伴随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地平线级(下)和阿基坦级(上)

FREMM采用模块化建造,全舰由10个舰体模块、6个上层建筑模块、2个桅杆模块和1个烟囱模块组成。因为法意两国的需求不同,相应模块的构成也不同,最终导致法意版本差异相当大,外观、尺度、吨位、设备都不相同,通用性只有25%,几乎看不出是同一型军舰,更准确地说是以共同设计理念分别设计建造的两个型号(地平线级的通用性高达90%)。

图片

法国版被命名为阿基坦级,长142米,宽20米,满载排水量6040吨。它采用平甲板船型,因为动力系统弱于贝尔加米尼级,飞剪艏的艏柱倾斜度更大,全封闭舰艏呈扁平状。上层建筑低矮简洁,内倾角度较大,前塔桅高度很低,和顶部的雷达基座融为一体,舯部安装了一具轻型单柱桅杆,烟囱也非常矮,舰体涂有雷达吸波涂料,拥有比拉斐特级护卫舰更优秀的隐身性能。

意大利版为贝尔加米尼级,长144米,宽19.7米,满载排水量6700吨。它采用长艏楼结构,上层建筑高大,粗壮的前塔桅高度是阿基坦级的2倍以上,且伸出多个平台形如宝塔,顶部的圆形雷达罩异常醒目,气势比阿基坦级雄壮很多,但隐身性打了不少折扣。

图片

两舰的动力系统略有不同,主动力都是1台通用电气LM2500+G4燃气轮机和2台2.5兆瓦推进电机(意大利版为可逆式,法国版不可逆式)。阿基坦级采用的是CODLOG柴电燃交替方式,配备4台德国MTU柴油发电机,16节以下的低速时燃气轮机不工作,仅靠柴油发电机供电,由2台推进电机驱动2副4叶定距桨;必要时还可以使用蓄电池驱动推进电机以获得极佳的静音效果;高速时由燃气轮机通过主齿轮箱和离合器直接驱动螺旋桨,可以达到27节的速度。其柴油发电机单独布置在底仓前部,远离主机舱,废气通过管道在水线处排放,降低了红外特征。

图片

其柴油发电机单独布置在底仓前部,远离主机舱,废气通过管道在水线处排放,降低了红外特征。

图片

贝尔加米尼级采用了更先进的CODLAG柴电燃联合方式,配备4台国产伊索塔·弗里西尼柴油发电机,柴油机的烟囱布置在主桅两侧。低速巡航时工作方式和阿基坦级相同,高速航行时燃气轮机并车和柴-电系统共同驱动5叶变距螺旋桨,因此贝尔加米尼级的最高航速能达到30节,而且操舰灵活性高于阿基坦级。

图片

阿基坦级在前桅顶安装的是泰雷兹集团研制的“武仙座”S波段无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旋转单面阵天线。它是地平线级驱逐舰EMPAR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低成本轻量化改进型,探测距离和多目标跟踪能力接近,但低空性能略差。

图片

贝尔加米尼级采用的是EMPAR MFRA C波段多功能雷达,为EMPAR的有源相控阵升级版,也是旋转单面阵,和“武仙座”相比发射功率更大,安装位置高,分辨率也更高。

图片

根据武备的不同,FREMM共分为3个子型号,法国海军建造了6艘反潜型和2艘防空型(外观完全一样),意大利海军建造了4艘反潜型和6艘通用型(后者主炮升级)。

法国反潜型前4艘安装了16单元“席尔瓦”A43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紫菀15近程舰空导弹(射程30公里);后2艘升级到“席尔瓦”A50,可发射紫菀30中程舰空导弹(射程120公里)。这组垂发之后安装了16单元“席尔瓦”A70垂发,用于发射MdCN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射程1400公里。

2艘法国防空型全部32单元都是“席尔瓦”A50,紫菀-15和紫菀-30各16枚,不配备巡航导弹,外观几乎没有差别。

意大利的2个型号都只安装了16单元“席尔瓦”A50,混装紫菀15和紫菀30。预留了另外16单元的空间但没有装舰。

图片

> 法国反潜型

图片

> 法国防空型

全部法国版配备1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超速射炮。意大利反潜型前后各1门且增加了毫米波雷达,可以发射“飞镖”次口径制导炮弹抗击超音速空中目标。意大利通用型在舰艏安装的是轻量化奥托·布莱达127毫米隐身舰炮,可发射“火山”系列远程制导炮弹。

法国版和意大利版都配备2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法国选用的是“飞鱼”MM40 Block3,意大利则是“特塞奥”Mk2反舰/对陆双用途导弹,反潜型可共架发射“米拉斯”反潜导弹。

图片

> 意大利反潜型

图片

> 意大利通用型

法国版是单机库,携带1架NH90。意大利版是双机库,配备2架NH90或1架NH90加1架AW101。两者都安装了2具轻型鱼雷发射管,不过法国版是双联装,意大利版是三联装。

图片

整体而言法国版更注重控制成本,突出了远程对地攻击能力;意大利版配置更豪华,防空能力更强。FREMM的防空、反潜、反舰作战能力均衡,雷达和动力系统先进,强调战场生存能力,自动化程度很高,居住空间舒适,自持力达到45天,综合性能非常优秀。

图片

> 从左到右分别为意大利的地平线级首舰“安德里亚·多利亚”号、FREMM反潜型“弗吉尼奥·法桑”号和通用型“路易吉·里佐”号

图片

美国星座级

除了法意两兄弟,FREMM家族在大西洋对岸还有一个堂弟,那就是美国正在建造中的星座级护卫舰。自2015年佩里级退役后美国海军不再拥有护卫舰,全靠伯克级驱逐舰承担各类繁重的舰队勤务,以致频繁出现撞船、搁浅等低级事故,多名舰长被解职。为此美国海军提出了总数20艘的FFG(X)下一代护卫舰项目,为压缩研发时间和造价不采用全新设计,由现有母型改进而来。

共有5家造船厂参与竞标,包括巴斯钢铁和英格尔斯等美国主力造舰商。最终由芬坎蒂尼集团马里内特造船厂中标,其母型就是意大利的贝尔加米尼级护卫舰,但针对美国海军的要求进行了大量针对性修改,换用全套美式武器和设备,增强了损管系统和发电能力,加大上层舰长和重量冗余度,保留更大的升级空间。

图片

图片

> 上为星座级,下为贝尔加米尼级

星座级长151米,宽19.8米,满载排水量7291吨,比贝尔加米尼级高出约600吨。动力系统基本相同,只是采用了和阿基坦级一样的定距桨。主要武器和传感器、作战系统都采用美国海军指定的设备。它们包括博福斯MK110型57毫米主炮(现代大型护卫舰中最小口径),32单元MK-41垂直发射装置,用于发射战斧巡航导弹、1坑4弹方式的ESSM Block2(最多128枚)和标准-6远程舰空导弹,西方海军中少见的4座4联装NSM反舰导弹发射架,机库顶部的1座拉姆近程导弹,双机库配备1架海鹰直升机和1架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

主雷达采用洛马的AN/SPY-6(V)3 EASR固定三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也是美国海军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有源相控阵。AN/SPY-6共有4个模块化子型号,装备伯克3、圣安东尼奥级Flight2、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后续舰、福特级航母后续舰等新一代主战舰艇,也用于伯克1/2和尼米兹级航母的升级。V3的单面阵边长1.9米,安装有9个RMA雷达模块化,比伯克3的AMDR-S全尺寸版(天线直径4.3米)少了28个,探测能力和伯克1/2的AN/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相当,除了对空对海搜索还具备电子战能力。

图片

除了美国海军标准的TB-37拖曳线列声呐,星座级还配备了泰雷兹集团研制的CAPTAS-4低频变深拖曳声呐,搭配AN/SQQ-89(V)16 反潜战作战系统成为美国海军反潜能力最强的水面舰艇。

可以看出美国海军对星座级的要求是相当务实的,没有任何超出目前技术装备水平的前卫设计,但是性能非常全面,防空、反潜、反舰面面俱到,载弹量也远超普通的大型护卫舰,可以伴随航母打击群提供伯克级和提康德罗加级都有所欠缺的反潜、反舰和中、近程防空能力,单独作战时也有足够的能力自卫。

但是星座级似乎对隐身性能不是很上心,舰艏还是传统的开放式设计,带有舷墙,锚链、系缆装置外露。主桅也是伯克级风格的桁架结构,因为美国唯一具备复合材料一体化隐身桅杆研发能力的格尔夫波特船厂复合材料生产研究中心受到朱姆沃尔特级大幅削减订单的打击已经在2014年倒闭。

星座级首舰的固定价格合约金额为7.95亿美元,不到“伯克”级Flight IIA 18.4亿造价的一半。这个价格涵盖了设计和建造费用、各种其它配套费用,甚至包括完成合同的额外激励计划。加上另行采购的配套武器、传感器和其它作战系统,总成本也只有12.8亿美元,完全满足美国海军对成本控制的严格要求。之后首批9艘的平均单价将降至7.81亿美元,前10艘的总合同金额为55亿美金,比澳大利亚建造3艘“霍巴特”级驱逐舰的总价还便宜。

在经过朱姆沃尔特级和濒海战斗舰过分追求先进而走错的发展弯路后,美国海军重新回归到传统务实的造舰路线上,结合了欧洲最佳设计的舰体结构、动力系统和美国现役最新锐成熟的武器、传感器系统,打造出一款先进的多功能护卫舰,为美国海军快速地提供急需的航母编队护卫舰作战能力。

意大利PPA型

和法国海军类似,在FREMM级全部建成后意大利水面舰艇编制还有缺口,仍需要另一型造价相对低廉的护卫舰补充舰队。同时仙后座级、天狼星级等一批巡逻舰也亟待替换,巴尔干和近东地区持续的动荡及难民潮令意大利海军对新型巡逻舰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两个要求相结合,芬坎蒂尼集团推出了一型非常独特的新型舰艇 - 塔翁迪雷韦尔级PPA多用途远洋巡逻舰。

图片

它采用高度模块化的设计,共分为三种构型:轻装版、轻装强化版和重装版,舰体和动力系统相同,基础的作战管理、电子战、光电搜索、敌我识别、卫星通信、小艇吊车等系统和设备相同,武器和雷达设备有所增减,任务弹性非常大,可以承担从巡逻舰、通用护卫舰到防空驱逐舰的各类角色。

PPA长143米,宽16.5米,采用了独特的双舰艏设计,下层刀刃状舰艏比球鼻艏锋利很多,航行阻力小,在客观上增加了水线下舰体长度,加大了长宽比,配合柴-燃联合动力(1台LM2500+G4和2台MTU8000),最大航速可达到33节。

图片

它采用了现代军舰中少见的短艏楼结构,的上层建筑异常高大,舰桥之上还有体积庞大的多面体隐身化上层建筑,集成了多个射频天线阵面和前烟囱。顶部集成桅杆的形式和贝尔加米尼级类似,安装有2个八边形平台。

图片

整个上层建筑的正面都是倒V型,在当代军舰中只有美国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采用了相似的形式,不仅减少风阻,也有利于减小雷达反射信号。

图片

三角型的海军驾驶舱形如大型飞机驾驶舱,视野宽广,舵手拥有大型显示屏、AR辅助驾驶系统和平视显示系统,使用方向盘和摇杆操纵军舰,整个舰桥也只需3人操作。后面的控制室和CIC战情中心信息化程度很高,全舰舰员只有90+24人。

图片

在前后上层建造之间和舰体尾部设有2个多任务载荷空间,舰艉设有大型舱门和小艇收放坡道,可存放多艘硬壳小艇或搭载13只标准集装箱/医疗舱/人员住舱,用于物资运输或人道主义救援等非军事用途。

头2艘为轻装版,满载排水量5830吨,在A炮位安装了一门轻量化奥托·梅莱拉127毫米炮,可发射“火山”远程制导炮弹,在机库顶部左侧安装了一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超速射炮,具备反导弹能力。另有2座厄利空25毫米遥控机炮,没有配备导弹或鱼雷,仅预留了安装空间。机库和飞行甲板可容纳1架EH-101或2架SH90直升机。

图片

在八面体的上层建筑上部四个面上安装了莱昂纳多“星火”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中的X波段阵面,形式和日本的通用驱逐舰类似。

图片

3、5、6号舰为轻装强化版,满载排水量5880吨,在B炮位安装了2座八联装席尔瓦A70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紫菀-15/30舰空导弹和MdCN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拥有阿基坦级反潜型相同的作战能力,只是备弹数量减半。如果换装CAMM-ER(即英国的“海受体”近程舰空导弹)可以一坑两弹的形式装载32枚。雷达也更换为双波段相控阵中的C波段阵面,对空探测范围更大,适配紫菀30导弹的射程。

图片

4、7号舰为重装版,满载排水量6270吨,配备完整版的八面阵C/X双波段雷达,增加了主动拖曳声呐阵列、拖曳变深声呐和反鱼雷拖曳声呐系统,加装2座三联装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管和2座诱饵弹发射器,在轻装加强版的基础上拓展了反潜和防空能力,已经能够承担舰队防空驱逐舰和通用护卫舰的大部分任务。

虽然3个版本都没有配备反舰导弹,但是在舰桥前部预留了4座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的空间,可发射Teseo Mk/2E反舰/对陆攻击导弹,它是奥托马特反舰导弹的升级版,用于双模导引头,射程翻倍达到360公里。

目前PPA规划了10艘,服役3艘,在建4艘,7艘的总造价39亿欧元,平均单价仅为5.57亿欧元,可谓物美价廉。头2艘已经确定将升级为重装版,意大利海军还拥有3艘的选购权,3个版本各一艘,这些计划全部完成后意大利海军可以增加5艘重装版护卫舰。因为出色的模块化设计,如有需要轻装版和轻装加强版都可以返厂升级到更高标准。

图片

图片

西班牙F-110级

F-100巴赞级护卫舰是世界上第一型搭载美国宙斯盾系统的护卫舰,也是继日本金刚级驱逐舰后第二型非美国宙斯盾舰,首舰“巴赞”号在2002年入役,今年已经达到21年舰龄。以它为蓝本改进的澳大利亚霍巴特级满载排水量增加了600吨,升格为驱逐舰。巴斯钢铁公司竞标美国星座级的方案也是基于巴赞级,并且一度成为呼声最高的方案(参见美国新一代护卫舰,意大利设计)。

图片

> 巴赞级4号舰“门德斯·努涅斯”号

鉴于巴赞级的成功,西班牙海军原计划建造5艘放大版巴赞级,用于替代6艘圣塔玛丽亚级护卫舰(即西班牙版佩里级),但这个设想后来被放弃,决定研制一型全新的护卫舰。

国营纳梵蒂亚造船厂和Indra系统公司从2011年开始研制集成桅杆和SCOMBA作战系统(西班牙版宙斯盾系统),并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推进该项目,公司名称就是“110项目”。F110计划于2019年得到西班牙内阁批准,被命名为伯尼法兹级,首舰于2022年4月6日开工,今年8月9日举行龙骨铺设仪式,预计2025年下水,2028年入役。后续4艘以12个月为间隔相继开工,建造工程一直持续到2032年,5舰总造价43.25亿欧元,单价不到9亿欧元。

图片

按西班牙海军的要求,F110以反潜为主要任务,使用寿命需达到40年,可以操作无人机和水面、水下无人艇。动力系统和其它当代护卫舰比相当豪华,采用了2台LM-2500燃气轮机和4台MTU4000柴油机,航速超过25节,可在海上持续部署240天,在18个月内维持高出动率。

图片

F-110的整体风格继承了巴赞级鲜明的西班牙特色,舰长145米,宽18米,比巴赞级分别缩小了1.7米和0.6米,满载排水量也从6500吨降低至6100吨。它的舰艏部分抬高了一层成为长艏楼结构,相比巴赞级的高平甲板型扩大了内部空间,提高了前甲板干舷,具备更好的适航性和隐身性能。上层建筑不再分为前后两部分,完全连为一个整体,外形简洁了很多。

舰桥顶部是一座八边形的内倾桅楼,集成了大量雷达、电子战和通信天线,桅楼顶部安装了一部全封闭一体化桅杆,相比巴赞级的传统后倾式桁架桅杆隐身性能更好。主雷达将采用洛马的AN/SPY-7(V)1 S波段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加拿大基于英国26型护卫舰的CSC护卫舰和日本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也采用了同型雷达。

图片

F-110在A炮位安装了一门奥托·梅莱拉127毫米炮,B炮位是一座1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仅为巴赞级的1/3,发射ESSM Block2舰空导弹,以1坑4弹的方式备弹64枚,同时也具备发射标准-2的能力。主桅和前烟囱之间布置了2座四联装NSM反舰导弹发射架,另外还配备了2门30毫米机炮,没有近防炮或近防导弹。

图片

反潜系统包括泰雷兹UMS 4110舰壳声呐和CAPTAS 4拖曳变深声呐,2座3联装轻型反潜鱼雷发射管和1架海鹰直升机。单机库的右侧是多任务载荷空间,可以搭载集装箱或硬式小艇。

图片

> 早期设想图,集成桅杆的形状和最后方案不同,不过这张图很好地表现了多任务载荷空间的形态

相对于巴赞级,F-110弱化了防空能力而增强了反潜探测能力,拓展了多任务能力,两者类似于俄罗斯的勇敢级和现代级驱逐舰,在舰队中形成互补关系。替代佩里级后将实现水面主战舰艇的全宙斯盾化,武器、动力系统高度兼容,减轻了后勤压力。

图片

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级

俄罗斯这个昔日的红色巨人在苏联解体后造舰业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建造过6千吨以上的大舰,冷战后新建的最大军舰就是22350型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级护卫舰。其发展过程非常曲折,首舰早在2006年就安放了龙骨,计划2009年完工。但因为缺乏资金,原设计由乌克兰曙光-机器设计燃气轮机科研生产联合体提供的动力系统又被断供,不得不转由本土联合发动机公司下属的土星公司重新设计制造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直到2018年才服役,建造周期长达12年。

22350型均由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建造,规划15艘,目前完工3艘,在建5艘,2艘已下订单。除1艘分配给黑海舰队,2艘给太平洋舰队,其余7艘都配属北方舰队。

图片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级长135米,宽16米,满载排水量5400吨,尺度和吨位和日本的最上级护卫舰非常接近。采用柴燃联合动力,配备两台M90FR燃气轮机和2台10D49柴油发动机,总功率6.54万马力,最高航速29.5节。

它的设计一改过去苏联军舰杂乱无章的暴力美学风格,显得十分简洁现代。上层建筑宽阔而低矮,大部分舰面设备都用舷墙遮挡,隐身水平是目前俄罗斯战舰中最高的。舰桥之后树立着一体化塔桅,但距离我国055型驱逐舰那样的综合射频系统还有很大距离,塔桅两侧仍然伸出4个小平台,上面安装了大量独立的电子战设备。

图片

该级舰吨位不算大,但配备了重火力,包括世界护卫舰中口径最大的A-192M 130毫米舰炮,32单元“棱堡”垂直发射系统用于发射中远程舰空导弹,并能以一坑四弹方式搭载近程防空导弹。16单元3S14型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用于“俱乐部”巡航导弹和“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从5号舰开始增加到32单元)。其载弹量超过除基洛夫级外的所有俄罗斯现役水面舰艇,当然这也显示出俄罗斯的垂直发射系统通用化水平还不算高。在机库顶部2侧各安装了一座“帕拉什”弹炮合一近防系统,配备2门30毫米6管机炮和8枚近程导弹。

图片

塔桅的四面安装了纵向布置的5P-20K“纪念碑”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桅顶布置了5P-27 Furke-4单面相控阵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反潜系统包括舰壳声呐、拖曳线列声呐、2座4联装轻型反潜鱼雷发射管和一架卡-27直升机。

和西方现代护卫舰相比,俄罗斯新建造的大型和中小型护卫舰都特别注重远程对地打击能力,以弥补海军因为航母兵力孱弱在这一方面的缺失。2015年里海区舰队的1艘11661型和3艘21631型护卫舰共发射了26枚“俱乐部”巡航导弹准确打击了1500公里外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这两型护卫舰的吨位只有1800吨和900吨。戈尔什科夫级的对地能力更加强悍,“俱乐部”系列导弹实际射程超过2千公里,“皓石”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千公里,飞行速度9马赫,均在乌克兰战场上取得过重要战果。

图片

> “戈尔什科夫”号试射“皓石”高超音速导弹

和苏联时代建造的基洛夫级、光荣级、现代级、勇敢级等主力舰相比,戈尔什科夫级在电子系统、隐身性、多用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防空、反舰、对陆攻击能力强大且均衡,反潜和自卫能力相对较弱,属于一型进攻性的中型护卫舰,为俄罗斯海军带来非常宝贵的新鲜血液。

后续的改进型22350M型排水量增大到8千吨,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增加到64单元,采用更高大的金字塔型塔桅,上层建造更加低矮,隐身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它被称为超级戈尔什科夫级,计划建造12艘,首舰于明年开工,将成为今后二十年间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的中坚力量。

图片

图片

印度尼尔吉里级

最近几年印度海军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国产“维克兰特”号航母终于交付海军重新构成双航母舰队,驱逐舰继续小步快跑,继3艘德里级之后又建造了配备相控阵雷达的3艘加尔各答级(P15A型)和4艘维沙卡帕特南级(P15B型)。

图片

> “加尔各答”号

图片

> 052D和加尔各答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护卫舰的步子迈得更大,在3艘什瓦里克级(P17型)护卫舰之后印度于2017年开始一口气在两个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了7艘升级改进型尼尔吉里级(P17A型),今年8月17日最后一艘7号舰已经下水。

图片

> 什瓦里克级3号舰“萨亚德里”号

不过印度造船工业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虽然P17A是印度第一型采用模块化建造的军舰,但7舰在下水时普遍完成度很低,大部分连上层建筑都没完工。首舰“尼尔吉里”号2019年9月就下水了,预计2024年中才能服役,舾装和海试时间长达5年。

图片

印度驱护舰的大型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尼尔吉里级长149米,宽17.8米,满载排水量达到6670吨,已经超越了6200吨的德里级驱逐舰,和P15A/B型的7400吨差距不大。它继承了什瓦里克级的柴燃联合动力,主机同样是2台LM2500燃气轮机,柴油发动机从法国皮尔斯蒂克16 PA6更换为德国的MAN 12V28/33D,功率略有提高,最高航速维持在32节。而全燃化的印度驱逐舰仍然在使用乌克兰的燃气轮机,并未统一动力系统。

尼尔吉里级可以看作是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的减配版,整体布局和武器配置都很接近,采用全封闭舰艏,舰面更整洁,隐身能力有所提高。长艏楼机构融合了俄式和欧式战舰的风格,上层建筑比较低矮,在塔桅的顶部安装以色列埃尔塔公司的EL/M2248 S波段4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加尔各答级、维沙卡帕特南级、“维克兰特”号航母、韩国独岛级2号舰“马罗岛”号和以色列的萨尔6级轻型护卫舰均采用同型雷达,有效探测距离450公里,可同时跟踪150个目标。

图片

> “维沙卡帕特南”号,和加尔各答级的外观十分接近,舰桥形状略有不同

图片

> 尼尔吉里级护卫舰

尼尔吉里级后桅的位置从维沙卡帕特南级的舯部移到了烟囱之后,顶部安装了西班牙Indra公司研制的LTR-25 L波段单面相控阵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比维沙卡帕特南级的印度国产RAWL-02/LW-08机械雷达先进了一代,达到欧洲防空护卫舰的水准。

主炮采用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另有两座俄制AK-630M近防炮布置在机库顶部两舷。防空导弹采用以色列的巴拉克8型,增程型最大射程150公里,但飞行速度较低,中程版为3马赫,远程版只有2马赫,是现代中程舰空导弹中速度最慢的一型。4座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中2座位于主炮之后,另2座在烟囱之后。前甲板还有1座8单元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全舰的导弹配置和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基本相同,只是反舰导弹数量减半。面积巨大的前甲板只布置了24个垂发单元,空间利用率相当低。

反潜系统包括印度国产的BEL主被动舰壳声呐、2座三联装轻型反潜鱼雷发射管、2座俄制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器、2架“北极星”轻型直升机或1架“海王”级别的中型直升机。

图片

尼尔吉里级是印度第一型配备相控阵雷达的护卫舰,令相控阵舰的数量翻倍达到14艘,迅速提高了印度水面舰艇的整体水平,也组成了世界上仅有的全以色列系相控阵驱护舰队。P17A型突出防空和反舰能力,反潜和自卫能力相对较弱,除了布拉莫斯反舰导弹为俄印合作研制外主要雷达、武器和动力系统都来自西方,不过其规模建造、隐身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长足进步还是值得肯定的。

图片

日本最上级

在2艘朝日级驱逐舰建成服役后,日本海自4个护卫队群已经满编,目前唯一正在进行的造舰计划就是8艘最上级护卫舰。和上面介绍的那些编入各国海军主力舰队的护卫舰不同,最上级配属给地方队承担水雷战、反潜、巡逻、护航等一般性勤务,用于替换从八八舰队下放的朝雾级通用驱逐舰和地方队原有的阿武隈级护航驱逐舰,属于二线舰艇。

图片

最上级的研发计划代号是30FFM,即平成30年多用途护卫舰,这是日本海自自70年代初退役楠型护卫舰后时隔半个世纪再次启用护卫舰这个舰级。舰级名称继承自旧日本海军的最上级重巡洋舰,和护卫队群的主力驱逐舰同样规格,这也展现出日本海自的野心和这型护卫舰的迷惑性。

最上级长133米,宽16.3米,满载排水量5500吨,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系统,配备1台川崎授权生产的英国罗罗MT-30燃气轮机和2台德国MAN V28/33D柴油机,最高航速30节。

图片

> 2号舰“熊野”号,背景是提康德罗加级“罗伯特·斯莫尔斯”号,即前“钱瑟勒斯维尔号”,两者在隐身性上有代差

最上级的舰型设计尤其注重隐身性能,在当代世界护卫舰中处于领先水平。长艏楼船型采用全封闭舰艏,舰体侧面的折线相当低,从舷侧一直延伸到上层建筑内倾角度很大,金字塔型的一体化综合塔桅集成了众多射频天线阵列。很多细节处理得很用心,连舰锚都加盖了外罩,直升机飞行甲板也用舷墙遮蔽起来,内埋式烟囱非常低矮和上层建筑融为一体,右舷的液货补给站也用舱门盖住,盖板放下即为补给操作平台,整个舰面非常整洁利落。

图片

最上级最有特色的就是它塔桅顶部8米高的圆柱状综合天线,具有结构强度高、雷达反射截面积小、系统集成度好的优点。内部从上到下分别是电子战系统的雷达波段测向天线、通信波段搜索天线、Wi-Fi天线、16号数据链天线、超高频通信天线、敌我识别天线、超高频/甚高频通信天线,基座里是环状的新型塔康导航天线,安装位置更灵活也更容易维护更换。

图片

塔桅的四个面上各安装了一大一小两个阵面,小的是NOLQ-3E电子战系统截收天线。大的是OPY-2 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尺寸为2.4x2.4米,重650公斤,比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采用的SPY-3雷达面积还大0.1平米。

OPY-2属于日本第一型综合射频系统,具备对空、对海搜索(包括潜望镜)、主炮火控和电子战功能,在搜索的同时可展开电子攻击,定向干扰多个来袭反舰导弹目标,技术水平相当高。但目前它尚不能支持对ESSM舰空导弹的火控,需要今后通过软件升级实现。

图片

该舰在舰体内部布置了全新概念的环型先进集成式战情中心,外圈是360度环绕的曲面显示屏,显示全舰各分系统的状态,并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展现全景战场态势。中圈设有14个分系统多功能显控台,内圈是1个中央控制站、4个多功能显控台和2个大型水平战术显示桌,整个战情中心结构紧凑,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全舰自动化程度很高,额定舰员仅90人。

图片

最上级首舰于2019年开工,目前已经服役4艘,2艘正在舾装,2艘在建,建造速度非常快。但是因为预算限制,前6艘都没有安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只预留了安装空间在今后配备ESSM舰空导弹,机库顶前部的2座四联装17式反舰导弹发射架也没有安装,因此目前没有防空和反舰能力,需留到今后升级。实际装舰的只有前甲板的一门Mk-45 Mod4 127毫米舰炮和机库顶部的海拉姆近防导弹。

图片

不过反潜和水雷战系统已经配齐,反潜系统包括OQQ-22舰首主/被动声纳系统、OQQ-25主/被动拖曳变深声呐系统、2座三联装12式轻型反潜鱼雷发射管和单机库搭载的SH-60K直升机。

水雷战系统包括舰体中部的OQQ-11探雷声呐、舷侧吊放的OZZ-5型自主航行无人水下探雷具(配备低频和高频合成孔径声呐检测识别水雷)和自航式猎雷具、舰艉大型坞舱携带的无人水面扫雷艇。

图片

除了丰富多样的猎雷、扫雷手段,该舰也拥有布雷能力,坞舱可携带32枚91式水雷。头两艘“最上”号和“熊野”号服役后就配属给扫海队群作为扫雷舰队领舰,3号舰开始才加入地方队。

虽然最上级目前配备的火力相当弱,但它舰体空间充裕,作战系统先进,今后具备很大的升级空间。除了担任地方队的主力,也可以加入辅助八八舰队执行反潜、扫雷等辅助性任务,进一步增强护卫队群实力。

图片

现代护卫舰发展趋势

本文共介绍了9型现代大型护卫舰,既有美、法、意这样的传统海军强国,也有丹麦、西班牙、印度等新兴力量,舰艇的外观百花齐放、配置各有千秋,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性,从中可以看出今后护卫舰的发展趋势。

大型化:上述护卫舰中满载排水量最小的054A型都有4千吨,最大的26型达到8千吨。堪比驱逐舰的尺度和吨位带来更大的装载空间、续航力和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了护卫舰的远洋作战能力。

相控阵化:最近十几年建造的大型护卫舰已经全部实现了主雷达相控阵化,最先进的已经开始采用综合射频系统,搭配标准-2或者紫菀30级别的垂直发射中程舰空导弹,基本达到防空驱逐舰的标准,只是备弹数量较少,不但足以自卫还能显著增强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

隐身化:新一代护卫舰或多或少都采用了隐身设计,最漫不经心的是星座级,最重视的是阿基坦级和最上级。全封闭舰艏和上层建筑、舰体折线上部内倾、一体化综合桅杆、舰炮防盾隐身化都已经相当普及。

动力柴燃联合化:大部分护卫舰都和本国的驱逐舰等大型舰艇实现了动力通用化,安装相同型号的主机,只是数量有所减少。柴燃联合兼顾了燃气轮机的高速性和柴油机的经济性,更先进的已经采用柴电燃联合,反潜模式时拥有良好的静音效果,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也将水到渠成。

多任务化:除了欧洲几型专用防空护卫舰外,越来越多的新型护卫舰开始特意留出多任务载荷舱室或甲板空间,用于搭载集装箱、小艇、无人机、住宿舱、扫雷具等设施,令护卫舰可以更灵活地执行特种作战、水雷战、物资运输、人道救援一类的非常规任务,增强了作战弹性。

随着驱逐舰日渐偏重于舰队防空,护卫舰已经成长为真正的海上多面手,在未来必将大放异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