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在苏丹的撤侨,在近三天紧锣密鼓的行动之后,终于赶在交战双方停火期结束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从4月26日到29日之间,海军第43批护航编队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分两批将1171名平民撤离苏丹,其中中国侨民940人,外国侨民231人。
这是中国海军第三次参与撤侨行动。而中国战舰直接进入交战区进行撤侨,也已经是第二次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撤侨的海军编队规模更大,参与战舰的规格也更高。而导致这种变化的,是因为此次撤侨时间更加有限,行动所面临的危险也更大。
苏丹政府军与“快速支援部队”之间达成的72小时停火就是当地中国侨民得以安全集中并撤离的“时间窗口”,从4月26日开始,整个撤侨行动不容一分钟耽搁。当前的交战区紧邻喀土穆港,机场更是在开战之初就被战火波及,不仅多架国际航班被击毁,连土耳其空军用于撤侨的C-130运输机都被击伤。虽然中方在当地有相当影响力,并与交战双方都进行了有效的交涉,但战区之内,擦枪走火的风险却难以避免。
这也是武装撤侨与一般救援行动最大的区别。参与撤侨的武装力量,必须具备抵御攻击,甚至压制攻击来源的能力。在此次行动中,这种能力的体现,就是南宁舰的130毫米主炮、64个大口径垂直导弹发射单元和8枚大威力的反舰导弹,这一火力标准,在整个印度洋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对于任何别有用心的势力而言,这种力量都不可轻视。
就在第43批护航编队的苏丹撤侨任务圆满完成时,接替该编队的第44批护航编队也穿过了宫古海峡。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海军持续在亚丁湾与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保护着航行在该海域中国船舶的安全,也守护着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船舶。这一护航行动持续不断,持续保持三艘战舰在印度洋西部的世界枢纽地带,最终让大部分中国海军战舰都经受了远洋风浪的洗礼。同时,正如最近三次海军撤侨任务中展现的那样,部署在这五海三洲之地的中国战舰,能够对大部分热点地区进行及时响应。在当前国际格局下,影响区域格局的关键并不是介入的规模,而是尽快投入恰当的力量。
在2015年的也门撤侨中,吉布提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后,中国政府与吉布提方面开始了在当地建立后勤保障基地的谈判。最终在2017年的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吉布提保障基地正式投入运转。就此,轮换部署的亚丁湾护航编队与吉布提基地这一战略工具组合,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这些都是发生在千万里之外的事件,却代表着中国海军一步步走向成熟,代表着中国首次建立起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而这一切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今天由青花汾酒独家赞助的《凤凰军机处》就将为大家解读苏丹撤侨背后中国海军的发展与远洋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