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箭还带火药,被宋明两代视为守城利器,到底是一种什么兵器?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鞭箭还带火药,被宋明两代视为守城利器,到底是一种什么兵器?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3192,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中国古代的弓弩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中国运用复合材质制造反曲弓比欧洲要早很多,虽然古埃及可能使用复合材质的弓早于中国,但其复合材料的工艺要比中国差很多。这也就出现了中国弓弩装备五花八门的情况。你要提起英国长弓或者和弓,你大体会有个印象,但是你提中国弓,那样式可就多了去了。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弓箭中,有一种比较有意思,它运用了古代的高科技,但是却是一种比弓箭还要原始的武器,这就是火药鞭箭。

▲《武备志》直接抄了《武经总要》里面有关鞭箭和火药鞭箭的记载

▲《武备志》直接抄了《武经总要》里面有关鞭箭和火药鞭箭的记载

▲《武备志》又记录了明代使用的鞭箭形制

▲《武备志》又记录了明代使用的鞭箭形制

说起鞭箭,其实是一种不太好理解的武器。北宋《武经总要》卷十二《守城》中 “鞭箭”条云:“鞭箭,用新青竹,长一丈,径寸半为竿,下施铁索,梢系丝绳六尺。别削劲竹为鞭箭,长六尺,有镞。度正中,施一竹臬,亦谓之鞭子。放时以绳钩臬,系箭于竿,一人揺竿为势,一人持箭末,激而发之。利在射高,中人如短兵。放火药箭者,如桦皮羽,以火药五两贯镞后,燔而发之。”

明代《武备志》卷一○二《军资集·器械》云:“射箭之具。竿上缀铜环,谓之溜子,纳箭于溜子而发之,谓之鞭箭。”当然在其它一些记载中,有些部队也被称为“鞭箭”,《宋史·兵志一》:“雍熙三年,选两浙兵为鞭箭,次等为忠节鞭箭。端拱二年并为一。”我们只讨论作为武器的鞭箭。

▲投矛器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明代鞭箭应该就是这样用的

▲投矛器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明代鞭箭应该就是这样用的

由于中国古文比较晦涩,好在《武经总要》和《武备志》都给了图,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这个图画的也比较写意,有时候更难理解。相比之下,《武经总要》的记述更好理解。就是在一个杆上缀一个被称为“溜子”铜环,把箭放在铜环上发射。

整个记述中没有说明杆的材质,说明材质不重要,所以杆不一定有弹性,没有弹性还要发射,那就只用一种可能,《武备志》里面记载的鞭箭可能就是投矛器。投矛器大家都很熟悉,制作和用法都很简单。虽然只是简单的小机构,但是可以将威力提高数倍,另外使用投矛器的动作类似于甩鞭子,因此也不枉鞭箭之名。

中国古代的鞭箭杆之所以要挂上铜环,主要是为了适应军队中大量装备的带有卡扣的羽箭,毕竟类似用投矛器投射普通羽箭,射程也就在15-20米左右,再远了威力就很小了,即使考虑到古代士兵,尤其是弓箭手对臂力要求比较高,杀伤威力也就在30米左右,远远比不了军队大量装备的标准弓弩,只是应急或者有特殊任务的部队使用,所以不可能为此专门生产专用羽箭。《武备志》中将鞭箭归于“杂箭类”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杆长3米多,箭长1米9,这已经类似于长枪或者马槊的长度,已经不能像明代鞭箭那样手执投射了

▲杆长3米多,箭长1米9,这已经类似于长枪或者马槊的长度,已经不能像明代鞭箭那样手执投射了

《武经总要》当中记述的“鞭箭”和“火药鞭箭”就不这么好理解了。根据《武经总要》记载,鞭箭需要两个杆,其中作杆的长一丈,宋代一丈大约三米一,这已经远远超过士兵那它手持投掷的可能;另外作箭的长六尺,接近今天一米九,这也不是手持可投掷的了,所以宋代的这个“鞭箭”和明代的这个“鞭箭”应该不是一回事。而且根据《武经总要》的布局,宋代鞭箭很可能是制式装备。

另外,根据记录,要在杆上系上绳子,箭上有个“臬”,《说文》记载:“臬,射准的也”,其实就是靶子,但是箭杆上是不可能有靶子的,因此这个“臬”可能指的是某个基准位置,文中说“度正中”,也就是确定正中位置,考虑到远射兵器重心位置很重要,因此这个臬很可能指的是箭的重心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以某种方式加以标定。

另外杆用新青竹,说明对弹性要求比较高;箭则用劲竹,说明对指向性和姿态要求比较高,这两者倒是都不难理解。

▲Atlatl投矛器

▲Atlatl投矛器

▲Amentum投矛器

▲Amentum投矛器

问题在于宋代的鞭箭怎样发射。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宽一点。其实明代的“鞭箭”是投矛器样式,这说明类似的东西中国也早就有,所以这种东西并不是某些文明特有的,在弓箭发明之前,各个文明区的人类都想到了这种方式,只不过有些文明在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中优势比较明显,投矛器才被淘汰。

环顾世界,经典的投矛器其实也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英语称作atlatl的,明代的“鞭箭”类似这种,这也是美洲和非洲土著常用的形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样式的投矛器既可以投矛,也可以投箭,不过另一种就主要是投矛了。

▲amentum投掷法,可以让矛在出手后旋转起来

▲amentum投掷法,可以让矛在出手后旋转起来

▲装备amentum的希腊士兵,此时绳子尚未缠绕,也就是说此时尚不准备投掷

▲装备amentum的希腊士兵,此时绳子尚未缠绕,也就是说此时尚不准备投掷

被称作amentum的投矛器结构更简单,但是原理要更先进一些,欧洲地区的希腊、罗马文明经常使用,由希腊人发明。

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个绳子带个圈,不过考虑到摩擦问题,用皮制绳索多一些,一头套到矛杆上,然后往某一方向斜向缠上几圈,投掷时拉住绳子一头掷出,缠绕的绳子会让矛旋转起来,而绳子本身的长度所产生的力臂又相当于atlatl杆的作用,当然绳子是软的,这个单项效果可能不如atlatl,但是由于矛旋转起来,更容易稳定,所以威力并不小。

回过头来看中国,《武经总要》卷十二“守城之法”云:“立牌以自障城及弩台上,并度视远近,施放矢石、火球、火鹞、鞭箭。”据此可知,施放鞭箭一般在弩台上。又云:双梢砲“亦放火球、火鸡、火枪、撒星石。”火枪和鞭箭的形制相近,可以推证宋代“鞭箭”应该可用抛石机投射。抛石机盛放弹丸的容器或者网兜并不是直接在梢上的,而是通过一个绳索连接。

▲李约瑟设想的宋代鞭箭发射方式

▲李约瑟设想的宋代鞭箭发射方式

▲使用抛石机可以发射火枪,也可以发射鞭箭

▲使用抛石机可以发射火枪,也可以发射鞭箭

按照《武经总要》的记录,宋代鞭箭的杆实际上即使一个异化的抛石机结构,也就是说,在发射之前,将绳子系到“臬”上,一个士兵需要将杆的一段固定好,然后压另一头,另一个士兵手持箭瞄准做好发射准备。

李约瑟博士曾经也研究过这些东西,他的思路是这样的,两名士兵在杆的两侧,负责压杆的士兵猛然压杆,而后绳子就拽着箭飞出去;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两名士兵站在杆的同一侧,压杆后以竹子的弹性势能释放为动力把箭发射出去。

不过会不会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六尺多长的绳子像amentum那样有一段斜向缠绕在箭上,等于结合了atlatl和amentum的优点呢?笔者认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具体怎么缠绕,还要进一步考证。再就是火药鞭箭。火箭形制非常简单,就是在箭杆上绑缚一个火药筒,类似于“钻天猴”,火药鞭箭自然就是在鞭箭的后面安装火药筒了,根据《武经总要》记载,要装5两药,这个剂量已经不算小了。

▲火药鞭箭其实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火箭的一种

▲火药鞭箭其实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火箭的一种

当然,《金史·强伸传》中还记载有一种“鞭箭”,元军围攻郑州时,金军守将任守真兵败战死,城中人公推强伸代金府事继续抵抗,但城中兵械已尽,强伸只好“以钱为镞,得大兵一箭,截而为四,以筒鞭发之”,这里的“鞭箭”为鞭状投掷器,其原理和用法应与筒子箭略似,不过筒子较小、较简单,每次只能发射一支箭,这和前面所提到的两种并不一样。

应该说鞭箭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不太起眼的武器,大型的鞭箭在宋代可能作为制式兵器使用,但是历史记也很少载使用这种武器,可能属于特化型制式兵器,而到了明朝直接就沦为应急装备了。但是一种在弓箭发明之前,就已经应用的武器,在中国还一直持续发展,并且进行了火器化改造,也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事。

参考资料:

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

明.茅元仪:《武备志》

元.脱脱等:《金史》

William R. “Atlatl Bob” Perkins:《Primitive Technology: A Book of Earth Skills》

Gaffiot:《Dictionnaire LATIN FRAN CHE AIS(1934)》

W. Koenig Wald :《Hunt animals and hunters of the Ice Age》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