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念之犬思归门,虎行千里思子归
——《假名子草集》
”
所谓“千人针”,是指盛行于二战期间,日本军人的一种护身符。它的制作流程很“简单”。第一步是找块长约一米,形似腰带的白布;第二步是找一千名虎年出生的女子,每人用红线在上面缝上一针。得到“千人针”后,赠送给行将出征的士兵,就能保佑其“武运昌隆”。
“千人针”并非二战首创,而是起源于日本战国时期。当时枪炮传入日本,武士为了阻止弹片穿透,就用厚实的布块塞满棉絮保护腹部。据日本专家考证,这种简易的“布护甲”就是“千人针”的前身,而且确实可以起到止血和减伤的作用。
那“布护甲”又是怎么演变为“千人针”呢?日本谚语有云,“猛虎千里返还”。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老虎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不管跑多远都可以返还。日本人虽然从未见过虎,却非常崇拜虎。比如日本名将武田信玄被称为“甲斐之虎”,日本画家喜欢绘《虎图》《猛虎图》。明治维新后,内外战争频发,日本妇人都会购买纸虎供奉于神龛之中。问起原因,皆回答“猛虎千里返还,保佑前线亲人云云”。除此之外,日本人还相信,女人具有强大的灵力。千名女人同时协作的灵力之合,必定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效力,让士兵化险为夷。由此可见,“千人针”是多种迷信的缝合产物。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暗号“虎!虎!虎!”也是寄托了“返还”的寓意
据考证,第一块“千人针”,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老妇人将千名虎年出生少女缝制过的腰带寄送给她远在前线的孙子。
1905年,演说家早川贞水将这个故事告诉了时任文部省大臣的久保田让。大臣听后大加赞赏:“这是一个美谈,要让学校的小学生也听听。”随后早川在全国各学校演讲《爱国心千人针》。为了增强演讲效果,早川对“千人针”故事进行了改编。比如老妇人苦苦寻求虎年女子,皇宫里的妃子慷慨相助;老妇人的儿子佩戴“千人针”身受重伤却得以幸存等等。
在宣传作用下,这名老妇人的行为引起了很多军属的模仿,有人挨家挨户敲门乞求缝针,甚至还有人闯入小学强求教师组织女童缝针......当时有知识分子批判道:“如果这也有用的话,那让一万个妇女缝针贴在军舰上,就不用炮台什么事了”。作家樱井忠温也讽刺道:“这个千人针实在可笑。我们联队第一个战死的士兵,满身是血由担架从山上抬下来时,千人针就垂挂在担架上”。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间千人针现象迅速升温。当时《东京朝日新闻》报道,“市内大道与车站一带,深夜都能看见千人针这一军国风景”。《大阪每日新闻》报道:“半路中帮忙缝针的女子、接受缝针的妇人,这令人落泪的风景,是世界上任何一国国民都无法效仿,唯有日本妇人引以为傲的温柔之心”
不同于日俄战争时期,千人针现象只出现在大城市,九一八事变后,千人针现象开始扩散至中小城市。各地的列车上都出现了女学生请求乘客为关东军士兵缝针的现象。还有“爱国妇人会”“国防妇人会”等官方背景的妇女组织安排缝针活动。
在大操大办的氛围下,民间对千人针的禁忌和迷信也进一步升级:“必须用牙齿咬断红线”,不然不能奏效。“为了避弹,应由五黄寅年出生的千名处女缝者最为合适”。因为该年出生的女子“品行宽仁,具有较强运势”。
日本全面侵华后,千人针活动进入高潮。东京等大都市的街头,到处都是请求路人“缝一针”的女子。1937年7月31日的《朝日新闻》报道:“她们为勇士的奋斗与武运长久而祈愿,成为洋溢着爱国纯情的美丽风景。”商店的女服务员,利用休息的时间站立街头,“让路过的妇女们一针针缝,成为强大的守护者”。东京府立第五女高的女生还为官兵缝制“战胜针”,“取战胜之积极意义”。还有“寅年出生的小学女童,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弃暑假时间,于酷热中来校缝针”。
当时的“千人针”还出现复杂的图案,比如中间缝有“日之丸”,旁书“至诚尽忠”款,“武运长久”或“七生报国”款。还有妇女用绿线代替红线,在缝结处用钱币装饰等等样式。
与战后千人针活动形成呼应的,是前线士兵对千人针的崇信。作家火野苇平写道:“如今这艘(前往淞沪战场)船上的士兵,人人都有千人针。大家都裹于腰部,膨胀得像啤酒桶一样。”某个士兵在致其妹的信中写道:“我从未想过活着归来,只是依托着千人针的贵重之力与护身符的力量故而奋战至今”。随着战事的展开,前线传来的“千人针”故事越发传奇。有士兵腹部中弹,但因打中千人针上的钱币而没有负伤。浙江长兴有士兵用千人针挡住子弹而保住了性命等等......
然而,千人针热潮并没有延续很久。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物资供应紧张。针对千人针“浪费”“迷信”的批评大量出现,缝针的热情也开始退潮。至1938年5月,东京等地区已经出现了“避弹符咒腰带”的广告,表明千人针已经蜕变为一种批量销售的商品。1938年6月,东京某报告显示:“战初对出征军人的欢送十分狂热,如千人针等经常可见于街头,然而经过一定时日,这股热情已开始退潮。”
“千人针”退潮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军方认为千人针这一行为带有“畏战畏死”的消极意义,为了把“贯彻生死之道”作为治军最高意识形态,千人针于各种正面报道中被叫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实行《纤维产品配给消费统制规则》:政府对布匹,棉纱进行严格的配给制,千人针更是几乎绝迹。随着日本战败,军国体制的崩溃,千人针活动彻底走向了终结。
笔者认为,“儿行千里母担忧”本是一种普世感情,“千人针”起初也并无原罪,但在军国主义的扭曲下,它成为了法西斯战争动员的邪恶工具。妇女也在一针一线中满足了“战争参与感”,间接染上了受侵略人民的鲜血。历史证明,“千人针”护身符并未使日本帝国长存。它消亡的同时,反倒是更可怕的,“一亿玉碎”催命符的兴起。很明显,军国主义是一个谎言。它最终不会保护任何人,只能毁灭每一个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